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野上的红丝带:禁毒防艾志愿者阿果
2010年12月1日,第23个世界艾滋病日。
当日上午,州市联动,数十家艾工委成员单位及医疗机构在西昌市月城广场举行了2010年“12·1”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宣传活动。一支特殊的力量也成为了当天防艾宣传活动的主力——社会公益团体的志愿者。
活动现场,各类社会公益组织成员、广大志愿者的身影在人群中穿梭,只见别在胸前的红丝带随风飘扬……
阿果就是其中的一员。
“回到原野中,回到美好的过去,没有毒品和艾滋病的过去。”阿果是凉山原野艾滋病防控协会创办人之一,该协会成立于2007年5月,2008年11月正式注册,原名为凉山州艾滋病防控教育协会,2010年改为现名。
记者刚走进凉山原野艾滋病防控协会的办公室,就看到很多人在办公室里忙乎着。阿果说,这是在对志愿者进行培训。这些志愿者中大部分人是艾滋病感染者和吸毒者,虽然他们的生命受到毒品和病毒的侵蚀,但是他们能够清楚地认识到生命的意义,也愿意为其他人绽放。
阿果是一个美丽而又健谈的彝族女人。她喜欢笑,喜欢微笑着面对所有的困难。“凉山的许多艾滋病感染者都是因为吸毒共用针具而彼此感染的。艾滋病不是自己愿意得的,很多人都是缺乏爱,缺乏沟通,才去麻醉了自己。他们也是社会的一份子,我们需要给他们爱与力量。”
阿果说,她最初和朋友成立这个协会,是因为看到了一位邻居家的孩子吸毒致死的悲剧。
那年,邻居家的独子退伍回来,是一个帅气的小伙子,不久小伙子便在朋友的怂恿下吸食毒品。家人知道以后把他关在家里对他进行戒毒,但还是无法让他摆脱毒品。之后,小伙子开始向父母要钱,之后几块、几十块、几百块地向阿果要钱……就这样一年后的冬天,噩耗传来,邻居家的这个孩子在东河边的田间注射毒品致死。一个有着阳光一般笑容的年轻人的生命就这样在寒风中逝去……
如果说以前阿果对毒品危害的认识还不是很深刻的话,那么这次当她亲眼看到身边的人因为吸毒无法自拔,乃至失去生命时,她内心的震撼是无以言表的。她不断地询问自己,要怎么才能让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怎么才能帮助那些吸毒者摆脱毒瘾,要怎么才能让家庭给那些孩子更多关注……这些想法一直在她内心波动,无法平息。当阿果把“想做善事”的想法告诉朋友时,她的朋友无法理解,说善事公益是有钱人的事,不是平民百姓能够做的,但是阿果就觉得“做善事不是有钱人的专利,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的,不管大小,不管轻重,是一个观念而已。”
直到2007年5月,阿果和朋友胡兴文的想法一拍即合。西昌市皮防站工作的陈显煌和在企业工作的严鸿宾得知阿果和胡文兴的想法后,立即响应,几个人共同出资组建“凉山州艾滋病防控教育协会”,并四处吸纳人才,招募有爱心的志愿者。
协会成立后不久,一位刚被检测出的艾滋病感染者来到协会办公室,心情十分低落。这名感染者告诉阿果说自己已经好几天没有吃饭,阿果立即买了盒饭让他吃。吃完饭,这名感染者对着阿果号啕大哭,哭声响彻办公室的每一个角落。“那是绝望的哭声。不少艾滋病感染者确认后,都会出现心理防线崩溃。对这些人进行心理“治疗”,是协会的一个重要任务。”由于自己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对心灵深层沟通有过学习,和感染者有一定的沟通经验,所以有时劝说起来更有效。在得知这名感染者是因为家庭不和走上吸毒之路,又因共用针具感染艾滋病毒,家人对其不理不睬像躲“瘟神”一样躲避,他有家不能归。最后这名感染者在朋友的介绍下才走进了协会,寻求帮助。
面对这样的情况,阿果在跟感染者深度交流后,决定每月给予感染者固定的生活费,让他在协会帮忙打杂。“现在那名感染者经介绍已经上班了,是一项没有直接与顾客接触的工作。”阿果有些无奈地说,“社会的宽容度毕竟还是有限的。”
“是什么支撑着你从1992年到现在都在做这些事情?”记者问。
“信仰。”阿果认为,自己的这种信仰来自于家庭。在自己还很小的时候,父母经常把村里的孩子叫到自己家里来吃饭,这些孩子大多都是孤儿。“那时候不懂,但现在想来这就是爱。”阿果说,“所以我当时提出想要帮助那些吸毒者和艾滋病感染者的时候,很多人不理解,但我的父母却一直支持我。”
阿果的父亲是村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记者虽然没有见过这位老者,但从与阿果的交流中,这位德高望重的彝族老人一直以来都在支持阿果的工作。“我现在正在和我父亲做一件事情,”阿果骄傲地说:“我父亲对彝族的古语和谚语了解得很多,在村里也有一定的威望,所以我和我父亲正在整理一些彝族祖辈流传下来的‘劝世警言’,然后再加上一些禁毒防艾的知识,编成通俗易懂的彝语,让其广而传之,相信有一定的效果。目前这件事正在做。”
阿果说她现在和朋友在一起,雷打不动的话题都是“禁毒防艾”。“除了这个,我真不知道说什么。”阿果笑着说。
阿果和胡兴文所带领的团队如今有固定的协会会员和志愿者几百个。有的志愿者是社会人士、有的是在校大学生、有的是吸毒人员,还有的志愿者是艾滋病感染者,他们是每次禁毒防艾宣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号那天的活动现场,我们有一位60多岁的志愿者,她是健康社区艺术团的队长,她90多岁的母亲才去世不到3天,还在服丧期间,但在活动那天,她用沙哑的声音组织着艺术团的成员们,使活动圆满举行。”阿果说,“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在我们的协会太多了。”
胡兴文告诉记者,从今年开始,协会的活动也开始从过去的“输血型”帮扶向“造血型”帮扶开展,主要是帮助那些吸毒者和艾滋病患者提高他们的生产、生活能力,从思想上进行培训,给予关怀、给予爱心、平等交流。
12月1日,是第23个“世界艾滋病日”,阿果认为,这不仅是一个与艾滋病群体密切相关的日子,也是与每个人都有关系的日子,因为,现实生活中,关于艾滋病的歧视还普遍存在,尤其在就医、就业方面。阿果说:“如果有了爱,他们将多一份与病魔抗争的勇气。”
/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刘伯承和政治委员
- 2 大凉山飞出的彝族兵
- 3 彝族姑娘:姚林辉
- 4 上海大剧院为彝族金嗓子杨学进首开...
- 5 营造
- 6 忆李力
- 7 “月琴之王”阿署竹林的艺术人生
- 8 难忘阿细跤王龙文才
- 9 某色尼古――大凉山彝族口弦名匠
- 10 万选蓉:做聋儿永远的“漂亮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