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学子北大放光彩
据了解,2014年5月4日是“五四运动”95周年纪念日,同时也是北京大学116周年校庆日。而作为展现北大学生风采的重要活动之一,彝族学子在民族文化艺术节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彝族争光添彩。从北大东门进入,穿过一条笔直的路,绕过一座古老的建筑,便看到了一片色彩斑斓的景象,耳边传来了熟悉的音乐,正是少数民族同学们在载歌载舞。12 个展台围成了一个半圆,中间是各少数民族同学的歌舞表演,尽管当天风很大,同学们依旧笑容满面面,热情地尽情地展示着自己民族的文化。入场者由志愿者同学引导,拿着一张制作精美的“通关文牒”。想要通关可不容易,得一个个回答少数民族同学提出的关于其民族文化的问题,回答不通过就不给盖章,回答正确了不仅可通关会有精美小礼品赠送,而集满了12个章,便大略懂得了展出民族的文化,还可以参与总活动的抽奖。活动设计得非常好,很好地吸引了北大师生参与其中。还有不少外国同学参与到彝族同学的“达体舞”中来。而色彩鲜艳颇具特色的彝族服饰,也引得观众们争先与彝族同学们合影互动起来。
活动当天,很多校友回到了燕园,当看到百周年纪念讲堂前有那么多少数民族学生在展演自己的民族文化,都感到非常惊喜。一位93年哲学系毕业的老校友说:“我离开北大很多年了,这次回到母校,看到我的小师弟小师妹们这种青春风采,非常感动。而且我也没想到北大有那么多的少数民族同学,他们都很精通自己的民族文化,并非常乐意展现出来,这便是北大兼容并包精神的体现,母校真的非常让我自豪!”
民族文化艺术节最显眼的展位——入口展位,便是彝族同学的展位。“这算是我的一点私心吧。”提到这个展位的时候,2012级历史专业的佳日一史同学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他说,为了更好地展现彝族文化,他和老乡会的同学们一起熬夜了好几个晚上,把彝族文字、毕摩文化、十月太阳历等都打印成海报张贴出来。
“12个民族里,我们彝族准备的特别充分。我们也给别的民族同学不少帮助,可以说我们彝族展位是这次活动的主力军。”佳日一史介绍道。
据介绍,这次民族文化节共有汉、彝、回、苗、白、藏、维吾尔、哈萨克、蒙古、侗、布依、土家等12个少数民族共132位同学参与举办,历时三个月做了很充分的准备。“我可借了不少博物馆的宝贝来展出呢!”彝族学子瓦扎子昂自豪地说。
“我本身就是少数民族,彝族。在云南,大家对少数民族都有所了解,而到北大读书之后在和同学的交流中发现很多人对少数民族、尤其是西南少数民族都缺乏了解,对云南也缺乏了解,会问我们云南是不是需要骑大象上学,这让我哭笑不得,所以我一直打算举办一场文化节活动,为同学老师提供一个了解少数民族、了解彝族学子的渠道。”谈到为什么要举办此次艺术节的时候,佳日一史这么说道,“当我跟彝族同胞们们聊到这个想法时,大家都很支持,而我和其他少数民族同学一聊,更是不谋而合,所以我们就很快组成了组委会,把这个活动做了起来。”
尽管活动已经非常精彩,佳日一史还是觉得不甚满意。“本来我们打算在展屋里展出的,可是由于今天风太大,没能弄起来,很多准备好的东西都不能展出,舞台也没能搭建,我们的节目都能没能上台。可以说我们的准备有大半都没能展示出来。”阿斯牛牛餐厅对本次活动的支持与指导让同学们很感动,其他学校彝族同学、其他民族同学也给了他们很大的支持。
在北京大学读书的彝族学子人数不多,仅有20来个。其中很多因为彝语方言的差异不能很好沟通,但只要提到共同的身份——彝人,都会非常骄傲。北京大学的彝族学子正计划加强与其他学校彝族学子之间的联系,定期做一些活动,将大学生所学知识运用到家乡建设中去。“以前每个假期我都会组织北大同学到云南进行实践调研和支教活动,以便于让更多的人认识彝族,并试着利用北大学子的专业知识帮助云南。上次我们就去昆明、丽江、寻甸进行了水危机调查,并形成了一份报告;而我们也多次到云南宁蒗县进行支教交流,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与肯定。最近我们也在注意北京大学学子回家乡工作难的问题,多方收集资料,努力建立起彝族地区企业、政府与北大学子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让北大的学生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并实现为家乡作贡献的愿望,也为彝族地区各机关单位提供一些高质量的人才。而且我们也会参与到北大在彝族地区招生的工作,希望可以帮助更多的学弟学妹圆了北大梦。”佳日一史说道。
人物链接:佳日一史,北京大学2012级本科生,云南丽江人,彝族。201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云南师大附中,并被北京大学录取。现任北京大学云南东盟青年人才促进会会长,“第一届北京大学民族文化艺术节”发起人、负责人。邮箱:jiariyishi@126.com。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