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安恩溥
安恩溥,名德鸿、德化,字恩溥,以字行。昭通市镇雄县花竹沟人,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出生于彝族粮户之家。1919年7月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第14期学习,1929年任38军暂编第一团团长,奉命驻防昭通,1930年升任第二旅旅长,直至抗日战争爆发离开昭通时,安驻防昭通达九年。安旅在驻昭期间,做了许多有益于昭通人民的事情。尤其是安恩溥本人清政廉洁和爱民之心,以及治军严格,军纪军风良好等事迹,深得昭通人民称颂。而在抗日期间,安的治军和爱民之心,足堪滇军榜样。
1937年10月12日,云南第60军出师抗日,安恩溥为60军182师师长,原驻昭通的182师第2旅为60军先头部队,从昆明率先出发。安恩溥首先考虑到的是部队途经贵州、湖南时的军纪问题。因为滇军在唐继尧时期,给四川、贵州、湖南和广西人民留下不良印象。如贵州就有民谣流传:“头戴红边边,到处戳通天,身穿二尺五,如狼又似虎。”所谓“红边边”是指唐继尧向贵州用兵时军队的“帽沿”颜色,代指滇军。但出滇抗日的滇军,今非昔比,无论是装备和人员素质,都有很大提高。尤其是有抗日爱国的热情和决心,能自觉遵守纪律。尽管如此,安恩溥还是非常重视军纪问题。根据当时的战士回忆,安恩溥周密考虑的行军纪律,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条:
1、派出宣传队,先于部队1天沿路进行宣传,让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知道滇军是出师抗日,决不侵犯人民的利益和干扰人民的生活,请百姓放心。
2、与当地有关人员会商粮秣和日用品价格,先行公布,要求出征滇军和当地人民共同遵守,不容军民任何一方违背公布的价格。
3、凡部队住宿地点,离开前必须打扫干净,做到清洁卫生,如有财产损坏照价赔偿。各级长官在出发前必须检查,是否有违纪事件,如有则处理好后才离开。
……
总之,方方面面都作了周密考虑,万无一失。凡有违反以上规定的官兵,一律给予处理,严明军纪,绝不宽恕。
当182师进入湖南之后,滇军以第一旅为先头部队,第二旅跟进。进入湖南境内时,另有一支部队走在滇军前面,军纪很坏,还散布说:后面来的滇军比我们更坏。使60军路过湘西时受到不少影响,经宣传队解释和用事实证明之后,才有好转,逐步得到沿途湖南人民的支持和帮助。滇军十二月九日到达长沙,十一日乘浙赣的火车离开。当时湖南省主席张治中说,60军通过湖南,军纪良好,秋毫无犯。这与安恩溥的182师为60军先头部队带好头不无关系。
滇军是中国边陲省份派出的抗日军队,中原地区的人民,因历史原因,对云南缺乏认识,认为云南是“蛮荒”之地,但他们见到的滇军却装备精良,军容整齐,军纪严明,官兵素质都很高。而且滇军作战英勇,严守纪律,爱护百姓,最终赢得赞誉。这里尤其值得大书一笔的是60军救助孤儿,成立“难童教养院”的事迹。
经历了台儿庄血战之后,安恩溥晋升为60军军长,转战江西等地,驻军奉新。这里是被日军占领后收复的失地,到处是一片焦土瓦砾,破垣断壁。大量孤儿无家可归,惨不忍睹。见此情形安恩溥下令60军战地服务团的女兵成立“难童教养院”。这些战地服务的女兵,都是来自云南昆明市昆华女中的学生。
第60军“难童教养院”成立之后,先后收容下40余名难童。其中年龄最大的14岁,最小的只有5岁。这些孩子个个面黄肌瘦,有的是生疥疮,有的是癞痢头。当他们进入教养院之后,战地服务团的女兵们热情关爱,不仅让他们吃饱穿暖,还给治病,还教文化课,教唱《六十军军歌》、《义勇军进行曲》、《流亡曲》、《大刀进行曲》、《长城谣》等抗日救亡歌曲。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和教育,孩子们个个身体得到恢复,而且养成了自觉遵守纪律,相互帮助的好习惯。他们在敌机空袭时,能自觉躲避;在随部队行军途中,跌倒或受伤,再痛也不哭,再累也不叫苦。由于难童们都穿上60军为其定做的绿色童军装,整齐又卫生,胸前还配戴用蓝布圈成弧形的“六十军难童教养院”字样,都好像是60军的一名小战士,走在部队之中。
1940年秋,日军入侵安南(越南),随即占领河内,直接威胁到云南边境。60军182师、184师驻防滇南,才将全体难童移交吉安难民收容所。
自60军出滇抗日至调回云南,其军威、军纪和爱民之心,给行军路过之地和转战地区的人民百姓留下良好印象,让中原地区的人民一改对“蛮荒”之地―――云南的看法,这一切都与安恩溥的治军和爱民分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