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社会.发展 Yi Society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发展 > 焦点.观察

​《四川党的建设》:传承与发展大美凉山文创之路

作者:​张微微 夏若云 发布时间:2020-09-04 原出处:​《四川党的建设》2018年10期 点赞+(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彝族火把节、阿都歌谣、口弦、傈僳族刺绣技艺、摩梭人转湖节……谈及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凉山彝族自治州可谓一座巨大的宝库。凉山州是以彝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兼有藏、苗、傣、纳西、傈僳等十多个少数民族。千百年来,各民族先民创造并积累了内涵丰富的人类文明,为当代社会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自2006年凉山州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名录体系建设工作以来,共推荐申报国家级名录18项、省级名录96项、州级名录214项。2014年,在文化部发布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凉山州荣登榜首,占全省入选项目总数的42%。H7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7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布拖火把节 郭建良摄)
H7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工业化的逐步推进,“一步跨千年”的凉山州,传统文化也面临着现代文明的冲击,承受着保护与传承的巨大压力。2014年3月5日,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藏羌彝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层面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作为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凉山州如何抓住机遇,既跟上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节奏,又保持地方和民族特色?在《规划》出台后的第四年——2018年5月9日,记者深入大凉山,进行了初步调研。H7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现状:起步中的凉山文化产业H7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8年5月11日晚,在大凉山深处的一处高山平坝上,随着一束红色篝火的燃烧,欢快的音乐骤然而起。十几个穿着盛装的傈僳族男女牵着手簇拥到篝火前,有的吹起了葫芦笙,有的开始随着音乐载歌载舞。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瞬间被热闹的氛围带动,纷纷踩着节奏跳了起来,融入一片欢乐的海洋中。H7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是在凉山州德昌县沙坝傈僳村打造的“傈僳水寨”,由當地傈僳族文化精英李从华自发组建的“民间艺术团”——傈僳舞蹈表演合作社正在进行文化演出。目前,李从华还在思考如何将更多的傈僳族文化与旅游项目结合起来,他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傈僳水寨项目内容还很单一,需要注入更多当地民族文化元素才能让它焕发出活力”。H7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民族文化是一张漂亮的名片,除了文旅,这张名片如何能打得响,还能产生高附加值,这是我们正在探索的问题。”凉山文化广播影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艺术总监江涛说道。H7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经过几年的发展,凉山文化广播影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这家从事凉山州文化与旅游产业项目运营的全国资平台企业,已从一家地方电视台的广告部成长为四川省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集团最有影响的作品除了策划的2017年央视春晚凉山分会场,还有近年来让人们熟知的电视剧《彝海结盟》《索玛花开》、电影《我的圣途》、民族歌舞剧《彝红》等具有时代影响力的文化作品。目前,集团进一步融合传媒、影视、演艺、旅游、艺术、休闲、农业、物流、建筑等产业业态,形成了良好的“文化+”产业生态链和闭环互补发展功能。H7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记者来到集团时,其旗下的五彩云霞演艺公司的演员们正在进行民族舞蹈的排练。“我们文化商演频次很高,去年已经走出国门,在老挝举办了一次大规模的文艺晚会,赚到了在文化演艺上的第一笔外汇收入。”江涛说,虽然凉山州文化产业尚处在起步阶段,但集团目前的发展模式已经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思路和实践经验。H7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困惑:如何在保护与产业化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H7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州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凉山州各民族文化的影响力,也增强了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但在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也看到,由于缺乏整体性的统筹与规划,造成人才、资金、机制体制等诸多方面的匮乏,凉山州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仍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H7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7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原生态舞台剧《博士瓦黑》 黄平山摄
H7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实地调研中,记者发现,发展不平衡,是凉山州文化产业的总体特征。首先是产业规模发展不平衡,目前凉山州除了凉山文化广播影视传媒集团一家龙头文化企业之外,再没有第二家规模文化企业。其次在非遗项目上,不同类别的非遗项目发展也不平衡。现在凉山州非遗类文化产业中发展较好的主要是彝族的服饰和会理县的绿陶,仍有不少具备市场潜力的非遗项目有待开发和提升。H7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此外,“散、弱、小”也成为最明显的发展缺陷。H7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以彝族服饰产业为例,彝族服饰是凉山州最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之一,积淀着深厚的民族文化,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历史”,目前在西昌市,就有超过150家彝族服饰商户。为了全方位展示彝族刺绣独特的工艺,集中打造彝族服饰产业,凉山州在西昌市西郊乡尤家屯安置新村内规划出一个“大凉山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以传统民俗文化为依托,布局1万平方米,打造起“一馆一街一中心”商业园区,打算以此为阵地带动西昌乃至整个凉山服饰、银饰等产业的发展。H7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但由于缺乏专业团队的运营策划,尽管园区吸引了一些经营彝族服饰、漆器、银饰、传统手工乐器的商家入驻,整个园区仍然显得有些萧条。“产品单一、缺少打磨,缺乏与现代审美和消费相适应的创新元素,且同质化经营较为严重,没有形成品牌特色。”游客们反映说。H7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观察到,在凉山州,但凡做得比较成功的文化产业企业,少不了具有现代思维的传承人来牵头。”凉山州文广新局非遗科科长姚永梅分析说,比如最成规模的贾佳彝族传统服饰公司,由于有了接受过现代审美和专业技术培训的下一代接班人,在经营思路和理念上更容易与市场接轨,从而推陈出新。H7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但记者观察到,除了贾佳彝族传统服饰公司这样的行业佼佼者,凉山州彝族服饰企业大部分还处于小、弱、散的状况,发展资金紧缺,生产出来的商品市场价值也较低。H7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7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把狂欢夜 郭建良摄)
H7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还有另一个极端。现在一些文创产品竭力迎合市场,导致核心的文化元素在走样和流失。”凉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克惹晓夫说,“在批量生产环境下,彝族服饰的图案和款式很多是毫无内涵的复制。以前,我们的民族服饰代表一种语言,一个人的穿着可能表明了他的职业身份、社会等级,而现在都是简单的色彩堆砌,我们最本真的东西,我们的审美,正在遗失。”H7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何把传统民族文化之美和现代市场结合,似乎成为一个无法平衡的问题。“尽管凉山州文化资源丰富,政府部门也在努力扶植、培育文化产业发展,但客观来看没有找到一个契合点,对资源的正确分析和科学利用也有待加强。”克惹晓夫说。H7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坚持:“产业化是非遗完成自我续命的一种有效途径”H7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手工太复杂了,工序太多了,如何实现规模化生产,是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德昌县傈僳族非遗传承人熊国秀说,作为傈僳族的独门绝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火草织布”技艺已面临失传困境。这门制衣技艺要经过采、撕、割、晒、淋、泡、理、漂、绕、纺织等20多道工序,每一道都要由傈僳族妇女纯手工完成,织出一件衣服,往往要花上好几个月,因此产品价格十分昂贵。H7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熊国秀与丈夫李文华便一直从事傈僳族非遗文化的搜集整理工作,“如果不去保护和记录,它们就要永远沉睡在这大山里了”。H7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何保护传承?熊国秀最终得出的结论还是要实现产业化。2016年2月,在熊国秀的努力下,“德昌县国绣傈僳火草麻布制作专业合作社”正式得到审批。合作社以生产、销售傈僳族服饰类产品为主要经营方向,目标在于通过“火草麻布”等产品生产销售规模化使之发展成产业,从而带来经济效益。H7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目前,合作社已初见效益,“但囿于火草麻布的工艺和质地,要真正实现其产业化发展,还需要在工艺和生产上进一步探索。”熊国秀说,目前由德昌傈僳族文化精英创建的合作社还有几家,他们都将生产出具有傈僳文化特色的产品作为共同努力的方向。H7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非遗产业化是非遗保护的一个途径,用克惹晓夫的话说,是能够使非遗“完成自身的续命”的有效方式。如果找到较好的契合点,非遗产业化能产生“多赢”的效益。“但对非遗项目进行可持续生产的前提是对项目文化的解读与开发,一旦成功,就具有可重复利用的价值。”H7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国家重视‘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的大背景下,凉山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景是可观的。接下来,凉山州将深入打造‘一县一品,继续围绕彝族漆器、服饰、会理绿陶、藏族民歌、摩梭人母系氏族习俗、傈僳婚俗等地方特色传统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特色演艺、工艺美术、艺术培训等六大产业门类,使文化产业成为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姚永梅说。(原媒体责编:范宇)H7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