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肉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近几年,家务事基本上都是老伴去做。诸如买菜,老伴总爱问我:“今天吃什么菜?”“我说你自己决定吧!”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不论商场、超市、还是农贸蔬菜市场,物品应有尽有,只要你有钱,想买啥都能办到。可是,文革前和改革初期的那几年,却不是这样。生活的艰辛,物质的贫乏,讲起来,生长在改革开放年代的年轻人都不会相信。
记得最清楚的一件事,我至今难忘。1989年以前,我负责家庭生活品的采购,每周要去一两次肉市场买肉。当时越城镇肉食供应日见萧条,购买者经常围在一块稍好的猪肉旁团团转。师傅师傅的呼喊声不绝于耳。一次我在南街老新华书店附近,看见肉架上挂了几块好的肉,走近一问,买这样的肉,要搭配。一位年近花甲的妇女,割了1?郾5公斤的肥肉,不仅不去筒子骨,还搭配约200克很瘦的肉。
“筒子骨应该去嘛!”我在一旁说。
“那是猪身上长的嘛!”年轻的卖肉师傅理直气壮地说。
那位妇女无言以对,离去。
这时,在南街市管会门旁边的猪肉摊位上,看到一个干部模样的人正同一个四十岁上下的师傅发生口角:“我站了好久了,你答应给我割这块,见了熟人来了,你又不割了,你怎么搞的吧?”干部模样的人愤愤的说。
“不给你割又怎样!”师傅偏着头,仰着脸冷笑着说。
“肉食供应这么紧张,是收购不到猪吗?”我问周围的群众。
“生猪收购不成问题。”一个买者悄声对我说:“有的在家里杀家里卖,偷运外地卖高价,又不交税,多划算呀!”
“税务机关不管吗?”我问。
“管是管,看怎么管?”
这是就上世纪八十年代越西猪肉市场的供应情况。抚今思昔,感慨不已。
相关内容
/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快乐的彝族年
- 2 良心莫瘦――感悟人生系列之十
- 3 天堂里有没有互联网?――追悼文友杨...
- 4 火把节记事
- 5 读写人生(自传体散文)
- 6 彝人,望你一路走好
- 7 曾经年少爱追梦
- 8 最后的晚餐
- 9 彝族过年
- 10 母亲在夜里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