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云的思考——惹夫伙基(大风顶)之臆想
据老人们说,惹夫伙基(sse fut hxojjy,大风顶)是惹夫兹莫(nzy mop,土司)家的牧场。当然这里的土司,与我们汉语思维与汉文化语境里的土司,有所区别,它是朝廷册封或者改土归流以前,就鲜活存在诺苏(nuo su,彝族)社区的一级社会管理者。
早在原始社会晚期与父系氏族时期,诺苏远古社会就出现了兹(nzy)、莫(mop)、毕(bi)、格(get)、卓(rrop)五种不同职能的等级:兹,本义为做主,引申作首领、头领、酋长,相当于君,是父系氏族时期产生的没有特权之领袖;莫,本义为见识,引申作调解纠纷或处理案件,相当于臣,是自然形成的调解纠纷和执行习惯法之人;毕,本义为念诵或朗读,引申作祭祀、祝辞、禳解,相当于师,是从事祭祀执掌神权之人;格,本意为会,引申作有手艺之人、能工巧匠;卓,本意为普遍与普通,引申作百姓人家、群众。
当然今天不是要探索与探讨这个问题,主要是说一说,惹夫兹莫家这个茫茫牧地,以及一些人、物和故事。
惹夫伙基的春夏,跃跃欲飞珙桐花、多姿多彩杜鹃和海棠争相怒放,花艳香溢;夏末秋初,杉树仍然翠绿,满山遍野的灌、乔木树叶,由绿转红,红绿相间;隆冬,树枝上凝结着千姿百态的冰柱和雪松,颇为壮观。
这个牧场,今天由憨态可掬的熊猫而举世闻名,可吸引人眼球与心灵的还有许许多多。
山鹧鸪。栖息在海拔1000-2000米之间的常绿阔叶林中,鸣声酷似“HO-WO, HO-WO”,受惊时边跑边发出“SHEER,SHEER”,“KA-KA-KA-KA”的鸣叫。
珙桐。珍稀孑遗树种,树杆高而挺拔,树枝优美婆娑,花朵似白鸽,这里故称鸽子村。
惹夫伙基,与同样神秘的申果庄、马鞍山、黑竹沟,毗邻和接壤,构成苍茫大小凉山里又一道雄伟壮丽的景象。她不是独立存在的,有着邻居和伙伴,同时她也是一个独体,彝人赋予了她就是一个时期,一户人家的牧场,有了更多的生命意义和文化表达。
近来一位友人给我讲述了一则故事,故事里又有许多寓言般的小故事。惹夫伙基山脉下一群热爱摄影、摄像、绘画、攀爬诸人,精心运作了一场体验、采风、探秘和探险的活动,他们武装到了牙齿,同时雇请了熟悉牧地的资深向导和背夫。
天蒙蒙亮,一群浩浩荡荡的队伍,顺着一条沟谷,迈步向那一座神秘的牧地深处进发。越往海拔高处,河床越来越小,河滩慢慢不见踪迹,人的脚印与动物的蹄印消失在植物的王国里,走进密林之中,首尾不能相见,唯有呼应在回荡。向导与身体强壮的驴友前面披荆斩棘开路,后面的人蹒跚而行,举步维艰。途中的艰难困苦可想而知,历时十来天的户外运动与生活,有所得有所不得。
故事一。他们在半山腰购买了一只肥壮的扇绵羊,细细剥皮,大卸八块羊肉,用羊皮当锅煮肉。羊皮煮肉,结果可想而知,肉没熟皮就烧穿了。彝人野外食肉一般是烧来吃,可聪慧或者有经验之人,一般是用它的胃来煮,据说没有不成功的案例,惊奇的是,无论多大的动物,都能用它的胃盛下它的肉。
后来解密和笑谈这个故事的时候,大家共同指责了一位同行,说他因为喜欢吃肚子,才舍不得用胃煮的。这里我要表达的意思是:取是一种本事,舍是一门哲学,我们生活中舍去了一些东西,不是得到了一些回报吗?
故事二。几位摄友一心想去拍摄大熊猫,据权威与民间人士说,山里至少有五六十只熊猫栖息,可他们就是没有见着熊猫的影子,后来终于发现了一堆新鲜的熊猫粪便。摄影摄像师们,长枪短炮,卧着、跪着、站着,各种姿势,各种拍摄与描写方式,对那一堆粪便进行了狂轰滥炸。我首先是质疑,他们按没有按照熊猫的生活习性与生活规律进行寻踪;其次认为普世大众觉得好笑的这个举动,不必少见多怪,他们的一系列动作,处于一种忘我的境界,又有几人修炼到了这个层次;第三是,他们的行为是一种自然主义,一种回归,还有一定的灵魂升华。
故事三。惹夫伙基这个牧场里面,今天美姑县瓦西乡境内犹存孔明寨遗址。三国时期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一举平息南中叛乱,其间发生了广为流传的七擒七纵孟获的故事,记载相当粗略。后来是《三国演义》以4万多字的篇幅,淋漓尽致地加以描写,进行惊人的艺术加工,以致妇孺皆知。
我要说的是,蜀汉与南中西南夷的故事肯定有,可彝人社区普遍认为是孟获七擒七纵孔明。当时大小凉山部落林立,的确勒格阿施(lep ggep ap shy,孟获即高定元)势力范围最大,但彝区地域广阔,居住分散,各种各样部落势力犬牙交错,盘踞各方,蜀汉只能与一些部落征战。彝人有一个躲避战祸的说法,叫莫坡(mot po),遇到大军压境,彝人一般会躲藏起来,在不知情下,不会与其正面战争。外敌入侵,地形地貌决定,彝人一般采取他们擅长和常胜的偷袭战,或是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运动战。当然,如果是知己知彼的打冤家,那是会玩命的,那个事关个人与家族的荣誉与尊严。
那么一个情况下,诸葛亮与哪个部落征战都不好使,何况冷兵器时代,蜀汉的力量像击打海绵,有劲也没法使出,而且彝人的藤甲兵和铠甲兵威名远扬,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只能说明罗贯中篡改了历史,戏说了后人,不然今天我们的语文教材,为何不见了当年的经典名篇《七擒孟获》呢?
彝地也有一个关于今天昭觉美甘(mot gga)乡的故事。蜀汉军队进入彝区,茫茫高原,巍峨山脉,深涧峡谷,蜀汉军士顾此失彼,遭到偷袭和暗杀,常常被个个击破,损失惨重,战线也拉不开,孔明更是无从施计,战事对他们非常不利。孔明诸葛亮遂派去使臣求和,彝人部落首领孟获(高定元)应诺,诸葛亮给彝人部落送上无数牛羊和上百桶酒,神算的诸葛亮事先在木制酒桶里藏好了士兵。当天,孟获(高定元)邀请各方彝人部落势力,宰牲杀畜,通宵达旦饮酒吃肉,痛痛快快地庆祝胜利。正当下半夜的时候,寨子里的人们纷纷醉倒,藏匿的蜀汉士兵,扒开木桶的暗条,溜了出来,里应外合,大败彝军,惊慌的彝人携家眷,慌不择路地逃进深山密林里,诸葛亮攻占了彝寨。
彝人深知上当受骗,不过棋高一着。彝人士兵白天在深山密林里睡觉,偶尔派去一小股人,用弓箭远远射杀或偷袭;晚上则派兵在山顶上三五米的地方,各处点上篝火,也派人点上火把漫山遍野狂奔,火势蔓延,火光四射,同时大声呼叫与呼喊。蜀汉军队不敢冒然深入大山森林里,进攻阴森恐怖的彝兵,一些日子后,诸葛亮认为彝兵无穷尽,后勤补给及补给线也出现问题,加之受尽心理折磨和心灵煎熬,不得不败下阵来求和,订立互不侵犯盟约。
孔明诸葛亮不得不用上三十六计里的走为上计。
彝人不战而胜后,高傲地提出蜀汉军队必须无条件撤出独立罗罗之彝区,彝人也不再攻打或骚扰蜀汉,但撤军路线由彝人指定。美甘(mot gga)是彝语音译,意思是军队经过之路,它由蜀汉撤军路过而得名。
我的意思是,历史与故事自有它本来的真实面目,不要混淆视听,强加他人,这个推倒重新还原非常艰难,也违背真理和道义。
(2017年2月12日 落笔彝州古城村)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相关内容
/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快乐的彝族年
- 2 良心莫瘦――感悟人生系列之十
- 3 天堂里有没有互联网?――追悼文友杨...
- 4 火把节记事
- 5 读写人生(自传体散文)
- 6 彝人,望你一路走好
- 7 曾经年少爱追梦
- 8 最后的晚餐
- 9 彝族过年
- 10 母亲在夜里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