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人物 Yi People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各界精英

阿库乌雾: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的世界更加精彩

作者:吴梦琳 发布时间:2019-03-31 原出处:四川日报 点赞+(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1553840634795028693.jpgp3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库乌雾(前排左一)在美国明德学院与师生们合影。受访者供图p3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3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月11日,西南民族大学彝学院教授、彝族诗人阿库乌雾在哈佛大学亚洲中心作了“彝族母语生态诗学理论与实践”的演讲,结束前,专门朗诵了他创作的“黄昏,我思念母亲”和“为支格阿龙招魂”两首彝英对照诗歌,引来全场掌声雷动。这已是阿库乌雾在美国的第六次访问和讲学,除了哈佛大学,他还在明德学院和威廉姆斯学院,围绕母语创作、民族诗歌、多语思维等话题发表演讲,并与当地学者、师生等进行互动交流。p3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3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2005年以来,阿库乌雾以教授、彝族诗人的身份,先后多次到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英国、韩国等国家访学,每到一处,他还用“诗歌日记”的方式,记录他眼中的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之间的互相冲击又互相融合,构成更加丰富的世界。p3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3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把彝语诗歌带到世界各地p3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3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库乌雾出生在凉山一个彝家山寨里,从小就受到《勒俄特依》等彝族传统原生态诗谣的影响。考入西南民大后,阿库乌雾开始诗歌写作,并尝试用彝语和汉语两种语言进行创作。1994年,阿库乌雾出版自己的第一部彝族母语现代诗歌集《冬天的河流》,这也是第一部彝文书写的现代诗歌集。p3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3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业后,阿库乌雾留校任教。除了教学和科研活动之外,依然坚持诗歌创作,写下大量彝语诗歌。在他的诗歌中,既有对于故乡的回忆,对于彝寨山水人情的思念,也有对于民族文化发展的思考。p3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3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一次学术活动上,阿库乌雾结识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东亚系教授马克·本德尔。2005年,应马克·本德尔邀请,阿库乌雾以教授和诗人的身份到美国访学,马克·本德尔将阿库乌雾的彝文版诗歌集《虎迹》翻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开启阿库乌雾把彝族诗歌带到世界的第一步,此后,阿库乌雾的足迹遍布世界上十余个国家和地区。他的诗歌作品,也被翻译成十余种语言在各地出版发行。p3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3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2005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有文化交流活动,先后受邀到美国、韩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大学进行多种访学和讲学活动。”阿库乌雾告诉记者,在各地讲学时,他的主要议题都是关于母语创作、诗歌文化、民族文化等,同时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将彝语诗歌作品带出去。p3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3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来听他讲学的,有学校的学生、教授,还有专门从其他地方赶过来的相关领域研究者、作家等。除了是一位创作者,阿库乌雾还是一位优秀的朗诵者。每次朗诵时,阿库乌雾会专门穿上彝族代表服饰——擦尔瓦。不论在座的是十余人或是百余人,他的嗓音低沉却又自带穿透力,感情突然爆发,汹涌而来,在无数次场合,嘉宾和听众虽然听不懂彝语,却总能被他带入其中。曾经在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朗诵时,全场观众跟着他的声音一起高呼,当阿库乌雾朗诵完,一位美国教授已经流下热泪,跑上台紧紧握住他的双手。p3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3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或许是因为一旦进入诗歌的境界,我就‘目中无人’了。”阿库乌雾告诉记者。p3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3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用“诗歌日记”记录对多元文化的观察p3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3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世界各地访学时,除了把自己的民族文化带出去,阿库乌雾也特别关注世界各地的民族文化,并且以“诗歌日记”的方式,记录下他的观察和体验。p3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3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每次到美国,阿库乌雾几乎都要到访印第安部落,与印第安诗人、学者交流。“印第安文化没有文字传承至今,但他们留下了大量的绘画,令人十分震撼。”阿库乌雾告诉记者,他还到了华盛顿的美国国立印第安人博物馆、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等,印第安人留下的陶器、农具、服饰、神像、绘画等,让他印象深刻。p3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3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密西西比河静静流淌,两岸的红叶开始由淡变浓,古老的河流润泽肥沃的土地,各类物种在这里自由生长,千姿百态的花朵竞相开放。汇集众多支流形成北美大地的动脉,孕育和沉淀古印第安人的历史。”在此期间,阿库乌雾边走边记,随想随记,写成诗集《密西西比河的倾诉》《凯欧蒂神迹——阿库乌雾旅美诗歌选》等,其中《凯欧蒂神迹——阿库乌雾旅美诗歌选》也被翻译成英文,2015年由中国和美国的出版社联合出版。p3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3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同样,2015年到访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时,在国立大学原住民研究中心负责人陪同下,阿库乌雾考察和参观了原住民村落和相关的博物馆、艺术馆等,一路走来也写下不少关于澳洲土著文化的“诗歌日记”:“悠古的澳洲大陆及周围海域必定是生物王国,原住民的创造力异常发达。泥土、树皮、石板、流云和神性的欲望结合得如此完美,似乎不仅仅是模仿的天性,还有超群的抽象能力。”p3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3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日本,阿库乌雾与早稻田大学、庆应大学等高校的学者一起,到北海道地区的阿伊努家庭探访,感受穿鱼皮、吃腊鱼的原生态文化。“一户阿伊努家庭请我们到他们家里泡温泉,这对于他们来说是对待客人十分高的礼遇了,让我十分感动。”阿库乌雾说。p3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3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语言表达让世界更丰富p3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3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小生活在彝族文化环境中,接触和学习汉语文化,再后来又受到西方文化影响。多元文化背景下,多元语言的表达,一直是阿库乌雾关注和思考的问题。p3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3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今年3月,阿库乌雾再次到美国,在哈佛大学讲学时,阿库乌雾专门做了一个《母语:我生命的渡船》的开场白,介绍自己多年来在汉语之外,也一直坚持用彝语进行创作的心路历程。p3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3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诗歌是我的生命与周遭万物之间触碰的方式,相互抗争与警惕,互相砥砺前行,互相表达爱慕与敬意的方式。”阿库乌雾说,坚持使用两种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其实也让自己不断地获得新的时空观念,还有更为丰富和更加重要的内涵和外延。p3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3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样的观点,也正得益于他在世界各地,与各地的民族作家和学者们交流时的共鸣——正是越来越多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的文学的蓬勃兴起,并取得了重要的创作成就,提供了更多样的文学形式、艺术资源和语言生态,也通过这样的方式链接上过去与现在、乡土与全球,让世界文化更加丰富精彩。p3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3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6年,阿库乌雾参与发起在成都举办的世界少数族裔文学国际研讨会,有来自美国、日本、越南、韩国以及中国各地的6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上,用中英文发表了《世界少数族裔文学宣言》。《宣言》这样写道:“人类群体用各自的母语为人类历史绽放出独特灿烂的精神之花,为世界文明的发生发展、传播演进、继承创新作出了异彩纷呈的丰厚贡献。”对此,阿库乌雾深以为然。p3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所属专题:

母语诗人阿库乌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