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彝医对“植物人”的理论、治疗、护理新探
一、现代医学对植物人的认识
(1)西医对植物人的概述
1972年Jennett和Plum提出“持续植物状态”(PVS)这一概念,在我国“PVS”被译为“植物人”。PVS的病因可分为急性脑损伤、变性及代谢性疾病和发育畸形四类。最常见的是脑外伤和缺血缺氧性脑病,变性疾病如帕金森、阿茨海默病或发生于无脑畸形等发育畸形。
(2)什么是植物人?
“植物人”在国际医学界通行的定义是“持续植物状态”(Persisten vegetatlve status),简称“PVS”。所谓持续植物状态常常是因脑外伤、溺水、脑出血、先天性脑积水等,可造成大脑损伤和意识障碍,使人处于一种类似“植物”的状态。能保留躯体生存的基本能力,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且呼吸、脉搏、血压,体温可以正常。能吞咽食物、入睡和觉醒,但无黑夜白天之分,不能随意移动肢体,大小便失禁,完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无任何言语、思维能力,意识茫然、对外界环境无反应,完全丧失对自身和周围的认知能力。学者将此种状态称为“植物状态”,我国医学界则更为形象的称之为“植物人”。按昏迷的时间长短,医学专家又将植物状态分为三种类型:
①昏迷1-3个月称为短暂性植物状态。
②昏迷3个月至数年,称为持续植物状态。
③ 长年累月地处于昏迷状态,称为永久性植物状态
(3)导致“植物人”发生的主要原因
临床最常见的有:高处坠落伤及颅脑、脑外伤如车祸伤、溺水、缺血缺氧性脑病,变性疾病如帕金森、阿茨海默病或发生无脑畸形等畸形。此外还有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肿瘤、中毒等疾病。
2012年10月20日王敏(左二)在南京中医药大学与国家卫生部原副部长朱庆生合影
二、西医治疗植物人的主要方法
(1)国外治疗进展
PVS在美国大约有1—2.5万名成人,和0.4—1万名儿童患者,在我国粗略估计可能有5—7万人之间复苏困难,目前正有上升的趋势。
自1996年,日本大阪大学医院接受治疗、受伤后1个月进入“植物人”状态的34名患者中,已有21人的意识得到不同程度恢复。初始医护人员曾认为只有20%“植物人”可能恢复意识,但长达7年的持续治疗结果显示这一比例高达60%,说明大多数是有希望苏醒的。各国医学界对此例的治疗存在分歧。美国对此类病人治疗上不甚积极,最多只采用一些维持生命的措施和家人经常性的床边呼唤。日本相对较积极,详细制定了每日每时护理,开展了脊髓电刺激等多种方法。
(2)国内治疗现状
我国植物人治疗情况:目前治疗手段多种多样,如小脑顶核电刺激、高颈髓电刺激、周围神经电刺激:声、光、电、磁刺激;高压氧、中西药、针灸、按摩等。
2012年I0月20日王敏在南京中医药大学与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台湾政治人物、台湾大学经济学博士邱毅合影。
(3)SCS唤醒植物人
脊髓电刺激(cervical spinal cord stimulation, SCS):即在全麻下将电极放在C2-C4水平硬膜外正中部,电刺激经高颈部脊髓上行达脑干,通过上行性网状结构激活系统及丘脑下部激活系统传达到大脑皮层。目前认为SCS总有效率在20%--40%。
脊髓电刺激在治疗植物人的最新方法和临床意义:
脊髓电刺激主要是用于脊髓周围,通过电脉冲刺激神经根,1967年Shealy首先报道在蛛网膜下腔应用这种技术,然后应用在硬膜外腔。目前,脑深部电刺激的DBS和脊髓电刺激(SCS)技术已在美国、德国、日本开展。韩国用于治疗脑昏迷和植物人患者,治愈率在25-30%。神经调控主要通过放置在硬膜外腔的电级发射脉冲电刺激到达脊髓或者选定的神经根,通过兴奋和抑制神经活动的双相调控,增加脊髓神经上传刺激功能和增加脊髓动脉供血达到促醒的作用。这种方法是完成人脑功能恢复的最后一项里程碑的技术。由于目前美国的患者的使用DBS和SCS比较多,而德国和加拿大用DBS系统较少,还在探索阶段,类似的技术也应用于深部电刺激,皮层电刺激和外周神经刺激。这些技术主要有神经脑外科和植物人促醒中心在刚刚开展。
(4)临床症状
常见症状
患者处于木僵状态,对外界刺激无任何意识反应,仅保留呼吸、营养代谢和排泄分泌等最低级的生命功能及某些反射,如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和痛觉逃避等。可归属于中医“昏迷”等的范畴。目前,国内外对本病均无有效办法。
临床表现
其临床表现有以下几个特征:
1.随意运动丧失,肢体对疼痛性刺激有时有屈曲性逃避反应。所以这种病人不能自行活动或变换体位,只能躺在床上,必须由别人护理和照料。
2.智能、思想、意志、情感以及其他有目的的活动均已丧失;其眼睑可以睁开,眼球呈现无目的的活动,不会说话,不能理解语言,有时即使眼睛可以注视,但也不能辨认。
3.主动饮食能力丧失,不能诉说饥饱,有时有吞咽、咀嚼、磨牙等动作。
4.大小便失禁。
5.脑电图平坦或出现静息电位,受伤后数月可有高波幅慢波,或有偶然的α节律。这些都是植物人的发病机理及临床特征。
植物人的鉴别诊断
1.闭锁综合征 Nordgren于1971年报道很多由于双侧脑桥基底部病变,脑干腹侧的皮质脑干束和皮质脊髓束受损,而导致的缄默和四肢瘫痪,看起来很像昏迷,但实际上意识完全清楚,病人能够用睁闭眼对问话做出回答回复。
2.昏迷是一种持续的、深度的病理性意识障碍,其特征是两眼闭合,表扬不能唤醒。它与PVS的区别在于后者能醒觉而无认知,而昏迷者既以后不能唤醒,又无认知。
3.脑死亡 脑死亡是脑的全部(专家认为特别是脑干)功能的持久且不可逆地丧失,特征是深度昏迷,且无自主呼吸,必须用呼吸机维持,脑干反射全部丧失。
2012年10月20日王敏在南京中医药大学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国医大师陆广莘合影
三、中医对“植物人”的认识
在古代中医文献中,无植物人的文献记载,在近代大学中医教材中也无对植物人的记载。中医把此病归纳入“木僵”“尸厥”和“活死人”的范畴。
治疗“植物人”的理论依据
(1)道的动态变化是治疗“木僵”的主要依据。
人类早期的经典,无论是宗教经典还是文化经典,可以发现,宇宙与人生这两大课题,都离不开“道”字的研究,《周易》把一阴一阳归纳为“道”的范畴。道生天地,天地生万物,演化出了一条生生之道的路径:天地之前,什么有形的东西都没有,只有一阴一阳合二为一的无形之道。道生天地,天地生万物以及最初的一男一女。自然之道就是造物主。从天地起源到万物的形成,是一个自然进化的过程。从男女的出现到君臣关系的形成,是一个人类社会进化过程。这两个过程均源于自然之道。万物生于道,一切从道中来,一阴一阳构筑起了宇宙的本体。
天地万物生于道,也行于道,动态之道是事物的普遍规律。“规律”一词是从国外传来的名词,古汉语中称之为“纲纪”,纲纪是有着严格的规律性。《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阴阳之道,是《內经》的理论基础,也是中医治疗各种疾病的理论基础。
中午的日影,就是天道。中午的日影长短两极,界定出一寒一暑,决定着天气的一寒一热,决定着小花小草的一枯一荣,决定着运动中的一升一降,决定着万物的一生一死,大地上的变化,根源在于太阳回归的变化,这就是“生杀之本始”的道理。府是府邸之府,“神明之府”就是神明之府邸也。神明者,是道的代名词,而不是其他。
(2)医道源于道,医道同参,相互为用。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现代生活中,这三种人组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医疗系统。他们中绝大多数人是依靠医技、劳力、技能生存。第二种人是在行医成功的基础上在知识,眼光,理论积累的基础上,懂得道器并重的重要性。对事物有深刻的洞察力。能够用形而上之道、形而下之器,化而裁之来治疗各种疾病。懂得道器并重的人,才能治疗一般人治不好的病,才能治好各种顽固性疾病。第三种人是从不轻易露面,深藏不露的人,这种人格局大、气魄大、本领强,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时时处处都以道论之,指点江山。如古代的伏羲、神农、黄帝和鬼谷子这样的人。他们谋篇布局,纵横驰骋,在暗地里指挥着和控制着天下大事的运作。他们的格局内容是,事道——世道——天道的融合和升级,不是一般人所能企及的。
2019年楚雄州政协主席杨静到齐苏堂彝医馆调研合影
(3)道产生于术、术从道中来。
道器并重,道与器的结合,是中华先贤创造出的成功之路。道产生术,术从道中来,这是《黄帝内经》告诉我们的道理。道中为何有技、有术呢?因为,道是生生之源,道可以转化为医疗之道和教学之道,道可以生技、生术,还可以生出各种各样的治疗之器、之物,化复杂为简易是道中的一种智慧。非常复杂和难以治疗的疾病,用“以道论之”作理论指导,问题就能简单化、图像化、数字化,充分的显示了古人的抽象能力。
“以道论之”,是中医和彝医治病的最高境界,在这之前,治疗植物人从未有人提出“以道论之”这一重要理论。笔者在刘明武老师的指导下,应用“以道论之”和以“阴阳论之”的理论,治疗植物人,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若各位同仁们能领悟和掌握“以道论之”的精神实质,就能像庖丁解牛一样灵活自如的治疗西医认为各种难治的疑难重症。《內经》云:“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者流散无穷”,这是对“以道论之”的最好解答。
道在自身之外还与它物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既能发现一物的独立地位,又能发现物与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是道的一种特征。在生活中,风牛马不相及的事物就存在着“相及”的关系。如危害彼,最终也能危害此,此彼好转,它彼也能随之好转。所以道提示人们:物与物之间有相互联系,要善于发现和运用这一关系。
(4)其知道者、法于阴阳。
阴阳,出自太阳历,首先出自彝族十月太阳历。在远古时期,十月太阳历在中原已经失传,失传了的十月太阳历,一系列中原文化的要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重要的是,中医基础理论中,最核心的阴阳五行理论就无法得到圆满的解释。万幸的是,彝族文化还保留有十月太阳历,民间有实际应用,书中有文字记载,地下有金玉实物。冬至夏至这两个基础性的节令源于十月太阳历。冬至夏至能够圆满的解释阴阳存在的合理性、精确性、严密性和无限循环的时间系统。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这一论断告诉后人,道在术先,医术的终极目的,首先是得道、悟道。中医治疗各种复杂疾病,一种疾病一种理论,论证的疾病不同,但是论证问题的依据是完全相同的,就是以道论之,知道了这些常识,才能真正理解《黄帝内经》的以道论医,道是论证一切问题的根本依据。
“以道论之”,要抓住道的特色:就是在认识与论证某一问题时,采用以源论流,以根论枝,以全局论具体,以先论后,以始论终,以大论小的方法。
《周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是打开万事万物的一把钥匙。阴阳互动,就是阴阳的相互作用。阳推阴、阴推阳,阴阳相推而生变化。阴阳相互为根,阴阳相互推动。人体之中气为阳,血为阴,气血互动须臾不可停止。气血互动一旦停止,生命立即结束。
阴阳理论是一把解释万物和指导治疗各种复杂疾病的万能钥匙。在临床中,若医生能够领悟以“阴阳论之”的核心内容,就能够化繁为简的治疗许多西医难以治疗的疾病。
见形下之物,思形上之理,给我们开辟了一条治疗植物人的广阔思路。见形下于前,思形上于后,思后而求证,从理论、结构、成分上把物质世界认识清楚,弄明白,那么在中国大地上就会产生出有别于西医的新医学——新的中国中医药学。
2012年10月19日王敏在南京中医药大学校门拍照留念
(5)把复杂的疾病归纳在“五行”中。
五行,发源于彝族十月太阳历。彝族十月太阳历分五季,五季称五行。一季一行,五季五行。五行命名为金木水火土。
五行的顺序,五行以木为始,以水为终;具体顺序是: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的顺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一行生一行,接连不断,循环不休,如环无端。
五行相克,相克的顺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隔行相克,五行相克的哲理源于此。
五行构筑起了一个圆周运动的五行模型。
五行,在天言五种循环的气候。
五行,在地言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
五行,在人言肝心脾肺肾五脏。
五行,在天地之间言五音、五谷、五果、五菜、五畜等。
五种气候,首尾相连,无限循环,如环无端。
五种方位,具体位置固定,整体循环,如环无端。
人体五脏,具体位置固定,整体循环,如环无端。
五行圆周循环模型,是太阳历制定过程中的一个重大成果。
五行圆周循环模型,表达的是太阳之道,表达的是时空一体的时空观。
一切从时空来,时空可以论一切。这是五行模型可以论证一切问题的奥秘。五行学说,把复杂的现实世界归纳在一个简易化的图像之中,简易在五种元素之中,这样一来,复杂的现实世界就简单、形象化了。五行相生相克,使人们认识道现实世界不但是一个互相联系的世界,也是一个互相制约的世界。
《黄帝内经》把五行和五脏相对应,五脏之间有一个传动、流动的问题,五脏与五官、六腑相通,五脏又与皮毛、肉、筋、骨、脉相应,这就产生了中医独特的治疗方法。外有病治于内,上有病治于下,肝有病治于脾。五脏还与五色、五音、五谷、五味、五畜、五果、五菜等相联系,在正常生理和病理情况下,五色、五音、五谷、五味、五畜、五果、五菜可以使人健康,同时还可以参与治疗五脏失调导致的各种疾病。
在“植物人”治疗的护理过程中,五行与五脏的对应关系能够系统指导饮食、运动、听觉、促醒、视觉、味觉等。这是中医护理植物人的一个重要特色和亮点之一。
生克的循环性与奇妙的医病之术
生生有循环性!一行接一行的相生性,演化出《黄帝内经》中“补母救子”的医术。生者为母,被生者为子!木生火!木为母,火为子。肝属木,心属火,肝为心之母。补母救子:心有病,可火生土!火为母,土为子。心属火,脾属土,心为脾之母。补母救子:脾有病,可土生金!土为母,金为子。脾属土,肺属金,脾为肺之母。补母救子:肺有病补脾治之金生水!金为母,水为子。肺属金,肾属水,肺为肾之母。补母救子:肾有病,以补肺治之,水生木!水为母,木为子。肾属水,肝属木,以补肾治之,肾为肝之母,母救子:肝有病“补母救子”之术,为中医文化所独有。
克克有循环性!隔行的相克性,演化出《难经》中“治未病”的医术。《难经》中有何谓“治未病”与何谓“治已病”的区分。此行有病,补在此行相克的一行,如此者治未病也。木克土!肝属木,脾属土,见肝之病应实之以脾。土克水!脾属土,肾属水,见脾之病应实之以肾。水克火!肾属水,心属火,见肾之病应实之以心。火克金!心属火,肺属金,见心之病应实之以肺。金克木!肺属金,肝属木,见肺之病应实之以肝“治未病”之术,为中医文化所独有。
弄懂了五行相生相克,五行与五脏的关系可以应用阴阳理论和五行理论出神入化的治疗人世间各种各样复杂的疾病。阴阳的特性在五行中相生相克,这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
(6)气血理论在临床上的指导作用。
《內经》云:“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谨察阴阳而调之,以平为期。”《医诊》云:“行医不识气,治病从何据,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景岳全书》云:“夫百病皆生于气,正以气之为用,无所不至,一有不调,则无所不病。”“人之多难者,在不知气之理,并不知调气之法。”《医林改错》云:“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疏其气血令其调达而致和平。”
(7)木僵与大厥的区别。
植物人,属中医“木僵”、“尸厥”、“活死人”的范畴。植物人的特征是:阴盛于阳、以静为主。所以临床中植物人要与大厥(脑血管破裂出血、脑干出血)相区别。大厥之名,出于《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云:“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则生,不反则死。”大厥的早期,是血冲脑,是阳盛于阴,以烦躁,痰涎壅盛为主。大厥之病,以潜阳镇逆,降痰化瘀为主,否则,肝阳夹痰上扰,即现代医学说的血冲脑,辩证不准,用药不当,顷刻暴死。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把大厥定为中风,这是错误的,影响了整个中医界两千多年。一直到了清末明初山东名医张伯龙以《调经论》为依据加以纠正,定名为大厥。中风是外因之病,大厥是内因之病,这是根本的区别。
中风,药用温热,药到病除。大厥,药用温热,药到命除。名不正则言不顺。治天下之要,在于正名,治病之要,同样在于正名。张伯龙先生以“大厥”之名诠释西医定名的“血冲脑神经之病,”实乃一大贡献。
王敏为馆内员工讲解彝药识别和功效知识
四、中医对植物人的治疗
笔者于2018年4月30日至2020年8月4日治疗一例植物人,经中药和彝药鼻饲给药治疗后于服药后的第19天能够睁开眼睛;2019年8月配合针灸治疗后能够在父母搀扶下站立,并能每日吃一个蒸鸭蛋和稀粥;2020年3月后腿部及手部萎缩的肌肉能逐渐丰满起来。住院前体重60kg,住院期间体重降至44kg,出院后经中彝医药治疗体重又增至57.5kg,每日能吃一大碗饭,能在父母搀扶下慢慢行走,能经常用眼神与父母交流,表达他的喜悦和痛苦心情。详细治疗经过请参阅《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0年2月第29卷第4期71-72页。
五、中医对植物人的治疗和护理
(一)中医对植物人的治疗。
(1)针灸促醒:选百会、四神聪、风池、人中、太阳、内关、膻中、关元、气海、血海、足三里、绝骨、三阴交、涌泉等。
中医认为这些穴位相互配合运用可起到壮阳气,益精髓,通阳启闭,醒脑开窍的作用。通过针灸的调节可升发脾胃之气,起到醒脑开窍,培元固本的作用,以达到恢复元神的目的。现代医学认为这些常用穴位的治疗可激活脑神经系统,解除脑细胞的抑制状态,可特异性的增加颈动脉血流量,改善脑部循环。
(2)中药促醒:
中药促醒无论在治疗和护理中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笔者研制的彝药开窍醒脑粉,具有醒脑开窍,活血化瘀,涤痰通络的功效,长期服用此药可使血脑屏障发生暂时开放,从而可使其他中药有效成分进入脑部循环,直接作用于受损脑组织这于部位,激活休眠的脑细胞,修复受损的脑组织,从而充分发挥开窍醒脑的作用,使植物人得以促醒。
2020年8月楚雄州电视台到齐苏堂彝医馆采访
(二)中医对植物人的护理。
植物人脑中枢的高级部位如大脑皮质功能丧失后,病人呈意识障碍或永久性昏迷,而脑中枢的中心部位(皮质下核和脑干)所司呼吸、体温调节、消化吸收、分泌排泄、新陈代谢以及心跳循环等自主功能依然存在。患者不能自行活动或变换体位,只能躺在床上,必须由家人和护士,护工长期护理和照料。此时,护理就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在此时就显得尤为重要。
(1)运动促醒:
指被动运动促醒,主要由患者的父母或护工为患者做被动运动。这种每日的运动促醒,既可以通过被动运动保持关节的灵活性,防止关节畸形、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等,为清醒后的康复打下好的基础,又可通过运动牵拉,刺激神经系统,促进神经系统功能的修复。
此患者方法是:每天煮一大盆透骨草、伸筋草、大血藤、桑枝、四块瓦、排风藤等中彝药,先全身洗个遍;然后拍打背部、胸部、臀部、用手梳理心经、肝经、脾经、肺经、肾经;用手拿捏极泉、长强、大椎、百会等穴位;对双下肢松弛的肌肉反复按摩、轻柔拍打;每日洗肛门、洗生殖器等。
2020年8月年楚雄州电视台到齐苏堂玖龙馆采访
(2)五感促醒治疗
味觉促醒:
患者面部表情变化是一个用于判断患者味觉刺激是否有效的指示。像其他感觉形式一样,味觉刺激的强度是重要的。味觉促醒的方法是用酸醋、柠檬汁、红辣椒、芥末油等作为味觉刺激治疗剂,通过对味觉的强烈刺激,以此提高患者的神经反应性,激活休眠脑细胞,每日保持做两次。
听觉促醒:
因为大脑有关闭规则声音的能力,通过音乐、电视的听觉促醒治疗在时间和内容上保持多变性。例如对患者平时喜欢听的歌曲,和他平时印象深刻的事物,一天三次的放歌曲和讲故事给他听。配合每天3-6次温柔呼唤,回忆生活趣事,读他喜欢的文章,每次持续8-15分钟。让他的听觉功能增强,听觉神经切入大脑,唤醒他的大脑功能。
触觉促醒:
可以通过洗澡、洗头、中药药浴和推拿按摩等。还有一种感觉刺激方法是冷热感刺激:冰块与热毛巾反复刺激足底、手指(以不损害表皮皮肤为度)每天3次,每次10-15秒钟;疼痛刺激:用棉签头刺激眼眶、足底、耳垂部,每日3次,每次5-10秒;抚摸刺激:由母亲或父亲对儿子面部、胸部、腹部、四肢抚摸刺激,并辅以言语抚慰。采用以上方法来改善和增进对皮肤触觉的刺激,加强周围神经对中枢神经的传导,刺激大脑组织恢复正常。
中医有“推穴道、走经络”之说。这种方法可使人体内部产生发散、补泻、宣通、平衡等作用,促进经络疏通、调和营卫、气血流畅、从而提高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
视觉促醒:
可在病房内或家庭患者住房内,放置明亮的彩色图片,和患者喜欢的贴画和熟悉的照片,同时与患者交流图片的内容等,来进行视觉和记忆力促醒治疗。根据视觉多样化的需要,还可采用电视节目来进行视觉刺激,可通过多种视觉的刺激促进中枢神经的恢复。
嗅觉促醒:
可采用薄荷油、芥末油、大蒜、强烈的香水等为刺激治疗剂。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表情改变或企图必然时,表明已经获得了刺激。通过嗅觉神经直接传入大脑,引起大脑应激反应,刺激大脑对受损组织进行修复。
(作者单位:楚雄齐苏堂彝医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