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社会.发展 Yi Society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发展 > 彝乡教育

农村娃 线上学舞蹈——云南师宗县堵杂村的彝族双胞胎姐妹每天都挺忙

作者:杨文明 叶传增 发布时间:2020-02-19 原出处:人民网 点赞+(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zimei.jpgz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图为陈思琪(右)、陈思怡姐妹在家中客厅练习舞蹈。杨雪霏摄z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核心阅读:z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农村孩子的这个假期是怎么过的?云南的一对姐妹每天都很充实。家里安了宽带,喜欢的舞蹈课搬到了线上,不仅自己跟着专业老师一起训练,还带动了家里的爸爸妈妈也动了起来。z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现在,有兴趣学习课外知识和技能的农村孩子越来越多。未来,各种教育资源会不断扩展到偏远山区,让更多孩子尽情追逐自己的梦想。z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虽然出不了门,但是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啊。”面对延长的假期,9岁的彝族双胞胎陈思琪、陈思怡并没有让自己闲下来。这对农村姐妹白天写作业,晚上练习舞蹈,充分利用线上资源,让假期不虚度。z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重新规划学习和生活,适应非常假期z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思琪姐妹住在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雄壁镇堵杂村。尽管这个村子离县城较远,但在昆明务工的妈妈看城里的孩子都多才多艺,便在去年帮她们在县里的舞蹈培训学校报了名,姐妹俩从此和舞蹈结缘。z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放寒假前,舞蹈老师说过完年就要我们去县里的舞蹈学校学习跳舞,还发微信告诉了妈妈。春节那天老师又发微信,说寒假的舞蹈课延期了,提醒我们尽量少出门。”知道消息,渴望面对大镜子、跟小伙伴一起跳舞的姐妹俩多少有些失落。z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寒暑假是舞蹈培训班的招生旺季。按照计划,舞蹈培训学校会在每年寒暑假安排10—15天的假期课程,专门邀请外地的专业老师来给孩子上集训课。“集训课能帮助孩子们快速提升能力、增长新知识。比如我们特别邀请外教来教拉丁舞班的孩子,除了能学到国际上一些比较流行的舞步,还能顺便学习英语。”舞蹈老师张凯林说。z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不管什么舞蹈,要是长期不练就会回功,意味着很多基本功又得重头学一遍,更不用说进步了。”张凯林告诉记者,受疫情影响,不仅孩子们的计划被打乱,他们的舞蹈培训学校也要承担一定损失。z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整个师宗县城,所有线下的艺术、文化类培训活动都已经停课。对于停课举措,张凯林表示支持:“情况特殊,安全第一。”z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孩子们原本规划好的假期生活也需要重新安排。“总不能一直吃饱了睡,睡醒了吃吧。”陈思琪说,假期除了有家人陪伴,更希望能过得充实,“还是想学跳舞!”z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把舞蹈教室搬到线上,效果让人惊喜z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月就有舞蹈考级,长期不练,孩子们到时候过不了可咋办?”z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张凯林所在舞蹈学校也在想办法。他们试着制定了详细的线上训练教学计划,每位老师会将体能训练和舞蹈基本步训练的内容以文字或视频的形式发到家长微信群,供孩子们参考,孩子们再将各自的练习过程和成果反馈到微信群。z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每位老师都会在群里有针对性地答疑指导、提出建议,并且做好打卡记录,连续打卡10天的学生还会有小礼物。”张凯林说。z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其实,这也是他们头一次使用线上打卡训练。起初,老师们并不看好,甚至担心能否持续下去,毕竟孩子们的舞蹈理解水平、自控能力参差不齐。但出乎意料的是,不仅孩子们很积极,很多家长也一起加入了练习舞蹈的行列。“我们曾经计划通过举办亲子表演的方式让家长了解舞蹈,没想到这回的微信打卡,就已经吸引家长主动参加了。”张凯林说,线上打卡的效果令大家很惊喜。z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陈思琪家也是这样。现在每天打卡的不只是姐妹俩,爸爸妈妈没法出去打工,晚上也会跟着一起跳一跳,“这个春节,是我们全家待在一起最久的一次。”z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老师说,一天不练舞自己知道,两天不练舞老师知道,一个月不练舞,就得从头开始!这下就算是过年,我们也能在家里自己练舞了。”说这话时,陈思琪有几分自豪和开心。z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开心源自与小伙伴的对照。村里几乎家家都装了宽带,陈思琪会跟小伙伴们在线上聊天,“他们窝在家里玩手机的时间,我拿来练习舞蹈。”z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不管练习效果怎么样,舞蹈打卡最起码能保证每天一个小时的锻炼时间,有助于提高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张凯林说。z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更多农村娃走近艺术,变化正在发生z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实际上,像陈思琪姐妹这样的孩子并非个例。“这两年,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开始接受艺术教育。”张凯林介绍,师宗县高良乡、五龙乡、龙庆乡是3个偏远乡镇,几年前,家长们还会觉得学艺术没用,学跳舞就是浪费钱。当时乡镇开办了舞蹈兴趣班,但最终还是没坚持下去。z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现在不一样了,即便每周路上来回要花三四个小时,这几个偏远乡镇的学生家长,也愿意把孩子送到县城舞蹈学校来学舞蹈。”张凯林说,随着越来越多年轻家长外出务工,偏远山区艺术教育的意识也在逐渐改变。z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以前,为了不影响文化课成绩,不少孩子到了初中就不再上舞蹈课了;现在不少家长越来越看重孩子的综合素质,也更加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愿意让孩子试试除了学习以外的特长爱好。”作为舞蹈老师,这些变化,张凯林都看在眼里。z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这儿有两个比较特殊的孩子。一个是五龙乡的,学校每两周放一次假,放假时家长会带着孩子坐一个半小时的客车来上课,跟我们提出在乡镇开设舞蹈班的建议,还告诉我们现在乡镇很大一部分家长都支持孩子学舞蹈;另外一个是停了3年舞蹈课后又回来上课的初三学生。”张凯林说,偏远山区和高年级孩子的家长开始注重孩子的艺术教育,不仅对艺术培训学校来说像是迎来了春天,更是孩子们的春天。z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去年开始,张凯林所在的舞蹈学校尝试在附近乡镇开设分校,下一步,他们打算将艺术教育扩展到偏远山区,“要是到时候报名人数不多,我们就争取先把线上课程开起来,”张凯林说,“舞蹈带给孩子的不仅是健康,还有自信和自律,希望更多农村孩子能像思琪思怡姐妹俩,接受专业的舞蹈训练,享受舞蹈带来的快乐。”z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