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边本土民族文化转化成公共共享文化的有益尝试——《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甘嫫阿妞——峨边彝族女性摄影诗歌集》发布会暨峨边彝族文化发展研讨会在乐山举行
发布会现场
2021年5月5日,《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甘嫫阿妞——峨边彝族女性摄影诗歌集》发布会暨峨边彝族文化发展研讨会在乐山市市中区嘉州现代星城三楼彝诗馆藏书中心举行,峨边彝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陈玉秀,乐山市工商联主席、市商会会长张宁,乐山市文联主席罗国雄,乐山市民宗委副主任阿库阿兴,乐山市商会副会长、峨边商会会长杨荣成,峨边民宗局局长水落木沙,乐山师院教授李康云出席,龚盖雄、朱仲祥、冯勇、李飞、吴惠英、阿索拉毅、吉胡阿川、曲别兴义、彭军等乐山市各界人士和相关市县媒体记者共三十多位参加,会议由水落木沙主持。
发布会现场
会上,峨边彝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陈玉秀女士深情地说:“在我很小的时候,对于甘嫫阿妞的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向往,我从我的母亲那里听过了她的故事,我从我的同伴那里听过了她的美丽。一代又一代,我们生活在大小凉山的彝人都是听着她的故事长大。甘嫫阿妞是千百万彝家儿女不懈追求真、善、美的生动展现和现实升华。”同时还强调本部摄影诗歌集,汇集了一百位生活在全国各地各民族的诗人,包括今天光临本次活动的诗人们对“甘嫫阿妞”传统美德和独特文化的新诠释;并通过摄影镜头捕捉了峨边一百位各行各业的“甘嫫阿妞”影像,透过静止的人物图像充分地展示了新时代峨边彝族女性的美丽风采。这是千百年来,一次有关甘嫫阿妞的诗歌的盛举,充分地表明了甘嫫阿妞的美丽跨越了民族与地域的界限,甘嫫阿妞的传奇人生穿透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同样也是一次以甘嫫阿妞为代表的峨边彝族文化走出峨边、走向世界的有益探索,是一次峨边本土民族文化转化成公共共享文化的有益尝试。
峨边彝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陈玉秀
乐山市民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阿库阿兴女士在贺辞中说:“近年来,峨边着力打造“甘嫫阿妞”文化品牌,先后推出了诗歌、歌舞剧、选美大赛等一大批匠心独具的彝族文化珍品,“甘嫫阿妞”已成功走出小凉山、走出乐山、走向世界,为世人接受并点赞。今天,《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甘嫫阿妞》,再次为这一品牌开创了新的一页。追根溯源,再次深化彝族文化的研讨,涵养和激荡彝族文化的气质。“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峨边为我们贡献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可圈、可点、可喜、可贺!”
乐山市民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阿库阿兴
乐山市文联主席罗国雄在会上说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活动,并对发布会的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还对峨边近几年在经济、社会、文化的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绩如数家珍。对峨边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同时围绕“甘嫫阿妞”彝族文化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乐西公路纪念馆、大渡河水文化博览馆、记忆一条街、甘嫫阿妞陈列馆,背风山公园,以及乡村的彝家新寨建设等等,取得了辉煌丰硕的成就,特别是高速公路马上就要通车,峨边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将会更快表示由衷地高兴。他还谈了自己的对峨边的印象,说峨边在他的心目中是一个圣地,像黑竹沟一样神秘。峨边是在乐山地区最早有人类居住痕迹的地方,通过考古发现的新石器,至少有四千年的历史,峨边这个名字大概可追溯到1840年左右,原来的意思是指峨眉山的边边。峨边还有非常珍贵的历史档案,其中有份很早的契约,大概是明朝时期一个彝人出卖山林的一个档案,这是乐山历史上最早的一份纸质档案。在抗日战争时期,当时宋氏家族的中国木业公司的总部搬到乐山,当时有很多的大学搬到乐山,其中中央大学、武汉大学等有七、八所大学通过中国木业公司到过峨边,地点就是现在峨边的沙坪。峨边的档案馆还有几千卷彝族文献档案,在乐山的彝文文献档案只有峨边才有,除此之外,峨边还有很多关于诗歌、音乐、非遗、艺术等等不同的文化,通过我对峨边悠久历史的了解,实际上我是知道峨边的文化底蕴是非常深厚。而对于甘嫫阿妞这个故事,其实在历史上也是真实存在的,可以说甘嫫阿妞是我们小凉山的阿诗玛,现在影响是逐渐升起来了,近几年峨边在发展经济建设中,在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也是非常巨大,除了有专门的文联组织,还有一批专门从事文学创作编辑的人员,这几年大概编辑出版了几十部书,把彝族文化打响在了大小凉山,乃至到了云贵地区,确实是做了很多基础性的工作。”最后,他希望峨边方面继续重视文化,重视文艺工作,在十四五期间把峨边的文化成果再提升一个台阶。
乐山市文联主席罗国雄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甘嫫阿妞》这部书的摄影师彭军在会上说:“甘嫫阿妞 ”本来是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反映了彝族群众善良忠贞、勤劳勇敢、不畏强权、敢于追求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优秀品质和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这次拍摄了一百位彝族美女,主题是“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甘嫫阿妞”,所以在拍摄手法上每个女性的着力点都有所不同,再根据彝族民族特点,例如:高鼻梁,眼睛深䆳,皮肤肤色较深等特点,结合彝民族服饰、妆容以及他们的主要色彩红黄黑等内容,在拍摄上我运用了很多油画肖像的拍摄方法。首先在背景上我多数选用的是深色油画布作为人物背景,其次在灯光应用上我多数都是前侧光,也是一个油画方式的表现! 使最后呈现出来的照片更加厚重和神秘……这次拍摄是通过镜头去捕捉一百名全县各行各业“甘嫫阿妞”的影像,透过静止的人物图像去展示新时代峨边彝族女性的美丽风采。这是一次突破传统观念的大胆尝试,力图用图像语言去诠释甘嫫阿妞的“美丽”文化,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次震撼心灵的视觉盛宴和高贵、典雅、极致的艺术享受!
青年民俗摄影师彭军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甘嫫阿妞》人物影像峨边彝族青年女性吴钰萱在会上发自内心的感慨,她说:“通过参加这次摄影活动,我认为甘嫫阿妞就是千千万万彝族女性的一个代表,每一个彝族女人都传承了甘嫫阿妞的美丽,她们从小到大需要经历学会唱歌谣、学会做针线活、学会放牧牛羊,还要经历换童裙、恋爱、结婚、成为一个母亲等人生不同阶段不同的轨迹。”她还说:“在我心目中甘嫫阿妞除了天生丽质的美丽,她应该也是一个凡人,对人世间的一切真、善、美充满着追逐与激情;她应该也如我一样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追逐太阳的人,每天快乐的人,天天笑脸的人。”她希望人们都热爱生活、追求诗意与美丽。
峨边彝族青年女性代表吴钰萱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甘嫫阿妞》的主编之一诗人阿索拉毅在会上作了发言,并回顾了这部摄影诗歌集的编辑过程。他说本部摄影诗歌集,是从五百多位诗人自然来稿中精选的一百首诗篇,这些作者来自各行各业,来自全国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本书样稿发给彝族著名诗人吉狄马加之后,他欣然应予为本书作序,并对本次摄影诗歌活动的意义作了理论上的高度概括。同时组织了一百五十位模特拍摄的一万五千张摄影作品中,精挑细选出一百位彝族青年女性的三百多张影像,构成了本部摄影诗歌集。他还说在中国少数民族摄影活动创意中,还没有一次性拍摄这么多面对单一民族普罗大众的人物肖像。因此,这也是本次策划创意的一个亮点。如果予许,未来还可以举办“美神杯”甘嫫阿妞诗歌征文赛的形式,每年举行这样的一次诗歌征文活动;同时,面向更广大的地区,更广大的范围,更广大的人群每年拍摄以甘嫫阿妞为主题的峨边不同年龄段的彝族女性人物影像,将峨边古老的彝族文化与现代艺术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属于峨边特色的当代民族文化活动品牌。
彝族青年诗人阿索拉毅
彝族青年音乐人吉胡阿川在会上提及前年在峨边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曾组织过《美神●甘嫫阿妞》歌舞剧在大佛剧院成功演出,这一切都在觅觅之中见证了他对甘嫫阿妞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热爱。对于今天在此举行的《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甘嫫阿妞——峨边彝族女性摄影诗歌集》发布会暨峨边彝族文化发展研讨会。他认为这是上一次《美神●甘嫫阿妞》歌舞剧在大佛剧院成功演出之后,峨边方面的又一个重要举动,对此,他表示非常的欢迎,希望与甘嫫阿妞有关的活动能够推陈出新,层出不穷。
彝族青年音乐人吉胡阿川
乐山著名作家朱仲祥说:“很高兴能邀请参加今天的活动,非常珍惜有自己作品入选的这部摄影诗歌集,自己也曾经到过峨边,近几年没有去过,但一直在关注峨边。接触甘嫫阿妞是在十多年前,当时印象不是很深,但后来听到峨边县委、县政府把甘嫫阿妞作为文化资源,打造甘嫫阿妞文化品牌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甘嫫阿妞文化艺术节、甘嫫阿妞音乐剧等方面令人印象深刻。今天走进这个发布会,听到大家刚才的交流,可以感觉到甘嫫阿妞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每个民族每个国家他都有自己对美的一种追求。特别是对于少数民族来讲,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美神,这个美神往往是凝聚了他这个民族的对美的追求,如善良、执著、坚贞、率真等高尚的品质。每个民族往往都是通过自己的神话故事、传说等人物形象来塑造、刻画自己的美神。同时,自己也非常地感动,今天见到这么多峨边近几年出版的五十多部书籍,从文史类、民间传说类、现代诗歌等,让我大开眼界。”
乐山著名作家朱仲祥
著名彝学专家曲比兴义在会上说:“今天非常激动参加这样一个会议,在乐山这片土地上有三大文化支柱:一是名山文化,如峨眉山和乐山大佛的佛教文化;二是名人文化,如以郭沫若为代表的乐山名人群;三是彝族文化,就是峨边、马边、金口区区域为代表具有传奇神秘色彩的彝族文化。如果只抓名山和名人文化,而忽悠了彝族文化,乐山文化就缺少了很重要的一部分,只有这三驾马车共行,乐山文化才是完美的。具体到今天所开会的这个场地彝诗馆藏书中心,可以说这里是乐山彝族人的家,很多时候彝族人总是很自卑,某些方面不敢大胆把自己的传统优秀文化发扬光大,有一点害羞的那种感觉。今天发布的这部摄影诗歌集,同样也是一次突破,对此我对峨边方面出版这样一部书籍表示非常的钦佩。曾有人说文物是过去的知识分子,现在的知识分子是当代的文物。因此,我希望峨边方面继续重视人才,重视文化。并注重把彝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光复之后与现代文明接轨。”他在会上还强调了彝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同样也是人类的重要文化载体。从彝汉结盟到龙云和平解放云南等事例,充分地说明历史上彝族人对推动中国历史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曾做出过卓越的贡献。今天我们把彝族文化作为祖国社会主义大家庭里面的一个重要内容推向世界,是一个值得去大力支持的事情。
乐山市著名彝学专家曲比兴义
乐山先锋诗人龚盖雄在会上说,美创造了一切,同时也创造了彝族的优秀文化和彝族的美神,他还回忆起他曾经到过大凉山普格和峨边的往事。对于乐山市文联、市民宗委、峨边县委有关领导重视彝族文化,发扬彝族文化他表示高度的肯定,并由衷地高兴。会后针对阿索拉毅拍摄的一张他的相片,他还写了一首诗,诗名为《题阿索拉毅摄影的龚盖雄讲话》:似乎真有龚盖雄,这个人。这个本真的/诗人。//似乎真有龚盖雄,这个汉语言精神血缘奔流万古而来,雕塑的肉身,和肉身隐藏/永不屈服于任何强暴的/自由歌声。//似乎啊!似乎在这样艾略特英语荒原的大地上/还有清新脱俗的/彝族女神。还有东方来客的/阿索拉毅,作为彝族的儿子/值得诗人信赖,结交/值得青山绿水,恩赐美女美景,美思美城//值得龚盖雄以心交心,同居于/乐山大佛佛光照耀的/彼岸,或者此刻。//难道我真的/说出了什么,看见了什么?难道美/真正的能征服我们?
乐山先锋诗人龚盖雄
发布会上还有很多嘉宾先后发了言。乐山师范学院教授李康云说关于美丽的女性,拒绝审美疲劳,再累都要欣赏。还专门写了一篇阅读札记。并在会餐时朗诵了星星诗刊编辑黎阳的诗篇《甘嫫阿妞》。从峨边走出去的诗人李飞在会上谈及这几年峨边在社会、经济、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记忆深刻,并认为自己越来越喜欢上了峨边。乐山市作协副秘书长冯勇在会上激情朗诵自己入选的诗歌《彝家有女叫阿妞》,并现场创作一首短诗,“那些人物、那些分行、那些书页,各美其美/在雨中,遇见立夏,遇见甘嫫阿妞/所以啊,春天啊春天/像一根撑杆那么短暂/纵身一跃,叫人就跨进了夏天”。曾为峨边脱贫攻坚写过长篇报告文学《横断山脉》的作家吴惠英在会上深情地表达说峨边是自己的第二故乡,自己在1993年就在峨边工作,所以今天在座的峨边方面人员都是我的兄弟姐妹,都是我的亲人,针对今天发布的摄影诗歌集,她认为从装帧设计到内容都是一部有心做的精品书籍。
部分参会人员集体合影
发布会上从峨边走出去的妞妞女子组合在会前演唱了歌曲《阿依几几》,发布会后新锐乐队玖零部落三个小伙子演唱了歌曲《索玛花》,为本次有关诗歌、美女、彝族、文化的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乐山市商会副会长、峨边商会会长杨荣成
最后特别在此鸣谢乐山市商会副会长、峨边商会会长杨荣成先生对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做出的特别支持。特别鸣谢乐山市民族文化基地、超级妞妞吙全体员工为本次活动提供的场地及精心的服务。
会议主持人水落木沙
乐山师范学院教授李康云
乐山市作协副秘书长冯勇
青年诗人李飞
青年作家吴惠英
玖零部落演唱歌曲《索玛花》
妞妞组合演唱歌曲《阿依几几》
附:将被时间和岁月所雕刻的美——《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甘嫫阿妞》序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吉狄马加
美是人类精神世界中的一种认知,对美的追求毫无疑问是人类不同民族的一大共性,美的存在或许要比人类的历史更要久长,美一旦被现实的存在所命名,它就会成为时间深处柔软的镜子,在不同的时辰折射出光的斑斓和颜色,从这个意义而言,美是永恒的,因为只要有人还在这个地球上延续着生命,那么对美的赞颂就不会停止,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彝族历史上的绝代佳人甘嫫阿妞,恐怕是作为一种美的象征,被一个民族用如此之多的歌谣和诗来赞颂,再没有任何一个女性能与其比肩。这是一个真实的人,并非传说中的人物,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她被赋予了更多的东西,由此我们相信,她没有死,也不会死,她一直存活在时间的深处,时间和岁月还在持续地雕刻着她的美。
峨边,彝语称为“佳支依达”,在历史上一直有彝人在这里繁衍生息,他们背靠一望无际的茫茫群山,双耳聆听着汹涌澎湃的大渡河的涛声,他们开拓了生存的疆域,同样也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文化,彝人的谱系记载了他们的迁徙,据我所知,最早世居于此的就是彝人甘姓家族,而美名远扬的甘嫫阿妞就出生在这里。在彝人的精神世界中,甘嫫阿妞已经成了一种女性之美的标高和典范。一代代的彝族人都希望他们的女儿既有甘嫫阿妞的天生丽质,同时又有一颗像她那样正直善良的心。而峨边也作为甘嫫阿妞的故乡,成为了彝族人向往美的一方诗意的栖居之地。 我曾经在诗歌《自画像》中深情地写下:“我传统的父亲/是男人中的男人/人们都叫他支呷阿鲁/我不老的母亲/是土地上的歌手/一条深沉的河流/我永恒的情人/是美人中的美人/人们都叫她甘嫫阿妞”。时至今日,我依然对甘嫫阿妞永恒的美充满着经久不衰的情感,我以为作为一个诗人,正如伟大的智者歌德在《浮士德》的结尾所说的那样:“永恒的女性引导我们上升” 。而我始终坚信,在人类的生命世界中,没有任何美能超过女性的美,而在甘嫫阿妞的身上集中了彝族人对美的最高认同,当然这种美同样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我还相信,不朽的女神甘嫫阿妞同样也会被这个世界上一切热爱美和善良的人们所赞赏。是为序。
2020年11月13日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