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湖:凉山彝人的烟袋情缘
摄影作者:王成湖 更新时间:2022-06-26 原出处:纪实摄影 点赞+()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同胞用的烟袋,又叫烟锅、烟杆儿,是彝族传统的手工艺品之一,因其做工精美独特,石质纹理奇艳,倍受中老年彝人的喜爱。凉山彝族的汉白玉、南红玛瑙石烟锅,按形状可分为柱状烟斗和球形烟斗;按生产工艺流程顺序排列可分为选石材、制斗石、粗坯制作、凿眼、磨制外形、雕琢烟锅外层金属、炼制焊接烟锅烟杆、磨斗抛光等工艺流程。凉山彝族的“烟锅子”其结构由烟锅头、烟锅杆、烟锅嘴三部分构成,烟锅头一般是圆形或长柱形,烟锅杆是铜质的,装烟叶的烟锅大多是汉白玉、南红玛瑙石磨制而成,锅壁不薄不厚,一般长柱形烟锅外面都镶嵌有精美的铜质装饰套,铜质的烟锅杆与锅头连为一体,内部有细通道,通着锅内壁底,主要是用来抽旱烟用。
凉山彝人的烟袋样品
生活在凉山的彝族人民,不但好酒,更好嗜烟。他们吸烟的历史,从他们“烟为子孙烟”、“伸手要烟不羞耻、伸手要酒不羞耻、伸手要饭才羞耻” 、“饭后一袋烟,赛过活神仙”的谚语中便可见一斑。
给烟管整形
凉山彝族人认为,烟是传宗接代的标志,烟源于天上的烟雾,又终汇于天上的烟雾,代代吸烟是向上天表明“本家有人吸烟,子孙不断”,否则会被天神视为“断根”,于是人人吸烟,代代吸烟,从不间断,以至众多的妇女、儿童也吸烟。
打磨烟锅外形
凉山彝族好吸之烟,多为草烟,又名兰花烟,是一种很有“劲头”的烟叶,属草本植物,完全自产自销。吸烟者,身挂烟包,其中男性烟包多为鹿皮所制,女性烟包多为绣花精美的三角形带穗包,亦称“烟荷包”,垂悬于腰侧,内装火镰、火石(现在多由打火机代替)、草烟和烟袋。
烧接烟管
烟是凉山彝族人的“见面礼”,无论在什么地方,他们都有互敬草烟的习惯,方法是用前三指抓一撮烟(刚好可装一袋)递给对方,并用彝语说“依嘟”(即吃烟)。如果与生疏的外来人在途中相遇,他们往往会问:“远方的客人,你要到哪里去?请到家里歇歇,吃杆烟再走吧!”让客人感到温馨和愉快,被问者可用“咔沙沙”(谢谢)这一简单的彝语表示感谢即可,不一定非要到其家中“作客”,也可敬上一支香烟表示谢意。
打磨烟锅头
凉山彝人与烟袋的情缘,源远流长,已成为凉山彝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坐立抽烟白雾起,出行骑马弹尘烟”更是凉山彝族男人的一种气质与魅力的写照。
作者:王成湖,男,汉族,中共党员。四川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民族文化影像艺术协会藏羌彝走廊委员会专家委员,凉山州摄影家协会会员,西昌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凉山州书法家协会会员,凉山日报社特约记者。其摄影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省、州、市的奖励。
原载:纪实摄影;主编:黄一鸣;编审:方学辉、黄一鸣;审校:刘小利、黄隽;责任编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