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人物 Yi People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各界精英

陶学良:在彝族文化领域里不断开拓创新

作者:铎君 发布时间:2008-05-13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陶学良教授忠诚于云南民族教育事业,在数十年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中,硕果累累,成绩斐然,1992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对他在民族教育事业和民族文化研究方面所作贡献的表彰和奖励。Qz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Qz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博览群书  终生受益Qz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Qz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陶学良教授与书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在工作之余总是手不释卷,孜孜不倦的阅读各种书籍,读书已成为他的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他上街连瓶矿泉水都舍不得喝,在书店里碰上一本好书,花上几十元买下却毫不吝惜。为了读书和研究方便,他就不断地买书。在他的书房里,书架上、桌子上、床头边都堆满了书籍。有时在地上摞成高高的一堆,看似有点凌乱,实际有条不紊。他要用的书马上能找出来。他读过的书大多都要做上记号,写下批语或者新观点,有时还将有关的参考材料夹在书里,这已形成初步的研究思路。他不但自己喜欢读书,而且还引导学生经常读书,把好书介绍给学生阅读。Qz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Qz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陶学良教授讲课,古今中外旁征博引,精辟独到的见解,丰富扎实的民族文化底蕴,幽默风趣的话语,都得益于博览群书。他认为,读书不只是增长知识,更重要的是发现新的研究领域,找到前人没有研究过的课题。Qz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Qz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宁静明志  开拓创新Qz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Qz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陶学良出生于宣威彝汉杂居的山村,从小就感受到彝族文化的深奥,在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1955年考入高校,后转入云南大学中文系学习,接触到了大量的云南民族民间文学,深深地被吸引住了,在课余时间里阅读了许多优美的民族民间叙事诗、民歌和民间故事传说,开始认识到云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云南民族文化有深厚的底蕴,民族众多,历史悠久,是一块待开恳的处女地。特别是彝族文化的民歌、民族史诗、民间传说故事十分丰富,思想性、哲理性、民族性、审美性非常突出,很值得搜集、整理和研究。在大学学习阶段,他静下心来,博览了与云南民族文化有关的调查资料、文献和古书,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受到了启发,激发了学习和研究的热情。这为他从事民族文化的教学和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Qz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Qz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学毕业后留在云南大学中文系任教,讲授《文艺理论》、《民族民间文学》等课。通过讲课和研究,已感觉到彝放文化的研究还是一个薄弱环节,研究者少,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也少,搜集整理的相关资料出版也不多。因此,彝族文化的研究有一定的难度。陶学良知难而进,立下雄心壮志,要在彝族文化的研究上开拓创新,做出自己独特性的贡献。他一直遵循“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治学原则,潜心研究学问,经常到学校图书馆、资料室查阅和摘抄有关资料。有时还到省图书馆借阅资料。经过长期艰苦的研究,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彝族文化开拓性成果。Qz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Qz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72年调到云南民族学院,讲授《写作》、《民族民间文学》、《彝族文学》、《彝族文化》等课程。这样一来,教学与科研的内容和方向趋于一致,使他更加热爱彝族文化研究事业。云南民族学院有关彝族文化的资料也比较丰富,为他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陶学良的许多研究成果都是在这个时期出版问世的。他带着教学中碰到的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在科研中取得的成果又应用于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教学促进了科学研究工作,科学研究工作成果又推动了教学工作。他认为,高等院校教学和科研工作应当紧密结合起来,是培养高水平师资的一个有效途径。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教师自己没有研究能力,怎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呢?Qz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Qz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硕果累累  淡泊名利Qz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Qz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陶学良教授潜心研究彝族文化,成果显著。1979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搜集、整理的彝族民间讽刺故事集《娃子的笑声》。1981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与郭思久合作整理的彝族史诗《查姆》。1981年,他与李德君合编的《彝族民间故事选》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他与郭思九合写的童话《聪明的小子罗牧阿智》一书2003年出版。Qz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Qz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陶学良教授参加了《少数民族作品选》、《少数民族文学论文集》的编辑出版工作。参加了《彝族文学》、《毕摩文化论集》的编写工作。他担任了《彝族文学史》的副主编,编写了唐代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彝族文学史部分,本书1991年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他编注的《云南彝族古代诗选注》在1989年12月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1994年6月,他和全宏模、陶应昌两位教授,注释了《大山诗草》,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1997年出版了《爨文化椎论》。由于他多次下乡调查,本书出版后获得了学术界专家好评。刘尧汉教授对他说:“你真是彝族文化研究专家。”李明教授认为,“《爨文化椎论》涉及极为深远,论述精当,资料丰厚而详实,诚为彝族文化发展简史。”日本伊藤清司教授称本书是“复活了神的化身”。Qz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Qz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陶学良教授的研究成果多次获奖。《查姆》获1982年云南省民间文学优秀作品奖,《彝族文学杂俎》获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成果优秀著作奖;《爨文化椎论》荣获首届中国民间文学山花奖、学术著作奖优秀奖。他任副主编的《彝族文学史》获第九届中国图书奖。Qz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Qz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陶学良教授教学科研成显著,但他淡泊名利,很少谈起自己的成就。有的学生和教师见面时称他为陶教授,但他说,你叫我老陶我就满足了。 Qz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