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发:西南地区彝族医药医学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彝族是西南地区土著民族之一,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演绎过程中,发明创造了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其中包括医药医学文化,为中华民族乃至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进一步发挥彝族医药医学文化的特长和作用,促进健康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小康建设,建设健康中国,永善县彝学会历时2年多,对云南昭通、楚雄、四川凉山、贵州毕节、广西隆林县等地彝族医药医学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撰写报告如下。
一、优越的自然地理和人文条件
(一)多样的地理自然气候条件
西南地区可以说是地球村的缩影,地球上具有明显特征的“山地、森林、平原、丘陵、洞穴、高原、盆地、湿地、湖泊、沟壑、江河、海洋、沙漠、火山、温泉、溶洞、瀑布等近20种主要地形地貌,西南地区仅缺海洋和沙漠2种,即使没有大海也还有大理的“洱海”、西昌的“邛海”、贵州的“草海”、昆明的“滇池”等等;没有大的沙漠,也还有众多的沙滩。
复杂的地形结构造就了优越的“三度”,即:大中小的坡度;高中低的温度;干中润的湿度。这“三度”的有机组合,便于吸收天灵地气、日月精华,形成万物生长的有利条件,立体的地形,立体的气候,立体的空间,生成了立体的物群,不仅奠定了西南地区民族医药医学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西南地区成为人类起源地和人类文明发祥地的重要原因。
(二)丰富的动物植物矿物资源
云南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之称,这“三大王国”的称号放在西南地区,更加名符其实。西南地区的原始林内有珍稀动物250多种,其中有熊猫、亚洲象、野牛、白颊长臂猿、懒猴、犀鸟、绿孔雀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植物种类繁多,种子植物约一万多种。森林资源很丰富,其中有不少珍贵树种。矿产资源丰富,四川攀枝花的铁矿、云南个旧的锡、东川的铜、会泽的铅锌、贵州铜仁的汞都声名远播。最重要的是,这些动物、植物、矿物绝大多数都是中草药,如三七、重楼、象牙、犀牛角、岩羊胆、熊胆、麝香、天麻、虫草、灵芝、鹿鞭、鹿茸、虎骨、燕窝、朴硝(芒硝)、硫黄、琥珀等等,其中三七、重楼就是云南白药(彝药)的主要成份,众多名贵药材为西南地区彝族医药医学发展奠定了非常坚实物质基础。
(三)多民族医学文化交汇融合
西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集聚的区域,仅云南境内世居少数民族就有15种,连同流动人员计算在内,全国的56种民族西南地区1个也不会少。众多世居少数民族在数千甚至上万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智慧的心灵创造了自己独有的文化。西南地区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医药医学,彝医彝药、藏医藏药、苗医苗药、傣医傣药等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一定的知名度。西南地区彝民族在总结自身生产生活实践经验,广泛吸纳其他民族医药医学成果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独有的医药医学文化,形成了众多彝族医学古籍,彝族社会众所周知的有《勒俄特依》《聂苏诺期》《齐苏书》《献药经》《肝病经》《斯色毕特依》等上百部。世界知名的《山海经》《水经注》《华阳国志》《西南彝志》等古籍也记载了大量彝药。其中很多彝族医学古籍产生的年代久远,部分已历时数千年,就是中晚期出现的彝族医学古籍《齐苏书》也比《本草纲目》早12年。近、现代史上,西南地区的彝族医学典籍和论文更是浩如烟海。
二、丰富的彝族医学理论与实践
(一)传统奇特的医学观
阴阳平衡的基本病理学。彝族医学认为,整个人身体和人体的各个器官都需要保持阴阳平衡,一旦阴阳失衡,人就处于生病状态,失衡的程度决定病变的程度。妖魔鬼怪作祟说。在坚持阴阳平衡的基本病理学的同时,彝族医学也认为世间存在妖魔鬼怪、魑魅魍魉作祟致病的诱因,主要表现为秽气和磁场感应。望闻问切测的诊断法。从古代开始,彝医诊断病症的方法就有“望闻问切测”五种,同样是望闻问切,也各有各的方式方法,但彝医与中国传统中医诊断方法的主要区别就在于“测”。测的方法主要有6种,一是看鸡蛋测。彝族毕摩将生鸡蛋按男左女右的方向在人体全身擦拭三遍,默诵测试经文,再将鸡蛋壳敲烂,将蛋清蛋黄倒入碗内,观察其静止和运动状态,就能测出病因、部位、程度。二是打木刻测。就是边默诵经文,边在蒿枝等木杆上刻划,再仔细观察刻划的木纹图案,判断病根病情等。三是查经书测。就是根据病人的属相、年龄、母亲生养的年龄等情况,查看经书,判断病根、病情以及应该采取的治疗方法。四是烧骨卦测。就是用火草点烧鸡、羊、牛等骨头,看卦象判断病根病情。五是用内脏测。毕摩苏尼在作法事的过程中,看鸡、猪、羊、牛等动物肝、胆、肺、肾、心等器官反映出的病变情况,判断病根病情。六是问神灵测。彝族毕摩苏尼作法,请来天地神灵,请求告知生病的原因及治疗的方法。有病即有药的辩证医药观。西南地区彝族医学认为,世间万物相生相克,没有无药可治的绝症,包括癌症、艾滋病等,凡是出现在人间的任何病症都有药可医,关键在于病因是否清楚,是否对症下药。譬如被五步蛇所伤,五步之内必有解药,关键在于是否相识。有症即有治的对症方法论。彝族医学认为,世间出现的病症都有相应的治疗措施,无论采用药术、手术、法术,没有无解的病症。海拔对应的人地感应论。通过成千上万年的实践探索,彝族医学认为,地球海拔从高到低与人体从头到脚相对应、有感应,多数情形下,生长在高海拔区域的药物主治人体上部病变,生长在中海拔区域的药物主治人体五腑内脏,生长在低海拔区域的药物主治人体下部病变。形似相生的治疗作用说。彝族医学认为,药体形状与人体器官形状相似的,对相应器官有保护和治疗的作用,心形的芭蕉头可以治疗心脏病,鸡睾丸、羊睾丸补人睾丸,鹿鞭等可以壮阳,各种肾补人肾等等。身心同治的医巫并用术。因有妖魔鬼怪作祟说,所以产生了医巫并用治疗术,主要的方法是毕摩苏尼以诵经和请求神灵帮助,为病人驱除附身的妖魔鬼怪,以草人、木人、土人等替代病人带走疾病,还病人以洁净健康本身。巫术使用中有心理治疗的成份,也并非全是所谓的迷信,其中油汽熏蒸、烧红铧铁热敷、白开水、药开水洗身等都是有自然科学依据的。相生相克的制衡论。彝族医学认为,每1种药和每1方剂,其内部都存在相生相克的成份,能够起到制衡的作用,所以原生态的中草药大多没有副作用,而西医采用了提取主要成份的方法制药,舍弃了其中的辅助制衡成份,造成失衡,出现了副作用。
(二)功效独到的彝药方
虽说彝族医学有自己的理论,但受种种因素制约,至今的绝大多数药方皆为实践验方,其中相当部分功效独到。云南昭通永善彝族民间医生安春芳45岁双目失明,此后摸索着采药,治疗不孕不育症数百例,成功率几近100%。当今中国乃至世界各国著名的中西医院,没有1个医院有将乙肝治疗转阴的记录,因而当今世界众多著名医学专家都认为,乙肝治疗只能改善肝功能,不能实现大小三阳转阴。而西南地区贵州毕节、云南昭通、楚雄等地彝医彝药有不少彻底转阴的病例。某某药治疗乙肝有效率达80%,成为医学界的重大新闻,而西南地区彝药彝方有效率可以达到100%。狂犬病连当今世界公认医学最发达的美国也束手无策,而彝医治愈无数。小儿结核的治疗,任何医院都要求服药3月以上,在西南地区部分彝族民间医生手下,最多服药7天。肌肉萎缩等风湿类疾病,彝族称“斯色”,是医学界努力攻克的大难题,在四川凉山彝族毕摩苏尼名下,几乎攻无不克。此外,咽喉炎、牙痛、肿瘤、骨科、面瘫等诸多疑难杂症,彝医彝药都有独到疗效。
(三)千变万化的用药法
内服法:以口服汤药为主,兼用炖肉法、吞酒法、咀嚼法等。炖肉法,将相应的药物与牛、羊、猪、鸡等动物肉或动物内脏某个器官炖煮后食肉喝汤。泡酒法,单味或多味中草药泡泡酒喝。吞酒法,用白酒、甜酒吞服治病药物。咀嚼法,就是将单味中草药直接放入口内咀嚼,部分或全部食用。
外用法:用药外包、外敷、外擦、外洗、熏蒸、刮治、针刺放血、火罐取血、蜡火取毒、麝火烧治、灯草取治等。此外还有以人乳治滴入婴儿眼内明目,以人乳擦拭治疗毒蜂蜇伤等等。
食疗法:食用老南瓜、苦荞粑、荞饭、荞茶降“三高”血糖血脂血压,治疗糖尿病等;食用魔芋降血脂;食用猪血清除人体吸入的灰尘,食用花生米、鹿鞭、鹿血健肾壮阳,效果非常好。
(四)独具特色的治疗法
彝医治疗的方法很多,其中比较物独特的方法有,针剌法:用银针、铁针、木针、竹针刺激神经、穴位或放血。水洗法:用加药的开水或温水、冷水清洗病体。火烧法:用火草、麝麻线、药草等点烧病人相关部位,治疗面部神经麻痹等。熏蒸法:将艾草、羊油或鸡油等与烧红的石头放在一起,用产生的雾气熏蒸人体。蜂蛰法:用马蜂蜇手足关节部位,主治风湿。切割法:用刀在手足尖上切除结核子,治疗小儿肺结核。掐捏法:掐手钳口治疗扁桃体发炎,每天3次,每次3节,每节7下。涂抹法:用黄鳝血涂抹在脸上治面瘫等。
(五)独树一帜的疾病预防
孕妇食用鹅蛋预防婴儿癫痫,用麝香点烧新生婴儿手足尖和肚脐预防癫痫;食用大米稀饭预防误食巴豆;服用虎杖泡红糖、羊蹄加黑豆花等药物预防肝硬化、肝癌等等。
(六)稀奇古怪的服药禁忌
煮药要开盖子,寓意不能闭。忌用铁碗、木碗盛药,喝药后将药碗翻卧桌上,寓意喝了个底朝天。病愈停止服药时,将药罐和药碗打碎扔掉,寓意今后不再生病。一般只要服用中草药,都要忌酸冷、生硬、辛辣。治肝病服药期间,忌食动物血液、内脏、魔芋、竹笋、味精、公鸡肉、生大蒜;服用虎杖时忌食生萝卜;忌性交,因为肝肾配合解毒,一旦出现病变,一般都是肝肾两亏。治疗肾病时,忌性交,不能将黄瓜与花生同食等等。
三、民族医药医学发展的主要困境
(一)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
政策支持不够。改革开放后,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制定了许多管理限制措施,民族民间医药几乎失去生存发展空间。缺乏资金投入。自从医药市场化后,政府在整个中医方面的投入不足,民族民间医药上几乎没有投入。缺乏研究平台。在民族民间医药应用研究上,政府几乎没有提供研究的平台,特别是精深研究平台。
(二)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各种报刊杂志上也登载了不少西南地区彝族医药医学研究的文章,但这些多用来评定职称,获取个人利益;彰显个人学识、企业文化;捞取个人名誉、企业形象,很少转化为实际使用药品和临床治疗方法,造成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像云南白药集团因开发“痛舒胶囊、肿痛气雾剂、肿痛凝胶、伤益气雾剂”等系列精品民药获利丰厚,蜚声海内外;云南白药制药总监朱兆云因研究开发民药挤身中国知名科学家行列,这种将民族医药医学应用于实践的成功案例,在西南地区乃全国寥寥无几。
(三)主要市场局限在民间
民族民间医药多为中草药,其中还有相当部分未能入典,由于市场准入条件限制,医保报账的限制,相当部分民族民间医药进不了医院,上不了药架,无论效果多好,只能冷落民间。“效果说话”在民族民间医药应用中只能是句空话,难以落到实处。
(四)传承的力度不断减弱
西南地区彝族医学医药的传承方式主要是父传子,少量师带徒,加上不传外姓外族的限制,传承人不断减少,致使彝族药方、偏方、秘方和治疗手法大量失传。截止目前,西南地区彝族聚居的县份,除四川凉山彝族毕摩、苏尼外,真正的彝医彝药传人最多的不上10人,多数县区几人,部分县区1个也没有,保护传承堪忧。
(五)作用的发挥极为有限
西南地区民族医药和整个传统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理应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民族医药在提升疗效、降低成本、减轻负担、创新理论、攻克疑难杂症方面的作用没有得到显现。
四、民族医药医学未来发展的方向
(一)树立正确的民族医学价值观
在一定的历史阶段,部分中国人缺乏文化自信,医药医学界尤为突出,相当部分人的脑海里充斥着崇洋媚外的医学观,认为西医才代表了人类医学发展的最高水平,代表医学发展未来的方向,中医已发展到尽头,没有前途和希望。事实上,中华民族上万年的历史,没有西医,照样是世界上人丁兴旺、健康长寿的国度。有史记载的“三皇五帝”都是百岁以上,四川内江自贡一带彭祖活了800岁,是至今地球上最长寿的人,如今健在的中国百岁寿星,很少有人进过医院,服过西药。所以,中医才是中华民族的根本,祖宗发明的东西很宝贵,必须重视。
(二)树立平等的民族医学地位观
在神州大地上生活生存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每个人每个行业都要有民族胸襟、民族大义,要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把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应用到医药医学发展上,克服医学上的狭隘民族主义;克服正统与非正统的思想,克服官方与民间的偏见,一切以疗效为重,以有利健康中国建设为重。
(三)树立正确的民族医学人才观
有道是:“高手在民间。”放在民族医药医学界,这句话再也贴切不过了!就经验而言,医院的医生多数是几年、十年、充其量是几十年培养起来的,而相当部分民间医生是几十代人甚至几百代人培养起来的;就个人实践而言,医院里医生大多从大中专开始学医,相当部分民间医生从儿时就开始学医。然而,就这样一些“高手”,在所谓的正统医学界,根本不入法眼,导致他们的医术、药技和自尊心都受到了很大程度的贬低,这也成为民族民间医药大量失传的重要因素。时至今日,还有只懂理论的医学”专家“,而民族民间少部分真正的专家却被称之为”游医“”草医“。虽然并非所有民族民间医生都是专家,但其中确有专家,应予以肯定和尊重。不管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只要药技、医技精湛的,能治好病的都是人才,要充分整合民族民间医学人才,吸纳民族民间医药医学精华。
(四)建立民族医学发展的新机制
首先建立准入机制。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通过适当的考核方式,放宽民族民间医药准入条件,拓展生存发展空间。其次是推行三条腿走路。实行”公立、私立、民间“三条道路并行的医疗体制,真正做到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重病才转院。第三是延长执业年限。”越老越香“在中医界表现得淋漓尽致,越老的中医越有经验,而且无需多大体力,只要能开药方就行,延长中医医生执业年限更有利于经验的积累和作用的发挥。
(五)拓宽民族医药的临床治疗面
西南地区包括彝族医药在内的民族医药有不少的优势,一是资源丰富。几乎可以做到要什么药有什么药。二是成本较低。中西医对比,大多数病症,中医成本只不过西医的五分之一,甚至更低。三是治疗生态。首先是用药生态,任何病症都服药自然生长的中草药医治,避免了西医打吊针、动手术等带来的风险、副作用和后遗症。其次是治法生态,比如推拿、按摩、理疗等,完全是根据人体血脉、经络、穴位等施治。四是疗效独到。比如面部神经麻痹、肌肉萎缩、咽喉炎等西医难以治疗的诸多疑难杂症,彝族医药疗效显著。五是偏方、秘方较多。多数偏方秘方用药极少,有的甚至只有1味药,服用治疗简便快捷。因此,要让民族医药医学从台下堂堂正正的来到台上,让传统中医强势地同西医与狼共舞,体现实力、效力、优势和竞争力。
(六)建立民族医药医学研究平台
要建立政府主导的民族医药研究平台,采用逆向思维方式深入研究,探明病理药理,最终实现大多数民族医药实践验方到药理配方的转变,便于传承发展。建立专门机构,整理研究民族医学古籍,收集民族民间偏方、秘方,让民族民间医药医学作用和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十八大以来,在坚定”四个自信“思想指引下,全社会对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中医学,有了较为客观公正的认识,民族民间医药医学迎来了发展的曙光,深信在不久的将来,西南地区彝族医药医学将为脱贫攻坚、小康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供稿:永善县彝学会会长 陈永发)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