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人过春节
每年过春节,我们都要回到冕宁县回龙乡父母的身边。和这里的许多彝人一样,每年我们要过两个“年”,不仅要过彝族年,还要过汉族的春节。在历史上,冕宁一带的彝人很早就开始接触汉文化了,在这种情况下,彝族吸收周边汉族的风俗习惯是非常自然和情理之中的事情,但我们的春节习俗又与汉族不尽相同。
插松枝 铺松毯 绿意盎然迎“年”回家
除夕前一天,把一切能置办的年货准备停当后,父亲就催弟弟上山砍松枝了。
尽管年轻的弟弟不太在意我家过年“插松枝、铺松毯”的习俗,但父亲对过年规程的指示,弟弟还是得执行,因为这是过年必须的规矩。
在山上砍下四束松针茂密的松枝,弟弟还要从松树上拔一篓松针。
到了除夕当天下午,准备好年饭后,父亲命我和弟弟开始在大门和堂屋门两侧插松枝。从大门外的石阶起,一直用绿色松针铺成一条松软的松毯,绿意盎然地把“年”迎回家,把已逝的祖先迎回家。
母亲说,她记得小的时候,一到过年,我们族人每家大门口都要种一棵一人高的松树。现在年轻人不太在意这些,种树的少了,但绿色所象征的希望与生机却都承载在插松枝、铺松毯上,一点也不能少。
点柏香 做腊巴 恭恭敬敬拜神灵
要开始吃年饭了,父亲拿出风干的香柏枝,一缕一缕地削下些比火柴棒稍粗的香柏条,恭敬地端下家中三个香炉,开始神圣地走我家过年的第二个程序:哈思点,即点柏香。
一个香炉放一撮,上面加点燃烧的火炭,于是家里弥漫开了过年的味道。
父亲告诉我,过年了,已逝的祖先也回家了,我们就要点柏香,驱赶凡间不洁之物,恭请自己家的神灵。
而在年初一清晨做腊巴馍馍,也是专为敬神灵准备的。
所谓腊巴馍馍,是用糯米面在油上烙一个脸盆大小的锅盔,然后在表面上放一些豆腐、猪肝等。
年初三,小年算过完了,自家的神灵都要回天堂了。而这一天公鸡刚报晓时,母亲就得起来了。她要烙一个比平时还大的腊巴馍馍敬神灵。因为老人们说,祖先们要用网篼装腊巴馍馍到天堂比赛。时间晚了赶不上,馍馍小了要从网篼中漏下来。
施糯米面 发压岁钱 祈祷长命百岁挣大钱
发压岁钱,是过年时让小孩最高兴的事。
今年父亲给我儿子发压岁钱时,减省了以往我们小时候施糯米面的习俗。而把儿子带到岳父家拜年,岳父施用了这一传统习俗,填补了遗憾。
岳父点上香,烧上纸,把我们拜年带去的半边猪头和酒及其他年货敬在碗柜上。在地上垫一块布,让儿子给祖先叩头。
儿子叩头时,岳父一边嘴里念叨着“大吉大利,长命百岁,出门四方通达,做事顺当当,挣钱多多”等祝福的话,然后,把象征“长命百岁”的糯米面撒在儿子的头顶上后,方给压岁钱。
两岁的儿子没见过这阵式,好奇地瞪大眼睛连连说:“阿普,我还要跪头喔”。
不倒水 不吹火 过年禁忌不能少
过年,有总结过去和祈祷未来之意,所以在我家,和我的所有族人一样,有很多禁忌。大人们说,禁好了,来年才能是个不折不扣的太平安康年。
不得将水泼洒在外面,倒水只能倒进水桶和厕所中。据母亲解释,这一禁忌是为了祈祷来年种田栽秧时,不要遇上雨天干不成活。
而不得用火筒和嘴吹火的禁忌,则是祈祷来年劳作时不遇上刮风的坏天气。
相对而言,除夕夜不得让火塘熄火的禁忌对我来说是个好主意。一边看春晚,一边守年夜火则是我每年的必做工作。而在我们彝族人眼中,只有把火守得旺旺的,来年田埂才不会垮,日子才能红红火火。
过年吃的多,玩的多,是个造垃圾的时候。而我家过年,却有一条“过年不扫地”的禁忌。
老人们说,过年扫地会把福气扫跑的。所以每年,母亲都是在年初三那天,在堂屋朝里扫三下才把“一年”的垃圾扫出门。
过年期间,不得现煮饭、不到园里找菜,几天的饭都要除夕煮好,菜也在那天洗好。而这一禁忌,就容易理解多了:年前有余粮,一直吃到年这头。
年年“过年”年年过,而我家“过年”,因有了很多虔诚的祈祷,我和我的家人就会信心百倍地昂首阔步进新年。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快乐的彝族年
- 2 良心莫瘦――感悟人生系列之十
- 3 天堂里有没有互联网?――追悼文友杨...
- 4 火把节记事
- 5 读写人生(自传体散文)
- 6 彝人,望你一路走好
- 7 曾经年少爱追梦
- 8 最后的晚餐
- 9 彝族过年
- 10 母亲在夜里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