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彝诗馆(诗歌) > 彝诗动态

沙辉:论彝族诗歌评论文写作

作者:沙辉 发布时间:2014-05-07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沙辉,彝族,1976年生,四川省盐源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协会员,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会员,四川微篇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外散文诗学会凉山分会副秘书长,《中国彝族现代诗全集》编委,民刊《飞鹰•彝族打工文学》副主编。oY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初中时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在《星星•散文诗》、《新课程报•语文导刊》、《中国文学》、《中国诗歌》、《新大陆》(美国)、《西南作家》、《网络诗选刊》、《中华文艺家》、《四川教育》、《彝族文学报》、《泰州日报》、《凉山文学》、《凉山日报》、《家园文学》、《大别山诗刊》、《凉山民族研究》上发表过诗歌、散文、散文诗、评论文、小小说等。作品入选2012年《中国诗歌•民刊诗选》、《中国青年诗人精选集》、《中国彝族现代诗全集》、《2013年度全球华语诗歌精选》、《中国短诗选编》、《2013中国诗歌选》等。获第四届“华夏情”全国文学大赛三等奖、第十届“中华颂”文学艺术大赛二等奖、第四届中国短诗大赛铜奖等十余次国家级、省级文学奖,获教育教学等奖励30篇次。oY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1年4月出版诗集《漫游心灵的蓝天》。oY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Y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图为《凉山日报》彝海专版中的沙辉oY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Y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篇评论远未具有想象中那么厉害的吹捧力与破坏性——兼谈彝族诗歌评论文写作

沙辉 oY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Y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Y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下,除了极少一些“大家”的言论和评论作品,能够给我们拨云见日般的、高屋建瓴性的阅读体验和指导,让我们得到“如沐春风”般的阅读快感与折服之外,在这样一个鱼龙混杂而言论空前自由的评论氛围,在太平盛世与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铺天盖地的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没有独见、未能深入的歌颂性、人情性的和肤浅化、大众化的所谓评论作品,人们对其感到乏味、失望那是必然,他们的不满与指责也是在所难免理所当然的事。oY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Y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需要说的是,首先,其实我觉得,对每篇(次)的评论不是麻木不仁也不是过分敏感,才是对待别人的评论的正确态度。因为很多时候,一篇褒奖的评论文的“吹捧力”其实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同样,一篇批评的、甚至是“贬损性”的评论文对作者创作所造成的“破坏力”也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这是评论文在当下时代背景下的悲哀,同时也是它的幸运——人们的理性对待。然后,我们对待评论时应该记住的是内容而不是作者,我们不应该死死记住评论自己的作者名字而对其满心仇恨、敌意或者感激、感恩,而要注意他所说的内容,做到“有则改(或者发扬)之无则加勉”,抑或是一笑置之。要知道,指出问题批评或者发现优点进行高扬,都是一个严肃的评论者的“分内之事”,除此之外,他不应该再有什么“私心杂念”或者“非分之想”。这才是评论者和被评论者正确地对待评论的态度。阐释出作者的精神实质和写作风格、特征,以及一些过人之处和不足、缺憾,是评论文写作的最大意义和追求。因此,每一个理性的和关心评论写作事业发展的人,都理应以身作则地参与进来,为营造良好的评论氛围而做好舆论导向。oY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Y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其次,可能全国都一样,少数民族文学评论,是这几年才得到关注和发展的。我们彝族文学界的评论写作,如果说有所倾向“繁荣”的局面,也是近几年来才有的事。我们应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适合于自己的民族诗歌(文学)的评论理论体系、精神体系。对于进行评论少数民族作家诗人作品的我们这些少数民族评论者,应该试着从自我的视角进行真诚的、有高度的评议,而不是套用、追随和搬弄主流评论界的一些用语、语气、手法和一般性的观点。因为这样实在没有新意,更不符合少数民族作家作品的独特性。当然,视野的拓展和必要的学习另当别论。做到和而不同、融而不失,自成风格、自成一体很重要。oY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Y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写作评论,不仅需要评论者拥有包括美学在内的一定理论基础和敏锐的眼光,我还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持自己的客观立场。对于作品评论的客观性,我们不妨做一做像《皇帝的新装》里那个孩子一样的“天真”的人。不管熟悉与否,不管他在创作上有多大成就,我们都可以把被评论对象当“陌生人”处理,把自己从人情世故中适当拉开,不讲“情面”,不顾虑“情谊”,就文本论文本,就作品说作品。oY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Y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另外,我觉得写作评论文需要一定的底气。一个评论者没有起码的一点底气是不行的,那还不如不写,假使硬要写出来,不仅不行,也是不“美”的。这好比一个人在正式场合上讲话,如果观点不明,那么就连自己都不知道是否应该肯定自己的观点,以致吞吞吐吐,躲躲闪闪,或者闪烁其词,避重就轻,流于形式,这显然就不是一种“美”了。当然,评论的底气首先是来自于评论人到位的评价和独到的眼光。并不是说我想有底气就能有,正所谓“有勇无谋”,这也是不行的。oY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Y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是一个比较讲究礼仪的民族,也有许多“陈旧”的观念。比如在中国在发展市场经济以前,彝族人曾认为做生意、做买卖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彝族又是一个“客气”的民族,在彝族人的思想观念里,对别人轻易进行“指指点点”是不礼貌且没有修养的行为。这样的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彝族文学评论的发展。事实上,对于作品和作家的中肯的意见和有见地的评议是极其必要的。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彝族文学要想获得良性发展,必须要有一些具有较高水准的评论家来评论和指导我们的作家和作品。oY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Y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Y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Y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学习写作评论文已近两年,我已实在不满意自己和他人的那种浮夸写作风气了。于是,我试着写一些自己的真实阅读感受,做一个遵从于自己的内心世界、勇敢地表达自我看法的人,而不管自己的见解正确与否,是否会因此惹一些人不舒服、不愉快。作为一个新手,不管是在评论前给被评者“通气”一声以取得他的支持,还是在被评者完全不知晓情况下而进行的 “胡言乱语”,我都是每完成一篇就花费几倍于写作的时间与被评者进行解释、交流与沟通,以取得对方的释然而不至于因此讨得不必要的“文字官司”。 夸张一点说,每完成一篇评论文,我都是诚惶诚恐、如履薄冰。更何况我们彝民族是一个客气的、礼貌的、说话讲究含蓄的民族,这对于追求犀利的评论文写作简直是一道天然的“坎儿”。因此我说,写评虽然是一件极其有趣的事,但是它也是极其费力不讨好的事。况且包括我自己在内的许多彝族评论写作爱好者,原本就没有多少深厚理论支撑,全凭着对文学的热爱,对评论写作的爱好而已。oY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Y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幸好,迄今我所评议过的人,都是和我较为友善、对我极其理解的,他们中有的甚至因此成为和我在创作上无所不谈的文友,这让我非常欣慰和愉悦!我之所以谈及这些,聪明的读者肯定领会到了我的意图:接下来,我将可能更加辛辣地评议自己所想评议的作品,而不一定和被评者解释和沟通了。“为人低调,为文高调;做人平和,做文犀利”将是我坚持的特点和原则,我也会努力地以诚恳的态度在有独见、创见的评论中不断逼近作品的精神实质,力求客观而又不忽视评论的人性化,追求一种富有人情味、具有人文关怀的评论风格。对于不同见解与异议(这也是很正常的),我欢迎大家带着诚恳、理性和本着澄清自我观点的态度与我进行交流甚至反驳、反对。除此之外,恕不奉陪把时间花费在无意义的论争乃至于人身攻击、人格侮辱、发泄私欲上。这不仅没有必要,也是极不正常、极不应该的。oY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Y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也知道,由于理论水平和个人能力限制,自己的如此行为很容易一不小心引来一片口诛笔伐,让自己陷于不可自拔或者站不起身、抬不起头来的境地。这样的写作真的是有风险的写作,我自己也不敢保证自己就是完全正确的。实际上,本篇文字是源于一次QQ聊天,在此特意整理记录下来,实为“督促”自己尽量遵守“为人低调,为文高调;做人平和,做文犀利”的原则,用自我感觉有点悲壮的壮士行为来表明自己的决心。oY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Y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彝族评论界,以我的视野,海讯先生的评论特别是他最近的一系列短评值得我们引起关注、进行学习借鉴。前不久,我即兴写了一篇评中评《对海讯“两选一赛”点评文的点评》的小文放在博客。与此同时,我本人也正在尝试把思想的尖锐和语言的辛辣同人文关怀平衡起来的一种评论文写作模式。原因何在呢?我曾经说过一句话,可以放在此处作为回应:“因为在这个全球一体化的时代,社会本身已经走向一定程度的麻木,所以我们需要尖锐!”而至于人文关怀,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与冷冰冰的、枯燥乏味的学院派写作的对抗。去年7月份我评著名彝族女诗人鲁娟诗作的《尘世的歌赞,精致的隽永》一文,尤其是对被我奉为描写彝族题材的诗歌经典——《下午》的同族人视角解读,被我认为是自己成功跨向“转型性”写作的良好开端。oY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Y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对于我如上所说的评论文写作,彝族青年诗人和小说作家英布草心等朋友鼓励我,说:“你写了(评论)后,不要参与评议(争辩),让别人去说就是了。”我知道这是一种很勇敢和大气的行为,但是我也知道自己远未达到如此高的写作水平,因此我再次声明:我还是乐意(也不能拒绝)大家在诚恳态度下对我的评论进行评议的。oY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Y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4-2-17oY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oY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所属专题:

彝族作家沙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