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小品

格萨拉史之一:波豕觉默史

作者:杨解 发布时间:2010-06-01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一gI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格萨拉岩上,即现在的石林附近,有个彝语叫“斯沃祖息”的小小自然村落,是我确切的老家。我童年的足迹乃至现在的记忆似乎也没有走出过这片神奇的山林。即使身与心曾经在不同的时空疲惫地流浪,茫然地漂泊,梦的归处却无不浸染故乡的色彩和音律,味道与神韵。gI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以我老家“斯沃祖息”为中心,方圆几十里内,包括几个各具其小名的自然村落,都共享 “波豕觉默”这一美名。所谓“波豕”,古彝语有“野猪”的涵义。大的野猪,其毛或许也有棕黄色的,特别是公野猪,因为“豕”就是“黄色”的意思;至于“觉默”,觉默者,乃平原也。彝族地区少有平原,至少没有内蒙古或中原那样大的平原,但在彝语中,“快马加鞭,消失在原野上”这样令人神往的谚语是有的,尤其是送别远方的亲人,送到原野边,去的人,骑马渐行渐远;留的人,久久伫立原地,目力之线牵着的那个圆点,终于消失在脉脉夕辉中,这样的意境是随时可听,随地可感的。我的家乡处在海拔三千米以上的高寒地区,又有这样不大不小的原野,自然可以称之为“高原”了罢?“波豕觉默”这个称谓,如果非要译成汉语,勉强可以叫“野猪高原”,可是,这样一来,原有的涵义与诗意,却业已消失殆尽。波豕觉默也就是野猪林,曾是野猪们的乐园。这点应该是确切的罢,且不说训诂“波豕”这个词得出的结论,以及解放前后种种有关野猪的传说;最近我回了一趟老家格萨拉,朋友们都说,现在生态环境已在慢慢恢复了,林子里野猪又渐渐多了,家里养的老母猪还常常跑到林里怀了野猪的种回来。这点也充分说明,波豕觉默的命名确与野猪有关。席间,朋友们指着餐桌上的一盘肉幽默地说,这就是准野猪肉!我尝了尝,觉得味道确实不错;更惊奇他们的创造能力:准野猪肉。这个词挺新鲜的吧!gI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喜欢以“父子连名”的形式背家谱,铭记时间意义上的血统传承,很在乎保持血缘的纯洁性与正统性;同时,他们往往也识记众多的古地名,以理清祖先迁徙的路线与各家支在空间上的分布,确定自己家族的渊源和血缘的亲疏。“波豕觉默”这个雅名,无论在大凉山还是小凉山,我们都能在婚丧嫁娶的场合,或者毕摩祭祖的法场频频听到,说明它早已汇入了彝族历史的长河之中。gI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