站内搜索

书苑 Library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苑 > 书讯动态

寻源 ——读《凉山邛人研究》

作者:孙学元 发布时间:2019-02-02 原出处:凉山日报全媒体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22-2d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王林吉先生负责的课题研究成果《凉山邛人研究》。d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2-1d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王林吉先生(左)和笔者孙学元交流《凉山邛人研究》一书。d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彝族人是从哪里来的;若干年后,凉山彝族人又将到哪里去。对于这个问题,几十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读了《凉山邛人研究》,便豁然开朗,清清楚楚。原来,西昌是今彝族共同祖籍,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彝族的祖先就生活在这里。d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邛人研究》一问世,即受到许多彝学、彝族专家、学者、领导、干部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受到众多彝族人的喜爱。北京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四川省档案馆等图书馆和档案馆相继收藏了此书。d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老骥伏枥,志在民族史志 从《凉山彝族自治州志》到《凉山邛人研究》d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去年11月12日,在西昌市图书馆参加凉山州史志办公室组织举办的“纪念改革开放暨西凉合并40周年图片及史志成果展”活动时,意外而有幸地见到凉山州地方志办公室原主任王林吉先生,他高兴地赠送我一本他的最新研究成果《凉山邛人研究》,我如获至宝,一读为快。d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出生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王林吉,1959年从乐山来到大凉山彝族聚居县昭觉县,从事教育和党政工作,一干就是31年。后来他调任凉山州地方志办公室工作了10年,组织编纂了第一部《凉山彝族自治州志》,主持终审验收全州17县(市)志、州级单位部门志,参与编修《四川省攀西开发志》《凉山州人民防空志》等志书,还参与撰写《凉山各族人民的历史贡献》等地情书三部。退休后,任凉山州彝族历史文化研究学会常务副会长,兼学会专刊《彝族文史研究》总编。他先后撰写并出版《凉山彝族自治州建置沿革》等个人专著四部,还撰写发表《彝族古代人物简介》等文章。一位享受副厅级待遇的汉族老干部王林吉先生,和一位德高望重的彝族老干部山正元先生,他们退而不休,志在民族史志,津津传承“海螺精神”,勤于读书,勤于调查,勤于研究,勤于动笔,锲而不舍,笔耕不辍,不断有新成果问世。事因难能,因而可贵;事因可贵,因而可敬;事因可敬,因而可师。我等晚辈,半路出家,虽步入史志行当有7年,但仍深感才情学识胆之不够,文史素养和史志术业之不专,仰之弥高越高,钻之弥坚越坚,探之弥深越深,打心眼里敬之仰之尊之师之。d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邛人研究》一书,由“序”“读史录源”“邛都与南诏”“土著与外来民族迁入”“彝族传说口碑及邛人研究文献”“深入研究凉山邛人的建议”“后记”等几部分构成,附录还收集了相关文章和图片。d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课题组总负责人王林吉先生和主编山正元先生,老骥伏枥,志在史志。他们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为指导,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潜心贯注,孜孜探究,实事求是。他们从史志资料中搜集寻源,先后多次仔细研读《左传》《史志》《战国策》《汉书》《后汉书》和《西昌市志》《越西县志》《会理县志》《雷波县志》等史志资料,寻觅历史的蛛丝马迹;从实地考察中研究寻源,先后数次重点深入昭觉、美姑、布拖、雷波、普格等县彝族群众中调查研究,寻觅历史的点点滴滴;从历史文物中考究寻源,通过悉心走访,拍摄和搜集、征集,取得丰富的图片、古迹、实物等涵盖古今的珍贵资料,考究历史的真实;从诸多彝族传说、彝文经典和研究文献中钻探寻源,不厌其烦地收集、钻探彝族经典著作——《勒俄特依》《毕摩颂祖经》《祭祖表白经》《居母惹所》《凉山历史的第一页》《雷波历史调查》《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凉山彝族风习点滴》《四川彝族家支问题》《中国彝族谱牒选·四川卷》《四川彝学研究》《凉山历史文化辑萃》《凉山彝族民俗》《沧桑凉山——瓦扎木基谈话录》等,钻探历史的本源。总之,《凉山邛人研究》一书,以丰富而翔实的史料,充分而扎实的论据,从不同的角度对凉山彝族的迁移和来龙去脉进行考证和对比分析研究,提出了不少可信度较高的学术观点,再一次考证了“所有彝人都是邛部子孙后裔”的说法。d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读完《凉山邛人研究》 凉山彝人的来龙去脉豁然开朗d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盘古开天辟地以后,凉山彝族人是从哪里来的;若干年后,凉山彝族人又将到哪里去。对于这个问题,几十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读了《凉山邛人研究》,便豁然开朗,清清楚楚。d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原来,西昌是今彝族共同祖籍。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彝族的祖先就生活在这里。到汉武帝时期,西昌平原已居住有10万余彝族人。大小凉山山林区居住有20余万彝族人。公元前111年,在今西昌市高枧乡内置越雋郡,管辖今金沙江两岸15个以彝族为主体的县,并在府地设置洪惹依呷为县令的邛都县,管辖今彝族先民(邛人)居住区。邛都县几面陷为汙泽,名为邛池,实为今天的邛海。从汉、晋代开始,凉山境内彝族先民古邛人不断向云南、贵州迁徙移居。到南北朝后,除东部哈拉氏辖区外,西昌及周边地区被统治者和其他民族占据。大约公元前后或唐代初期,已移居金沙江南部兹兹甫武(今云南昭通或贵州威宁)的邛部第110多代后裔回迁金沙江北时,先祖邛部出生地及彝族先民(邛人)最早居住的西昌已被统治者和其他民族占据。两支系只好相约,举起族旗,筚路蓝缕,千里迢迢,长途跋涉,来到没有人烟的今美姑县境内,汇合结盟,并与马湖世袭官哈拉氏共同开辟大小凉山地区,繁衍生息,由小而大,由弱而强,发展起来,逐步演变成为今美姑、昭觉、越西、甘洛、雷波、布拖、普格等地方的家支部落式奴隶社会。公元831年,彝族人攻破雋州(今西昌)收复祖籍。以后宋太祖赵匡胤玉斧划河,将大渡河以南的地方全部划归大理国控制,实为古侯、曲涅和拉哈等邛人后裔管辖。以史书志书、彝族经典著作和实地考究等资料佐证,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可以认定,邛人就是彝族先民,古时彝族先民住牧安宁河流域,为凉山的开发作出了巨大贡献。d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州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杨国庆同志说:“《凉山邛人研究》一书,为我们充分了解凉山彝族人的来龙去脉、追根溯源、繁衍发展、迁徙移居、后裔分布等,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并为进一步挖掘凉山文化遗产、开发彝族文化起到积极的作用。”d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正因为这样,此书一问世,即受到许多彝学、彝族专家、学者、领导、干部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受到众多彝族人的喜爱。北京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四川省档案馆等图书馆和档案馆也相继收藏了此书。d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笔者深信,《凉山邛人研究》这部观点新颖可信,史料翔实可靠,论证充分有力,内容丰富全面的史志专著,必将在民族文化自信和民族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产生深远影响。 (文/图 孙学元)d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