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人物 Yi People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彝人英杰

李乔:彝族文学的拓荒者

作者:茅草人 编撰 发布时间:2010-05-06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Hf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李乔创作简历Hf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乔,彝族,石屏城关人。1908年8月10日出生于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城关,1929年毕业于东陆大学预科。1949年前任中小学教员和滇、桂、黔边区纵队石屏支队参谋长及第二支队文书等职,1950年后历任中央西南民族访问团员,云南民族学院、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副科长,云南省文联创研部副部长、专业作家,云南省作家协会、文联副主席及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全国第三届人民代表,全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1930年开始发表作品。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专集《欢笑的金沙江》、《未完的梦》、《早来的春天》,散文集《蹒跚的脚步》等。2002年4月18日病逝于云南昆明翠湖畔。Hf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乔好学不倦,青年时代尤喜读左翼文学作品,从而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1930年,创造社征无名处女作稿,李乔以小说《未完成的斗争》,反映个旧矿工的苦难生活,荣获处女作奖。从此走上文学创作之路。三十年代,李乔在云南个旧矿山打工糊口,其间写了一些反映矿工生活和云南见闻的通讯,发表在1937年《申报》、《中学生》和《星岛日报》等杂志和报刊上。Hf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乔随滇军第六十军到台儿庄抗战,其间写了《旅途中》、《军中回忆》、《禹王山争夺战》、《活捉铁乌龟》等通讯报告文学,分别发表在1933—1939年《文艺阵地》、《战时知识》、《申报?自由谈》等报刊上。Hf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50年,李乔参加中央西南民族慰问团,到边疆进行为时一年的访问。Hf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51年,李乔被调到云南民族学院和云南民族事务委员会工作,并参加民族工作队到宁蒗彝族自治县开展彝区土改等工作。Hf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51年,李乔在《云南文艺》发表报告文学《拉猛回来了》并获抗美援朝征文一等奖。此后陆续发表短篇小说《挣断锁链的奴隶》等多篇,后编为集。Hf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54年,李乔调云南省文联从事写作,同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Hf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55年,写出长篇小说《欢笑的金沙江》第一部《醒了的土地》,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引起文坛高度关注,并被外文出版社译成英、日、俄文出版,在四川译为彝文出版。1962年出版《欢笑的金沙江》的第二部《早来的春天》;1965年,又出版《欢笑的金沙江》的第三部《呼啸的山风》。这三部巨著标志着李乔的小说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国内文坛影响很大。Hf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78年,李乔任云南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云南分会副主席。同年,李乔出版《破晓的山野》;集旧作短篇小说、散文,汇编作《春的脚步声》,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Hf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89年7月,李乔又创作现代长篇传奇小说《彝家将张冲》。Hf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2年4月18日病逝于昆明。Hf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李乔的童年和家庭Hf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公元1908年,北平的大街小巷飘扬着大清王朝的黄龙旗。清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在遥远的北方登基就位,国号宣统。中国的封建制度进入了最后的挣扎和喘息。辛亥革命的雷声已经在云层里酝酿聚集。中国大地乌云沉沉。Hf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南国边地石屏,这一年的8月10日,一个贫穷的乌么蛮后裔家庭里诞生了一个男孩。作为能顶门壮户的长子,他的诞生给这个家带来了希望和欢乐,却也给原本就贫穷的家增添了一份负担。这个男孩就是日后成长为一代彝族文学拓荒者的著名作家李乔。为纪念他年逾64岁的祖父,父母给他取了个乳名“六十四”(又名乔安)。Hf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时的贫穷家境,一定给李乔的童年蒙上了抹不去的阴影。以至他多年后在散文里回忆起来,语气中仍有掩不住的辛酸:小时候,我家五口蛰居一间租来的破烂的土掌房内,……居住在这个连牛圈也不如的地方,当然是由于穷得没有办法的缘故,否则我们怎么不想住那窗明几净、不怕风雨、充满温馨的高房大屋?然而命运却使我家不得不住了三代。Hf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旧时代,作为少数民族的彝族没有任何社会和经济地位。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被压迫者。李乔的家庭只不过是众多彝族家庭的一个缩影。这样的出身注定了他的童年只能是在贫穷和寂寞中度过。给他的人生以安慰,让他终生难以忘怀的是家庭中那份宝贵的亲情。Hf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乔的祖父堪称他人生道路上最早的启蒙老师之一。这是位体形高大的彝族汉子,力气大,勇敢,而且还见过世面。他年轻时曾经给一些上京赶考的举子做脚力,到过遥远的京城。在李乔记忆里,祖父是位见多识广而又生性耿直的老人,对彝族的历史文化非常熟悉,肚子里装了不少故事和传说。每到彝族过年那一天,按照习俗是“吃新谷说旧话”的时刻,他总是很早就起床,忙着洒扫庭院、祭祀祖先的灵位。然后把年幼的李乔叫到身边,给他讲述彝族古老的历史和传说。彝族人是怎么来的?彝族的历史有哪些变迁?在老人口中,民族的历史文化如淙淙山泉,滋润着李乔幼小的心灵。这种潜移默化的启蒙教育,对李乔的个人气质、人品的形成,以及他后来从事的文学写作活动,都有深远的影响。使他对民族文化有自觉的认同和回归。Hf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乔的母亲白氏,是个漂亮贤慧的彝族妇女。在儿子的记忆中,她勤劳善良,相夫教子,用自己慈爱的胸怀呵护着贫穷的家。她虽然没有文化,却凭着自己的聪慧,把从汉族人那里听来的儿歌唱给儿子听,还能教他一些简单的启蒙诗。李乔晚年回忆起母亲,还动情地说:“我的母亲是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她尤如盗火的普罗米修斯,把汉族的文化传授给我。”几十年过后,他甚至还清晰地记得当年母亲教自己念过的一首童谣:小小读书生/黄昏读五更/鸡鸣清早起/心想跳龙门/龙门日日开/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白马紫金鞍/骑出万人看/问道谁家子/读书人做官!Hf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这首童谣中,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儿子的一片殷切希望。在那个时代,读书才有本事,才能做官,是一个母亲最朴素的想法。平常的日子,她给李乔唱歌讲故事,教他做人的道理。像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她也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改变贫穷的境遇。所以她和丈夫节衣缩食送儿子上学。当李乔小学毕业去县衙门里参加会考时,母亲悄悄将半枚银元塞到他口袋里,希望他能考赢(银);当李乔在菜园里劳动挥汗如雨时,她会悄悄摸出一枚带着体温的铜板,让儿子去买碗凉粉解饥渴。母亲身上质朴的品质,给李乔留下了一生难忘的印象。Hf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因为贫穷,因为操劳过度,这位贤良的母亲只活了43岁。她身患肺结核病,却无钱医治,在贫病交加中含恨离世。遗下年少的李乔和一双幼小的弟妹。母亲的过早去世,对李乔的心灵带来很大伤害,直到晚年他还充满深情地不时回忆起母亲的种种好处。Hf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相比之下,李乔的父亲(名有发),是个耿直而严厉的彝家汉子,有着嫉恶如仇的品格。年轻时他有胆有识,曾参加过矿工周大麻子发起的反抗官府的起义斗争。年少的李乔因为逃学赌钱,被父亲用绳子五花大绑,狠狠揍了一顿,终身铭记在心。在晚年的回忆录里他这样描述父亲:我父亲同母亲的性格相反,虽然对我也很疼爱,但极严厉,有如荣国府的贾政对宝玉一般。不同的是,贾政吃的是珍馐,穿的是锦绣,满肚子诗书。父亲吃的是南瓜、糙米饭,穿的是褴褛的大襟衣,肚里装的是苦水。二人不约而同的是,打起儿子来手不会软,不打得鬼哭狼嚎不住手。Hf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父亲对儿子严厉,是希望他能读书上进,走正道,将来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在那种时代一个彝族人家的孩子,唯有读书还能带来一线渺茫的希望。李乔长大后才慢慢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一片良苦用心。Hf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家庭是李乔人生道路上最初的温馨驿站,给了他宝贵的亲情和美好的回忆。在这里他接受了民族文化传统和汉文化互相交融的启蒙教育。父辈身上勤劳淳朴的品质,对他的人格养成有着很好的教化作用。使他在以后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无论为人还是为文,都能做到真诚、善良、质朴,宠辱不惊,为文坛后辈树立了优秀的楷模。Hf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从流浪儿到抗战“鼓吹手”Hf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乔出生于一个文盲家庭,出生时家住石屏城区,受汉族影响,父母希望他的命运有所改变,不再像他们那样一辈子当牛做马,一家5口只能蛰居在一间租来的破烂士掌房内。尽管家里十分贫困,父母仍咬牙拿出血汗钱来送他上私塾,后又上了民国中学。当时能上学的彝族孩子都是住在小城区的,与汉族孩子相比,入学比例不到百分之一。石屏县城,是一个有深厚文化渊源的小城,素有“山川东迤天双境,文学南滇第一州”的誉称,又有“进士满街走,秀才多如狗”之说。云南历史上唯一的经济特科状元袁嘉谷即石屏人,这个方寸之间的小县城,仅明清两朝就先后出过文武进士76名,翰林15人,文武举人638人。读书风气颇盛,小脚婆娘挑水卖,寡妇婆娘背柴卖,都要供子女读书。受这样的文化背景的影响,李乔顽强地读完了小学,进入当时石屏县唯一的最高学府——县初级中学深造。那时的石屏,历经了兵荒马乱,土匪攻城,物价飞涨等事件,李父盼儿子毕业后找个工作养家糊口的期望落了空,李乔终因贫穷致使上学梦想破灭。在充满民族歧视和阶级压迫的年代,李乔这个以全班第一的成绩从县立中学毕业的好学生,为找工作四处碰壁。Hf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乔走出学校,来到社会这个大舞台上,他扮演的第一个角色是在个旧锡山当矿丁。20年代,个旧砂矿的生活十分悲惨,他们的工作就是把锡矿从几百米、几千米深的黑暗、潮湿、狭窄的洞里背出洞外。由于无法忍受资本家对矿工的残人物 酷剥削,当了一段时间矿丁后,李乔开始了他的流浪生活。他辗转到昆明、成都、上海等地,开始接触进步人士和进步思想,这时的李乔还抱着“读书自救”的梦想。他以一种敏锐的眼光,观察这个社会的底层人物的命运,把自己的命运与他们的命运、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苦难的生活,炼就了他深邃的思想,他的情感,自然而然地进发出闪光的火花。他早期的作品《未完成的斗争》、《个旧厂》、《我的走厂》、《锡是怎样炼成的》等等,无不是作家心灵的呼唤和呐喊,这个人吃人的社会必须推翻,人民应该当家做主,过上幸福的生活,是他这个时期作品的主题。Hf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乔流浪到上海的一路风尘中,目睹民族危机带给祖国人民的灾难,冷酷的现实使他从“读书自救”的梦中醒来,投身到轰轰烈烈的抗日战争中去。他参加滇军后,奔赴到抗日第一线,参加了闻名中外的“台儿庄保卫战”。血雨腥风中,他冒着生命危险,满怀热情地用笔去讴歌中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这一时期创作的《逃兵》、《活捉铁乌龟》、《禹王山争战记》等作品成了抗战文学中一朵绚丽的小花。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心和对中华民族存亡的忧患意识,也表现了在抗日战线上为民族独立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生死度外的中华儿女的献生精神。1948年云南解放前夕,参加了滇桂黔边区纵队游击队。Hf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参加民族工作Hf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解放后,在党的召唤下,李乔信心百倍地投入了新的生活,从此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用武之地。1953年,他随民族工作队来到他文学创作的发祥地——宁蒗彝族自治县黄桷树小镇,参加和平协商、民主改革工作。Hf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小凉山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工作队进入前,小凉山还处在奴隶制社会阶段,这里的彝族人民一直遭受历代统治阶级的压迫摧残,居住在深山老林里,过着悲惨落后的生活。他的短篇小说《一个奴隶的命运》,就是小凉山广大奴隶悲苦命运的真实写照;小说的主人公阿堵,是一个白彝家的娃子,他五六个兄弟姐妹都被奴隶主像猪狗一样卖到远方,父亲被奴隶主砍死,母亲也惨死在奴隶主的皮鞭下。一家人只剩下阿堵孤零零地生活,民主改革运动使他得到了新生,成为自由人。Hf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乔作为一名工作队员,目睹了小凉山存在了几千年,无数皇帝证服不了,国民党也无法改变的彝族奴隶制社会,在共产党领导下,通过艰苦卓绝的土改运动,终于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新生活的感召,使李乔萌生了创作的强烈愿望,他几易其稿,写出了10余万字的长篇小说《醒了的土地》,此后又接着写出了《早来的春天》、《呼啸的山风》两部,合称《欢笑的金沙江》长篇三部曲。三部曲是李乔的成名作和不朽之作,作品为读者展示了特定时空中彝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基本状况和民主改革中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真实反映了彝族人民在历史的变革中,在党和政府帮助下摆脱深重苦难,融入祖国各民族大家庭中,以及彝民 人物 对新生活的渴望和追求。党的民族政策像阳光一样照亮了千百年来被贫困落后包围着的小凉山。这部巨著的问世为彝族文学发展史开辟了一个新纪元。Hf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几千年来,彝族文学基本上以民间文学为主体,如《梅葛》、《阿细的先基》、《阿诗玛》等。《欢笑的金沙江》成为彝族有史以来第一部作家文学,作品一经问世,就风靡世界各地。日新月异的生活,使李乔的创作激情如涌泉般高涨,1958年李乔又完成了短篇小说《挣脱锁链的奴隶》,主要反映凉山彝族人民在民主改革运动中,从奴隶制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从奴隶成为主人,从地狱走向天堂的曲折过程。这是一部反映凉山彝族人民翻身解放的史诗般的作品。Hf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生活到艺术的过程,只有热爱生活、热爱人民,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人才能驾驭得住它的韵律,才能创作出名标青史的巨著。从艺术构架上来看,李乔创作的小说,首先具有一个相当美妙,千回百转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情节,把人物的外貌特征,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塑造出来,不管是《欢笑的金沙江》里的丁政委,阿火里日,果果等,还是他晚期作品《彝家将张冲传奇》,里的张冲,都需要作者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并把情感设身处地投入到作品人物的内心世界中,才能把人物表现得丰满、凸现,呼之欲出。Hf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金沙江三部曲》迎来创作高峰Hf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50年随中央西南民族慰问团到边疆进行为时一年的访问后,李乔被调云南民族学院和云南民族事务委员会工作,参加民族工作队到金沙江边开辟凉山彝族地区的工作;1954年调云南省文联从事专业创作。Hf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除早期深入云南边疆民族地区访问后写成的《扎猛回来了》外,李乔的创作大都以凉山彝族人民的历史和现实生活斗争为题材,短篇小说集《挣断锁链的奴隶》(1958)和儿童文学集《寄自小凉山》(1958)、《小凉山漫步》(1959)、长篇小说《破晓的山野》(1982),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凉山彝人的生活,其代表作是“三部曲”长篇小说《欢笑的金沙江》:第一部《醒了的土地》(1956)、第二部《早来的春天》(1962)、第三部《呼啸的山风》(1965)。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他第一次以广阔而独特的民族生活画面,反映了彝族地区解放初期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塑造了一系列具有独特个性和心理特征的人物形象,丰富了当代文学的题材内容。小说曾被译成俄、日、英等多种外文,在国内外文坛影响很大。Hf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78年李乔任云南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云南分会副主席,同年出版集旧作短篇小说、散文为一卷的《春的脚步声》;此后他还创作了长篇人物传记《彝家将张冲》(1989)。李乔熟悉彝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特征,善于运用朴实无华的笔调,以讲述故事的方式,反映彝族人民的生活和感情;朴实、自然、清新,构成其作品的语言艺术特色。李乔是我国文艺战线上的一员老将,年过九十,仍不停耕耘,锲而不舍,2002年病逝于昆明。他毕生从事文学创作近70年,发表作品300多万字,出版小说、散文集10余部,多次获奖,被誉为“现代彝族文学的拓荒者”。Hf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晚年笔耕不辍Hf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解放前他就加入了地下党,参加了游击队,后来因形势变化,队伍离散,与组织失去了联系。解放后他重新一次又一次地申请入党。申请书从繁体字变成简体字,从毛笔直书变成钢笔横写,叠起来是厚厚一大扎,直到1984年他75岁时才重新回到党的怀抱。有足够的材料证明当年与组织断了联系,不是他个人的原因,他应当是离休干部。但他参加工作的时间一直只从解放后算起,他自己也不去力争。到祝贺他九十华诞的大会上,文学界的朋友们为他强烈呼吁,引起省委领导的重视、过问,他到九十出头的1999年12月才开始享受离休干部的待遇。Hf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乔生活简朴,不抽烟,不喝酒,喜欢每天吃上几个核桃,喜欢散步,每天绕翠湖走三圈被他视为“必修课”,1999年,滇桂黔彝学会在个旧召开,李乔应邀参加,住地离会议地点五、六公里,红河州的领导派专车接送他,他坚持走路参会。他喜欢清静,不喜欢前呼后拥。李乔关心家乡的经济建设和文学创作的发展,多次邀请知名作家到石屏讲课,指导青年作家。他关心云南各地文学事业的发展,关心小凉山的发展。连他自己也记不清去了几次那片魂牵梦萦的故地,88岁高龄还再访小凉山,耳儒目染小凉山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他兴奋不已。李乔有颗童心,他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九十高龄还在刻苦创作,笔耕不辍。评论家说:李乔到九十高龄仍在创作长篇小说,这在世界文坛也属罕见……Hf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f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七、心系祖国,关心民族发展Hf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乔的忧患是对国家民族的忧患。Hf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有人说,近代中国的崛起源出忧患意识的产生。康梁忧患甲午战败而有戊戌变法,孙文忧患民族沦亡而结同盟一会。鲁迅忧患国民劣性而弃医从文。叶帅诗:“忧患元元……”“元元”,民众也,人民也。忧患之来,在于拯救民族;忧患之来,在于拯球人民;忧患之来,在于“哀其不幸,怒其不争”!Hf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乔写散文《克里木火》,又写论文《试探彝族贫困落后的原因》。他大声疾呼:“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社会进步的动力。”然而令人痛心的是,据1981年统计,云南彝族每万人中仅有大学生1.3人;1984年统计,每万人中仅有2.86人,远低于基诺族的22人,更低于白族的35.7人。于是李乔忧患:“在云南省占少数民族人口三分之一的彝族,她拥有的大学生是少得多么可怜!由此,也可明白彝族之落后和贫困不是没有原因的。”他深恶于彝族古老的习俗如“克里木火”,深忧于改革后若干地区彝族一个家庭的全部家当不值三十元人民币。他告试:“贫穷不足怕,愚昧才可怕。今天对彝族人民来说,‘治穷’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治愚’。我们必须赶快进行‘文化投资’和‘智力投资’,改变我们民族的文化结构,让我们民族赶上其他先进民族。否则,那是不堪设想的,我们将会成为‘大家庭’中的一个落伍者,怎么能振兴中华民族!”Hf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是什么声音?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中国传统士大夫忧国忧民的心声,是一个先驱者发自肺腑的嘱托,是李乔再现史诗,并且投身于史诗创造的身体力行的宣誓,此老不老!Hf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乔在忧患,面对富起来的彝人忧患,忧患其愚昧与短视(《克里木火》);李乔在忧患,面对富起来而又盛赞传统“阿注”婚姻的魔梭人,他疾呼:“狮格干嫫呵,历史不能重演,你快些消逝吧,不要再迷惑人们了!”(访“母权制王国”)李乔在忧患,忧患民族的未来,忧患祖国的未来。忧患,也是史诗之一部。Hf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八、作品及相关评论Hf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著名作家苏策:“李乔一直都坚持现实主义方向写作,大家都喜爱他的小说,他是云南文学领军人物,是开创彝族书面文学的第一人。”Hf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著名版画家、李乔的女儿李秀:“父亲用他的创作向世人传达着彝文化,我爱上绘画,也是父亲书中史诗般的描绘打动了我,我们一家三代都从事艺术创作工作。父亲给我们树立的榜样就是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Hf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云南省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回族文学评论家马旷源:“李乔之路是这样铺成的:《欢笑的金沙江》(民主改革,即解放初期的云南历史画幅)——《破晓的山野》(对前一史实的沉淀与升华,并进而展示了彝族近、现代历史的若干侧面,迹近于彝族历史演变的艺术画幅——《未完的梦》(笔触前伸,勾画的是辛亥革命后十数年间的云南现代史,领衔人物由虚构贴近现实)——《彝家将张冲传奇》(以张冲前半生的传奇经历为经,滇军及云南现代史之演变为纬,结构为一幅多姿多彩的云南现代史实录)。”Hf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参考文献:Hf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张娟、唐姗姗:纪念彝族作家李乔诞辰一百周年,云南日报2008年8月3日;Hf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黄玲:彝族作家李乔的家庭与亲情,黄玲博客;Hf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吴重阳、巴莫曲布嫫:现代彝族作家李乔;Hf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普正勇:彝族文学的拓荒者李乔;Hf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吴琪拉达:含泪送乔公,春城晚报2002年11月24日;Hf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马旷源:李乔论;Hf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7.百度百科:李乔。Hf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