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医药发展浅议
0 引言
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四省区[1]。彝族医药是彝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生活中形成并逐步积累起来的,伴随社会发展而逐步成长和完善,以彝族医药理论为指导的预防、保健、诊断、治疗疾病的医药体系[2]。彝族医药有独特的理论、丰富的临床实践,治疗效果确切[3]。目前,彝族医药的影响力不大,有很多特色疗法不为世人所知[4]。如何使彝族医药在现代科技的发展河流中不被湮没,彝族医药的传承与发展方式需要彝医药工作者思考和探索。本文对彝族医药发展进行浅议,为广大彝医药工作者提供思路。
1 重视彝族医药宣传工作
通过对外交流合作,利用彝族特有的火把节等特色,加强彝族医药宣传。发挥云贵川桂区位优势和彝族医药优势,利用西南省区传统医药交流会、大湄公河次区域传统医药交流会等平台,积极宣传彝族医药,打响彝族医药品牌。支持民族医药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促进彝族医药产品走出西南地区,进入国内国际市场,提高彝族医药知名度。利用电视广播媒体、微电影、微视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宣传彝族文化和彝族医药,提升彝族医药知晓率。搭建彝族医药知识公共平台或者文献数据库,供全国彝族医药从业者查询使用。平台可以让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们在任何地方都有机会了解和学习彝族医药知识,让更多的人关注彝族医药的发展情况。对于已经传承发现的彝族十月太阳历等民族历史知识,应大力宣传。政府顶层设计,制定彝族医药五年或者十年发展规划,分解任务,让彝族医药从业者实际参与其中,有利于推进彝族医药宣传工作。对于已经出台的《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彝医药条例》,应该强力推动,发挥其政策的引导作用,争取将该条例扩大到云南全省乃至云贵川桂四省区范围内使用。积极对接医保政策,对彝医适宜技术、彝药品种进行报销,扩大州县使用力度,有利于推广宣传。目前有些品种,县级医院未能开展报销,对于推广应用有一定的限制。
2 重视彝族医药科研工作
开展彝药材基础研究,通过基础研究,制定彝药材标准,已经有云南省彝药材标准品种,进一步研究,提高到国家药典标准,为后期全国推广和药品开发打好基础。没有前期工作基础,无法支撑产业发展。有了药材标准,品种被收入到国家药典,就可以进入医保报销。通过基础研究,确定彝药材基源、道地产区、采收时间,对药物成分、药理作用、作用机制、炮制方法等问题进行科学解释,对于药物制剂工艺进行现代化优化。彝药材基源确定,也能为彝药颗粒剂开发提供依据。彝药材基础研究工作,政府应加大投入,由大学、科研机构等来完成,通过定向申请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形式来分解任务。目前云南省中药材标准中包含彝药材的标准,但是该标准是2005版,里面用的检测方法已经不适用现今。国家药典已经公布2020版,检测方法手段等已经大大提高,彝药材标准也应与时俱进,进行相应提高。开发单品种经济价值高的彝药材,药材的基础研究工作,可以引导中药生产企业来进行,或者由科研机构完成,成果向生产企业转让,将知识成果进行转化,可以扩大彝药影响力。积极开展彝医药临床试验研究,为彝医药开发提供临床数据支撑。对于慢性病、重大病等防治,发掘彝医药的有效治疗方法。进行彝药特色产品,彝药特医食品,彝药保健食品等开发。
3 重视彝药院内制剂开发使用
院内制剂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可以寻求高校或者科研单位合作。寻找院内制剂成功开发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好的品种进行开发。鼓励中药企业对于已经使用的,需求量大,疗效好的院内制剂,进行二次开发,争取申请国药准字。已经生产的院内制剂,定期组织人员培训,使乡镇卫生院彝医能够熟练使用,并且在云南省医疗集团内推广使用,定期进行量化考核,在省内各州市扩大彝医药影响力。尤其是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膏药的推广使用。
4 重视彝药材种植基地建设
对彝药材种质资源进行保护,避免过度采挖,造成物种濒危。对常用的大宗彝药材品种,实行GAP规范化种植,提升彝药材资源储量和质量,产生规模化效应。彝药材种植,可以与脱贫攻坚形成一体化任务。打造彝药材品牌,筛选疗效独特的彝药材单品种,财政给予重点扶持,进行重大项目研究开发,采取三七、石斛的模式进行推广。
5 重视彝族医药文献的挖掘和整理工作
挖掘和整理工作既包含古代文献的理论、方药、适宜技术、用药规律、证候分布等,又包括田野调查、彝医的口述整理工作。很多彝医不会文字,无法用文字记录,可以安排专人收集整理,以录音、录像等形式记录,以免随着彝医逝世,而技术湮灭。通过收购、拍照、复印、抄录、摄像等方式,收集民间现存的古代彝族医药书籍,整理传承彝医用于指导临床实践的文献资料。收集编写彝医的医案医话,整理出版,便于广大彝医学习独到经验,进行传承。对于收集到的民间单验方,组织专人进行系统化命名,便于后期推广使用。这些工作可以由彝药科研所、中医药大学等单位,通过申请社科基金来开展。鼓励各级彝族医药从业者,结合自身情况,积极申报科研项目,从实用角度对彝族医药理论进行挖掘,将成果整理后撰写成论文发表,有利于互相交流。彝族医药与中医药同源异流,理论挖掘过程中,可以互相借鉴。保护彝医毕摩仪式疗法,疗法的科学性目前认知水平无法解释,但是临床有效,不应一概否认。挖掘彝族医药与中医药或者西医药不同的特色优势疗法、优势病种,寻找差异化发展路线,与其他医学错位发展。
6 重视彝族医药人才培养
要发展彝族医药,离不开人才培养。教师是教育的根本,只有先培育出一批优秀的彝医药学教师,改善彝医药学的教育现状,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投入到彝医药学的学习和研究当中,进而不断培养出能够传承和发展彝族医药学的接班人。实行“引进”与“送培”相结合,加强彝医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和发展彝医药学习基地,建立专业的彝医药学院是最有效的途径。发挥楚雄医专、云南中医药大学等专业学校的作用,开设彝医药本科、专科专业课程,培养彝医药的适用性人才。选择彝医药科研、临床基础较好的院校,进行高学历人才的定向培养。实行师带徒制度,选定专业技术人员到民间与名老彝医学习医术两到三年,传承彝医药精髓。对彝医药学徒在就业政策上给与倾斜,可择优安排到医院、科研所工作。争取彝医进入国家医师考试体系,解决彝医执业合法身份问题,提高彝医待遇和社会地位。通过培养,形成彝医老中青人才梯队团队,增加彝医从业队伍人数。
7 重视彝族文化保护传承
要保护彝族的语言和文字。由于彝族与其它民族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很多人选择了使用普通话和英语,忽视了彝语的学习。但是彝文与彝语是传承彝族医药学的根本途径。建议开设汉语、彝语双语小学,从小培养使用彝文的人才,有利于彝医药人才的培养。重视民族风俗的传承和民族节日的纪念。建立彝族医药文化自信,在彝族聚居区中小学开展彝族医药常识普及与识药教学等工作。
彝族医药有鲜明的民族医学特色,为本民族的繁衍生息和西南各族人民的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彝族医药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运用与时俱进的方式创新发展,利用科技手段进行挖掘提升,最终目的是为了能更好的服务于人类健康。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