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摄影 Photography

当前位置: 首页 > 摄影 > 摄影师

凉山摄影家钟大坤:用时光雕刻用心灵守望

作者:何万敏 发布时间:2020-04-26 原出处:凉山广播电视报 点赞+(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

ppd.jpgGo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摄影家钟大坤Go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o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头,脸庞方正,颧骨至下巴的线条刚毅,浓眉,一双眼睛炯炯有神。我主观以为那是他常年奔波训练而成。钟情摄影并数十年没有放下过相机,数台高端的单反相机和长短不一的专业镜头,死沉,没有过硬的身体素质根本无法承受,虽然个子中等,身板已经练得健硕。站立在高原炽热的阳光中,站立在背景是层叠的群山前面,站立在身披擦尔瓦(披毡)的彝族人中间,他自己像一尊雕塑。但他是一个用摄影作品雕刻时光的摄影家。他所做的是,长时间观察,不紧不慢地按下快门,清脆的声音持续响个不停。
Go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o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钟大坤,原四川省凉山州对台湾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凉山摄影圈内少有的文图俱佳的摄影家,经常在国内外报刊发表作品,得奖无数,代表作《师者》《银浪起处》《冲天灵鹤》《同是朗朗读书声》等享誉中国摄影界。早年,中央电视台“午间新闻”曾报道他把自己的摄影作品送到彝乡、放在地头展出,称他“是一位具有诗人气质的摄影家”。2017年中,退休12年的摄影名宿出版《彝魂:中国凉山彝族传统文化典藏》作品集,以此感怀他在凉山的60年。Go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o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渡过金沙江,到金阳县求学Go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o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57年8月,暑天的一个早晨。12岁的钟大坤来到滔滔江水翻滚的金沙江边。涨水季的江流汹涌、危机四伏,少年回过头来,看了看罩着蒙蒙光雾孤独地站在江岸边的母亲,单薄如淡淡影子的身形;两人都没有言语,只有奔流的水声经久不息地长叹。少年默默将石板小街和巨伞般的黄桷树,连同炎炎夏夜的蚊虫和整条街浓浓的驱蚊虫的野蒿气味,收埋心底,掉头面向对岸耸立如壁的高山,抬腿迈步,踏上一只小木船,自南而北渡过金沙江。孤身独影背井离乡,从故乡云南的大井坝,钟大坤走进一江之隔的四川凉山天地坝。Go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o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就如同象征,他来到凉山州金阳县是为继续求学在此读初中,但是就从这一天起,他开始被彝族文化所深深吸引并得到多民族文化的熏陶。数十年以后,钟大坤自己的说法是,“这决定了我的一生与大小凉山和凉山彝族相依相伴”。他不无感慨,“我在彝人故里求学、工作、结婚、生子、退休、养老。一步路,一辈子,一生情,在彝乡。”Go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o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他记得,“离家时,母亲特意做了一套阴丹色土布衣裤,包在行李中,再三叮嘱,人再穷,衣裤都不能脏破,衣着整洁才是学子本分”。在金阳县初中班,边读书边勤工俭学,做过泥瓦工,当过锯儿匠,烧过也背过磗瓦、石灰、木炭;周一至周六上课,周日必须上高山去砍柴背回县城卖了当生活费,一百斤柴禾一角多钱,背三百多斤柴禾卖了四角多钱。Go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o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60年初中毕业,他想考军校、电影学校,都没有如愿,去读了凉山民族师范学校。学校在昭觉县,当时虽是凉山州首府,却仍只是个大山深处的小县城,在又冷又饿的日子里求学,别样滋味,真是名副其实的寒窗苦读。3年后从师范学校毕业,钟大坤左手挟着单薄的旧被盖,右手提着几本心爱的书籍,兴高采烈地被分配到隔壁的师范附小,当了体育教师,终于过上拿工资生活、温饱有保障的日子。之后,他调离学校进州委机关,做了文化干事,于1982年开始拿起相机迷上摄影。Go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o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bcd.jpgGo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美姑县美女如云,在凉山彝族选美盛典中,夺冠的美女常常是这里的姑娘。Go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o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拍摄凉山,驻足彝家村寨Go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o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时日增,岁月长。钟大坤越来越喜欢去山村彝寨,去大山深处采风拍摄。“与凉山彝人相识交往久了,连自己的脾性也耿直豪爽了许多,我的朋友更以‘钟黑彝’之名赠我。”说这话时他显得有些孩子气,笑容可掬。“我十分熟识彝人,尤其是那些大山深处较少受现代文化侵扰的兄弟姊妹,他们对人对事,绝少修饰,喜则喜,忧则忧,爱亦真诚,恨亦深沉。”钟大坤侃侃而谈,聊起他上百次到彝家做客的难忘经历,无论冬、夏,像亲人一般围坐在火塘边,火光映照中,亲情与心灵交融。主人不时往他的酒碗里添补白酒,他们边喝酒边摆谈。对于一个摄影家来说,这无异于民族文化的修养。钟大坤充满诗意地写道:“我在大山中行走,牵过云的手,搂过雾的腰,我寻觅探究,近乎痴迷。面对大山,我问山风;穿越森林,我问野藤;踏着芳草,我问白云,白云悠悠把我带进彝家寨子,找寻令我着迷的大山的神奇。大山用高坡的寒风告诉我,用山谷的空灵告诉我,用山脚下的热浪告诉我,凉山的神奇像山一样厚实;森林叫野藤缠绕我的思绪,牵着我在迷宫般的林子里走走停停,肆意编织神秘;草地上的花对我笑眯眯,用浪漫的天真拉扯我的脚跟,用温馨述说着神奇中的蜜意;飘逸的白云帮我摆脱花一样香的迷惑,又用轻柔的薄雾擦洗我的眼睛,教我认清凉山神奇的路径。于是,我蹚过小河,翻过山梁,走进溪旁的寨子、山包上的寨子、高崖上的寨子、平坝上的寨子,推开彝家的木门柴扉,拥抱彝家千百年不熄不灭的火塘。我以乐天的精神拷问自找苦吃的自己,我用野藤抽打我的梦。我将芳草山花碾碎,用花草的浆汁书写,总算完成了一部大小凉山怀抱中彝民族古老而现代的‘诺苏尔德’彝人习俗、彝人规矩、彝人传承、彝人道德、彝人魂脉!”Go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o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摄影之路上,留下故事几多。Go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o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83年深冬,冰封浅河,雪铺山峦。他在越西县中普雄乡村一户新娘家拍摄民间传统婚礼,彻夜未眠。整夜哀婉的哭嫁歌声,黎明时分替新娘梳妆的精细从容,迎亲客摸新娘耳朵的争斗,姑娘们泼水阻击“抢亲”的小伙子及疯狂地抹黑锅烟灰的游戏,让摄影家第一次领略到凉山彝族婚礼的诱人魅力。那个夜晚,他尝试着变换各种角度拍摄;清晨,追随背新娘的队列出村时,小径弯弯路滑,他不慎摔倒在冬水田里,一身泥水,连鞋子也掉了一只。Go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o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86年秋季的一天,他去昭觉县与普格县交界处彝语称为“拉青日则”的地方拍摄彝族村寨及深山瀑布。由于途中汽车抛锚,只好徒步前行,赶到“拉青日则”时天已黄昏。他们摸黑进了村子,就近推开一户人家的柴扉,进门就看见燃烧的火塘和主人真诚的笑脸。当晚,主人家杀了一头乳猪款待几个不速之客。饭罢,主人在火塘边铺上厚厚的干燥的荞秆,再送来厚厚的更是软软的毛质披毡,然后往火塘里添足柴块,安排他们在火塘边的客位就寝。火塘里柴火燃烧发出轻轻脆响,身下的荞草和羊毛手工披毡散发出一种奇特的微微甜润的气息,令人心醉,养心安神。“那一晚,我睡得非常香甜。”Go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o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情感深厚,呈献凉山“彝魂”Go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o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毫无疑问,《彝魂》厚重而摄人心魄。在我看来,钟大坤先生的照片和文字,有不同一般的摄影视觉与行文叙事。他对凉山厚重淳朴、清新自由的土地充满感情,他以饱含情感的纪实语汇和专业影像,用匠心独具的光影技法和散文诗体,纪录一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与道德传承,引领观者进入了一个富于生命意识和历史情怀的时空。真可谓呈献出了大凉山的“彝魂”,大凉山彝人千百年世代传承的魂灵与根脉。Go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o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在所供职的媒体主编有《锦绣凉山》季刊,作为外宣产品广为散发,向包括凉山人在内的读者,介绍这里美轮美奂的自然景观和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从2013年第2期开始,杂志推出了钟大坤的山居民族、婚礼、彝历年、火把节、传统村落、服饰等“凉山彝族文化系列”专题,反响极大,好评如潮。我在这样一组系列作品中,感受到一个具有文化自觉意识的摄影家,饱含深情的对彝族文化的专注和情怀。30多年,扑下身子投入彝文化的研修与摄取,进大山,访彝寨,风里来,雨里去,雪中行,自讨苦吃。正如他所描绘的凉山彝人那样:祖祖辈辈都融进大山里了,连同那火的太阳,冰的月亮,花的星星。Go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o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也应约为他的摄影集写序《站在大凉山守望,珍视文化的价值》。钟大坤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持续深入凉山彝族人生活的世界,以纪实和抒情并用的手法拍摄彝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及其生存环境,其作品不仅反映了彝人平凡而有尊严的一面,更体现了摄影家对于人性的强烈关注和深沉情感。也可以说,正是因为作品涉及真诚、善良、同情、悲悯、感动、期盼……这些影像记录的那段历史在相隔数十年之后,我们惊喜地发现他超前的意识终于把彝族传统文化与习俗,以光影的形态和接地气的抒情笔触,难能可贵地保存了下来。这是凉山彝族传统文化的一大幸事,更值得未来去记忆和尊崇。Go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