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彝诗馆(诗歌) > 彝诗动态

传 承、交 汇、新 生——写在《走火》第三期正式问世之际

作者:罗逢春  罗霄山 发布时间:2016-12-19 原出处:《走火》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pw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走火》第三期正式问世。在第三期的酝酿过程中,青年初为人父,文学伴随新生,霄山的女儿楚苗、逢春的女儿羽桐出世,在父亲、“诗人”与编辑这三重身份和幸福之间,虽未能做到自如切换,以致与原定的刊物面世时间相比,迁延半年之久,但总算大功告成,我们迫不及待与朋友们分享完成的喜悦。pw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走火》第一期至今,“走火”二字以一本刊物的面目问世已整整三年,这一符号也越来越为朋友们所接受,而我们依然坚持文学现场、青年阵地的初衷,且将一直坚守下去。pw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走火》第三期,我们依然能够看到一些尚未被人熟知的名字,这源于我们的一贯追求,即与那些被遮蔽的、被忽略的优秀诗人相遇。我们也一直坚信,“走火”诗人与“走火”同人一定有着某种精神上相通的暗道,那就是对未来和变化的期待,对冒险和愉悦的赞赏,以主动介入的态度和工匠般的语言炼金术,在喧嚣的时代极力维护诗歌的尊严。pw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走火》第三期延续了第二期的基本面貌——阵地、现场、界外,也将继续延续下去。pw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阵地”重在发掘贵州年轻诗人,我们更偏向于“贵州”的地理意义而非精神意义,尽量达成地方性和开放性的平衡。我们也坚信,贵州的年轻诗人是汉语诗歌年轻一代生态圈必不可少的一环。本期“阵地”由走火成员顾潇领衔,是《走火》三期精神体系的一个切入点。他始终聚焦微小事物,坚持自我审视和追问,以敬畏的态度对待语言,深刻指认日常生活的悲剧性,而又“带着悲剧的余温生活”,代表了“走火”披沙拣金的价值取向。我们期望而不强求,《走火》的所有作者,同样体现这样的价值取向。“阵地”另两位诗人是莱明和程一,两位学校在读的年轻诗人,展现出了一种阻止乏味生活惯性的活力,这种活力在日渐疲软的诗歌圈,自有其可贵之处。pw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w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现场”板块集结了11位诗人,从00后到60后,我们既看好更年轻诗人的冲劲,也珍视年长诗人的成熟及焕发的活力,表明了“走火”偏居西南一隅而并不固步自封的真诚态度。“现场”大致依据年龄从小到大编排,读者可一路领略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精神图谱。pw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周鱼,其诗作堪称智性与诗意完美结合的典范,在山头林立、鱼龙混杂的80后群体中,显得卓尔不群,作为同龄人,我们为拥有这样的朋友而高兴。“现场”中,年纪最小的是熊生蝉,她对青春图景的日常再现,拥有惊心动魄的感召力,让我们似曾相识又恍若隔世,唯有慨叹“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方未艾,18岁的奇思妙想,有着奇特的冲劲,又令人惊讶于他某些刻毒的成熟;他具备一个优秀诗人所应有的潜质,且让我们拭目以待。祁十木、刘阳鹤、叶飙,与莱明、程一一样,具有学院背景,也不可避免地烙上学院印记,他们对诗歌作出了某些基于年龄的有益拓展,以及在语言上作出可贵的探索和实验,但是背负的枷锁相对也比别人要沉重,传统阴影的笼罩更为明显。他们的表现仍然值得我们期待,我们对他们同样满怀信心。卢游具有某些游吟诗人的品质,专注自我及内心,我们不难被他的真诚所感染,而真诚永远是诗歌最稀缺、最可贵的品质。米绿意的诗作相信读者在网络上更容易熟知,我们选择她翻译的查尔斯•西米克的诗作,以期呈现她的另一面。这些敏感又极具张力的译作,呈现出了汉语的骨质和体温,让我们可以对充斥诗坛的白开水翻译体坚决说不。罗昌谷是《走火》三期收获的一个意外,他的生猛和野性,藏在众声喧哗之下,恰好展现出了夺目的光芒。时至今日,他的诗作只是偶尔在某些微信公号平台露一下脸,我们相信已经遇见“发光的金子”并将见证其大放光芒的时刻。窦凤晓是我们一直关注并信任的诗人,她的诗歌可以与周鱼的低语、米绿意的译诗构成优雅诗意的等边三角形;她所坚持的写作路子与美学追求,在今天看来同样难能可贵。压轴的是橫,我们私下称他为老毒物,一个从不说应酬话的家伙,虽素未谋面,但从他的分行形式、他的敏感和细腻就能想见其人,作为一个酒神感召的“有趣”的人,他显得遗世独立。将橫与罗昌谷放在一起,既便于观察他们精神上的某种贯通,也更能透视他们对大量平庸诗歌的有力穿刺。pw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最后,是“界外”。退避小镇的私家教师,孤绝敏感的少女,风情万种的太太,几处家庭悲欢……焦窈瑶用绵密的叙事书写江南小镇情史,见人见心。pw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走火》三期,既因丰富而立体可感,又因统一而水乳交融。从“阵地”到“现场”到“界外”,诗人与诗人之间、诗人与小说家之间,因禀赋、环境、经验与文体的不同,自会呈现面目各异的书写,每个写作者都保持着自身的整一性和生长性,而自成体系。我们欣喜的是,将这些作品置于一本薄薄的刊物,在纲举目张时,那“交汇时互放的光亮”映射出一条隐秘的精神通道、刻画出一个总体的精神密码——走火。pw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走火三期执行主编:罗逢春   罗霄山pw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61112pw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w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w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w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w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走火》简介:走火,是十二个贵州青年诗人和小说家创办的一份刊物,以诗歌为主,兼顾其他文类;以青年为主,不循代际分野;以贵州为起点,不画地为牢;以实验为标的,不论先锋后锋;以变化为常态,不务竞新奇。
  刊物取名走火,出于酒桌闲谈。这个暧昧的名字,难以说出确切意思,我们也不知道确切意思。唯一确定的是,走火是一种不确定、不可控的状态。走火,是一个谜面,谜底在每个人那里都不相同,因为无法预测,常常带来意外;是一种一触即发却难以寻得固定触发点的状态,因为无法规定,看起来有点偏离轨迹;还是一种对未来和变化的期待,因为超出了预期,它带来惊喜的礼物。对于一些人,走火意味着一种危险和紧张;而对另一些人来说,走火意味着一种冒险和愉悦。质言之,走火就是,面对地球的阿基米德正扛着杠杆寻找支点。
  作为刊物的走火和作为词语的走火一样具有开放性,宗旨是:文学现场,青年阵地。pw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w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走火》执行主编简介:pw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罗逢春。彝族。男。1986年生于贵州赫章。工作于百里杜鹃。pw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罗霄山,1982年生,黔人,居于乡下,写诗,胡乱生活。pw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w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w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