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人物 Yi People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彝人英杰

彝族歌手白秀珍

作者:本网编撰 发布时间:2010-09-03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白秀珍,彝族民间歌手,擅唱彝族“四大腔”,曾随周总理将烟盒舞海菜腔带到莫斯科,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获世界青年联欢节银质奖章。Hy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有文章《为真情而歌唱——著名彝族歌手白秀珍歌唱艺术研究》、《云南彝族海菜腔的演唱方法与美声唱法之比较——以白秀珍的演唱为例》等专门研究其作品与唱法。Hy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延伸阅读:关于四大腔Hy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建水、石屏一带彝族民歌主要唱腔称四大腔。具体分为沙莜腔、四腔、五山腔、海菜腔。1966年云南民间音乐调查组来建水调查后认为:四大腔中的沙莜腔、四腔、五山腔源于建水,海菜腔源于石屏异龙湖一带,但也成为建水彝族的传统唱腔。建水方言称红薯为沙莜,沙莜腔、四腔在南庄、李浩寨、曲江甸鲁坝一带很有特色;利民乡一带原称五山十八寨,是五山腔的发源地。后因五山腔有“唱五种腔口,侃三句白话”之说,也叫五三腔。它音域宽广,既高亢激昂,也婉转动听。海菜腔高亢、嘹亮,一开腔就形成极长的拖腔,令人振聋发聩,被称为“人间绝唱”。此外,还有混合唱法如“沙莜伴海菜”等。Hy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尼苏支系喜爱唱曲子,并成为男女老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情趣,无论劳作、休息或赶街路上,都要随口唱上几段。农闲时节傍晚,男女青年相约在公房或村外丛林中,弹弦谈情唱曲,纵情欢娱。唱词除固定的外,多即兴而作,内容广泛,天上地下,花草虫鱼,眼前看到的,心中想到的,都可入词。大量应用比兴手法,抒发内心感情。因当地彝族多使用汊语,因而以彝族民歌唱腔填以汉词,当中夹以“舍舍尼罗”等富有特色的彝语衬词,因而语音动听,妙趣横生。唱曲子尾声部分是“侃白话”,即以对唱方式说唱白话,句式结构为五字句,亦用汉语说唱。按说唱的传统,可分为谦让白话、烟曲白话、酒曲白话等。说唱可通宵达旦,充分显示彝族群众的聪明才智。Hy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45年秋,中共建水地下组织成员廖学民将彝族民歌曲子填词成《农家苦》歌,曲调委婉凄切,令人悲愤。此歌随建民中学高中部搬迁上昆明而带到省城,后来在昆明学生民主运动中广为传唱,成为革命斗争的一件锐利“武器”。Hy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解放后,四大腔走出深山,跨出国门,登上了艺术的殿堂。1953年建水彝族歌手白秀珍、莫定成、李惠仙、李永成到北京参加全国民族民间音乐舞蹈会演,一人获一等奖,三人获二等奖。1955年白秀珍调云南省歌舞团,被选派为中国青年代表团成员前往波兰首都华沙,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唱彝族四腔白话《东门一棵花》,获银质奖。1956—1957年彝族歌手李桂仙、沈桂芬、普继荣等先后参加云南省和西南区民族文艺调演,亦获多项奖励。1960年白秀珍演唱的《火把节的夜晚》,由中国唱片厂灌成唱片。1978年后,彝族歌手相继在南宁、武汉等地演出,引起轰动,被专家学者誉为“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室库中的奇葩”。建水彝族民歌《西厢坝子一窝雀》,被音乐家改编成民族器乐合奏曲,成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最近又由云南著名词曲家改编为歌曲《一窝雀》,由“一窝雀”美声组合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青年电视歌手大奖赛上演唱,引起轰动。2002年建水彝族歌手沈桂芬被云南省文化厅、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命名为“民族民间高级音乐师”。Hy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