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人物 Yi People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各界精英

文学的记忆:从龙志毅“下放劳动到长石”窥视生存之道

作者:​吴雪瑞 发布时间:2022-02-09 原出处:​《文学界》2011年第1期 点赞+(
​摘要:本文从龙志毅的散文集《云烟踪痕》中《五七年全国第二次新闻座谈会旁听记》、《下放劳动》和《到长石去》这三篇文章来分析50年代那群前辈的生存之道来警示当下年轻人如何去生存。
关键词:劳动;学习;生存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龙志毅简介:

龙志毅:男,1929年出生云南永善、彝族曾用笔名施雨人、丁一。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毕业于云南大学法律系。1949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贵州青年报》副总编辑,贵州省国防科工办处长、中共贵州省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省委党校校长,贵州省第七届政协主席,中共贵州省委党史领导小组副组长,贵州省史学会会长,贵州省中华文艺研究会会长等职务。lh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著有文集《龙志毅散文选》、《龙志毅小说集》中短篇小说集《厂长的私生活》(长篇小说《政界》、《王国末日》、《省城秩事》、《冷暖人生》以及散文集《云烟踪痕》、《失去的风景线》等。长篇小说《省城轶事》获1991年贵州省庆祝建党70周年文学奖,贵州省首届政府文学奖,并被拍成电视连续剧在全国放映。《聂耳墓前》、《苏轼遗迹追寻记》等15篇散文获全国第五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lh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lh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本文题目“下放劳动到长石”是《云烟踪痕》这本散文集里《下放劳动散记》和《到长石去》的两篇写在50年代散文的一个结合题。《云烟踪痕》,这本书共分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散章集碎”,主要是散文和随笔,大部分是游记感想;第二部分是“往事拾零”,是龙老经历过的一些记实文字,反应反右运动、大跃进等一些自己的所见所闻;第三部分是“窥豹之管”,主要是一些书评书序和学术讲座的开幕词。我们现在年轻人不得不读的是第二部分。我们没有经历过五十年代,但是我们听说过,至少我们的父母乃至爷爷奶奶经历过那个扭曲的年代。我们不知道他们的苦,也不知道他们的累和泪,但从前辈人的口里知道那个寒心的时代,他们眼里一直充满辛酸的泪水。本文主要以《五七年全国第二次新闻座谈会旁听记》、《下放劳动》和《到长石去》这三篇文章来分析50年代那群前辈的生存之道来警示当下年轻人如何去生存。lh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生存之道一:服从组织

1957年第一期下放劳动开始了,“种种迹象表明下放的名单中有我在内,我虽然知趣的报了名,最初内心却有所不服”。在贵州工作的七年中龙志毅参加了很多基层建设,但是那是“处于‘指手画脚’的地位,这次是去补体力劳动这一课,是‘自我改造’两者的地位角度均不相同。年纪轻轻的去就去吧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愉快地和二十多位男女同志一起在鲜花、握手和激动的泪光中登上一辆大客车,向黔东南自治州的台江县逝去。”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学到龙老的一个生存之道,服从组织,“去就去吧有什么大不了的”!之前是有点不服,但是作为一个有组织的集体,你能不服从组织的安排吗?既然服从了就不要再“不服”了,高兴洒脱的走吧,所以愉快的出发了。其实在我们工作和学习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和组织原则相矛盾的行为和思想,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服从组织,组织就是命令,命令就是命运,即便你有太多充分地理由也不要做出头鸟,服从组织,以大局为重,委曲求全。lh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生存之道二:任劳任怨

人说“能吃苦就耐劳”,龙志毅一席人去滥田和当地人一起种油菜的时候,干的都是体力活,对于刚刚去“锻炼”的他来说还是有很多不适。“土质很硬,打了不多一会儿手掌就气泡了。我们自然没有声张,让它自生自灭吧……用手将稀牛粪撕开一团团地放在开好的沟中,再播上油菜种子……我们是来劳动锻炼的,这就是锻炼的第一关哩……不仅伸手抓了牛粪,更臭的猪粪也抓了,人粪(俗称大粪)也挑了……爬坡、下坎、过独木桥,走上十多二十里也不在话下”。一个从省里去的真的不负其实的去锻炼了,对于我们今天的80、90后,不要说这些了,在家里有多少人会帮着父母做点家务呢?又有多少人会为组织任劳任怨?有谁愿意让磨出的“泡”自生自灭?所以作为年轻人不要怕吃苦吃亏,这些都是我们成长的栅栏,越过吧,这些磨炼对我们都是财富。lh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生存之道三:同愚同乐

在大跃进那个年代,思想也要学会“跃进”,稍稍不谨慎的话落后的就是你!落后就挨打!龙志毅在滥田的时候听一位年轻的女乡长说“用稻草制造棉花每斤稻草可以制成二十多斤棉花,准备向乡里邰书记汇报后便开始试制。听了她的介绍,我虽感到新奇却并不吃惊和怀疑。世界上人们还没有认识的东西多着哩,只要敢想敢干,什么新鲜的事物都可能出现。这大概也是几个月以来个人思想上的一大跃进吧!”龙志毅能对大跃进中的进步年轻女乡长说“你这个不现实、不可能”之类的话嘛?只要他人敢想敢做就成全他们吧!即便是个是个笑话也让“大家”一起笑。“二十四小时内全县实现运输车子化!……于是在就在支部书记‘干吧’两字纲领的指导下……干了一个通宵又半天,五台崭新的‘鸡公车’出台了。有几种了现在的十多台‘鸡公车’、四轮手拉车、胶轮马车,上甘梁高级公社便有了十多台车子。这算不算‘化’了?……通过了!第二天上午以新上任的区委书记为首的检查组(原区委书记在最近被拔‘白旗’撤职了)来到了上甘梁,看到我们的十多台车子正在上山下山的来回运送秧草,脸上露出了笑容”。这两件事对于我们当今的人是觉得有多么的荒唐,多么的滑稽,但是区委书记都笑了你能不笑吗?正如像去长石一样,吃饭不要钱、免费的星级澡堂也享受了、小灶饺子也吃了,虽然有很多的疑惑,但“给你享受你就享受,抱着怀疑的态度东想西想干什么?还是老老实随大流,认认真真去体味为好。”大家同愚同乐吧!lh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年轻人自己认为是错的就坚决的否定,可是在领导和上师的手下干活不要说“不”,只要领导和上师要你做的,就认真、尽力按他们的要求做,即便失败也不会遭到很惨的批评。lh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生存之道四:中庸之道

中国是怎么来的?不仅是地处中间国度,还应是这个国度的人还善用中庸之道吧。中庸之道是生存的上上道哦!龙志毅是怎么样在那个不知左不知右的年代走那条路的。在1957年全国第二次新闻座谈会,主要是想借此机会引出“左派”和“右派”,“每个登台者都是在自觉自愿地为自己的信条辩论……他们怎么知道自己正朝着已经设计好的圈套里钻呢?我具有双重身份,可以自由选择。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去旁听新闻座谈会。当时并没有‘旁听’这个词而是说‘去参加’。既然不是座谈会的出席者或列席自然便是旁听者了……旁听只意味着听不发言,长见识而不担风险,何乐而不为?”在那个畸形的时代真的是左右为难啊,但是我们为什么要在畸形的年代做选择呢?我们可以放弃,可以沉默。我们常常在人生的帮派里做没有必要的选择,也许“左”“右”都有过,在做人做事上为什么不沉默的选择中间?lh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注释及说明:本文所引用的句子和段落均来自龙志毅著《云烟踪痕》贵州民族出版社2001年8月第一版。
原载:《文学界》2011年第1期。
作者:本文发表时系西南民族大学09级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