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蜂王”毕天祥的传奇之路
CCTV-7《致富经》栏目播出的《“醒”来之后 赚得百万娶回她 》专题报道,讲述了泸西县致富带头人毕天祥的创业故事,吸引了全国观众的眼球,并纷纷为这位彝族青年矢志不移的创业故事点赞。
不一样的蜂王传奇故事
毕天祥的创业故事之所以引起CCTV-7《致富经》栏目的关注,是因为这是一个草根农民的创业故事。从在打拼路上艰辛奋斗到二度创业致富的“蜜蜂故事馆”掌门人,从一穷二白的彝家娃到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白彝蜂王”,他一步一个脚印,用诚信和担当诠释着白彝人可贵的“蜜蜂精神”,讲述一个不一样的蜂王传奇故事。
毕天祥有8个兄弟姊妹,由于父母不堪重负,读到小学三年级的他就辍学回家务农,很小就跟着爷爷和爸爸种地、放牛养家糊口。转眼间,已是20岁的小伙了,而村里和自己年龄差不多的姑娘、小伙都结婚了,他却连个女朋友都不想找,一心想着要离开这个贫穷的山旮旯。
1990年,毕天祥带着自己辛苦多年一分一角积攒下来的608元钱,走了5个多小时山路进城闯荡“江湖”,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卖饲料。但是那时泸西县农村竟然没有人知道饲料是什么?更不接受喂饲料这种说法,所以他进的饲料怎么也卖不出去,最后,满怀抱负却血本无归。
然而,他并不气馁,1991年,没有创业启动资金的他去泸西镁厂和另一个厂打工,每天上16个小时的班,镁厂早班结束,接着到另一个厂上中晚班,凭着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还被推选为两个厂的班长。然而,好景不长,才一年镁厂就倒闭了,他只好揣着积攒的3000多元工资另谋出路。
多年来,毕天祥又与人合伙经营过养殖场,办过米厂、米线厂和饵块厂,为他后来的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尤为重要的是,2004年,他只身到北京闯荡,凭着自己的勤奋掌握了很多市场营销、公关、管理方面的知识。
机遇垂青有准备的人
风雨过后才会见彩虹。2007年,虽然在打拼路上已是风生水起,但他觉得已经到了该实现自己梦想的时候了,所以毅然决然辞去了云南片区多个养殖场业务主管、销售经理的职务,带着多年打拼的积蓄回到家乡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创业。
细心的毕天祥发现,泸西县地处珠江流域上游,境内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中华蜜蜂的饲养提供了天然、生态、绿色的有利空间。彝乡老东山梁子素有“东山花海”之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彝族人赖以生存的财富和资本。白彝人生活在2000余米的高寒山区,那里峰峦叠嶂,绿树环绕,山花烂漫。这里的彝族人世世代代、家家户户均养有土蜂(中华小蜜蜂),大山的洋芋花、荞花,以及一年四季常开不败的野花是最好的蜜源。
而白彝人的祖先在很早的时候就模仿土蜂的生活习惯把树木挖空,挂在村里的土墙上或是密林及灌木丛中,让土蜂在天然环境中自然产蜜,其蜜口感清香浓郁,有百花之香。无污染的山区森林中的各种珍稀植物、山野间野生中药材的花酿造的百花蜜富含多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微量元素,由于酿蜜周期长、蜜源稀少被誉为“蜜之珍品”。如今这种传统没有丝毫改变,这种古老养蜂方式、生态传统的精滤一定会使白彝人土蜂蜜更容易被市场接受。于是他开启了漫长的白彝人土蜂蜜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创业征程,这一做就是10多年。
如今,他的土蜂蜜销售得非常好,“滇蜂食客”的品牌也打出去了,市场遍布北京、上海、成都、厦门等地,引来《致富经》栏目组采访拍摄他的致富故事。
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在最困难的时候,乡亲们给予了我最大的帮助。作为一个白彝人后代,作为一个泸西山水养育的泸西人,我不仅自己寻找门路发家致富,更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要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毕天祥说。
2016年,是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年,毕天祥在响应泸西县委、县政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号召下,决定为当地贫困群众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
在州纪委的牵线下,毕天祥的云南滇蜂食客蜂巢有限公司与泸西县多个乡镇村子达成协议,采取“村党总支+合作社联农户联龙头企业”的扶贫帮扶模式,建设中蜂养殖基地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云南滇蜂食客蜂巢有限公司扶贫系列基地,在有效促进贫困户增收的同时不断壮大集体经济。通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变“输血”为“造血”,以蜂产业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公司每年付给村集体承包金,除一部分资金留作村集体经济外,还拿出一定资金对贫困户进行帮扶,每户贫困户每年可分红1000元,让贫困户通过养蜂致富,带领大家都过上甜甜蜜蜜的好日子。
俗话说,创业容易守业难。为了更严格的产品品质管控,公司的每一批蜂蜜都要送化验室,蜂蜜各项成分既自检也送检,每一次收蜜都第一时间采样送相关检测机构检测,看蜂蜜成分是否达标,“好品质”必须建立在科学的检测数据之上。公司市场做大后,为把好产品质量关,规定凡是不达标的原料不入库、凡是不合格的产品不包装、凡是不合格的产品不进市场,并建立了一套严密监测的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通过严把质量关,滇蜂食客土蜂蜜基本形成了“开辟一个市场就站稳一个市场占领一大片市场”的态势。毕天祥说,把好蜂蜜品质关,是对消费者最大的感恩。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