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伦敦男装周:中国非遗文化绽放国际时尚舞台
(6月10日,伦敦)6月9日是中国第二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就在这一天,中国的非遗技艺不仅走出了国门,还走进了时尚圈,通过与时尚单品结合,首次亮相于同一天开幕的2018伦敦男装周街头,掀起了一股中国非遗时尚潮流。
腰间一圈长窄苗族蜡染织带,给金发碧眼的英伦男模染上一丝古朴却又不失灵动;俏皮的女模领口一朵手工刺绣“小山花”,给今夏爆款小白T绣上了属于彝族的神秘瑰丽……当临摹大自然的中国传统手工技艺邂逅今夏最流行的时尚单品,碰撞出精妙而独具韵味的魅力,成为2018伦敦男装周街头一道独特闪耀的风景。
来自British Fashion Council的高层代表Jenico Preston表示,这些非遗单品“让人迸发前所未有的时尚灵感”!非遗技艺在伦敦男装周的亮相,刷新了国内外时尚界对中国的非遗文化的认知,为非遗手工技艺的传承和活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伦敦男装周街拍,非遗与英伦时尚碰撞
从输血到造血
十九大以来,??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脉即国脉,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根基。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让许许多多的民间手工技艺重新焕发璀璨的光彩。
然而,非遗技艺的传承,不能仅仅靠外界的长期“输血”实现活化。最好的传承,是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知晓、了解和尊重非遗。最好的活化,是传承人和手艺人的技艺获得市场的认可,让他们从市场中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支持。
从云南彝族来到伦敦男装周的彝綉传承人罗珺表示:“每个彝族女孩都会彝綉。如果能够让彝族女孩留在家乡,通过彝绣也能有稳定的订单和收入,她们就不会外出打工,既能让彝綉后继有人,也能照顾好家里的老人和孩子。”
中国绣娘现身伦敦男装周,感受现代时尚设计
因此,如何赋能这些非遗技艺的传承人和手艺人,如何培育非遗技艺相关的市场,如何让消费者爱上有着精湛绝妙且经过历史沉淀的手工技艺产品,成为了非遗技艺保护和传承的核心课题。非遗文化的传承需要新思路,新手段。
越民族,越时尚
在伦敦男装周期间,许多年轻的英国本土设计师对彝绣、苗绣、蜡染的精湛工艺及其时尚潜力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国外年轻设计师对中国非遗传统手工艺充满浓厚兴趣
来自贵州织金苗族的苗绣和蜡染手艺人杨林先惊喜地说到,“我从小就跟着妈妈学习苗绣和蜡染。我以前觉得这是我们苗族的一种文化和传统,却从没想过我做的这些蜡染织带,也能放在一顶非常时髦的羊毛毡帽上,那么多伦敦街头潮人喜欢!”
带着两位非遗手艺人和非遗时尚单品来到2018伦敦男装周的“唯爱工坊”,就是一个以时尚撬动非遗产业链,实现活化非遗手工艺,改善女性非遗技艺匠人的生活为目标的电商平台。该平台携手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目前已经在中国建立了十个“妈妈制造合作社”,并组织了国内外时尚设计师前往贵州织金、云南楚雄、海南陵水等多地探访和采风。通过实地采风,撷取灵感,更符合消费者时尚品位的非遗产品被设计和生产出来。而通过与时尚设计的频繁互动,非遗技艺者也可以了解和把握消费者的品味与喜好,让非遗元素有机会成为风尚。
来自彝族和苗族的绣娘向中外来宾展示精湛的传统非遗手工技艺
撬动非遗时尚产业链
而在下游端,“唯爱工坊”补贴非遗时尚单品在社交媒体上展示、推广,在电商售卖与物流配送,让非遗时尚通过互联网流行起来。对此,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助理南静表示:“我们很高兴地看到,经过一年的努力,非遗手工艺产业链已见雏形,这将会为面临生存压力的非遗手工匠人,特别是像从事蜡染、刺绣的女性匠人,留在家乡更好地传承手艺,同时帮助这些女性手工艺匠人改善生活质量。”2018年5月份,贵州织金县苗族蜡染阿妈通过唯爱工坊平台获得了年度蜡染生产订单,预计将为她们带来1000万元的劳动收入。
当然,非遗时尚产业链的构建,路漫漫其修远兮,还需要有更多来自商业、公益组织、时尚设计领域加入,帮助非遗手工艺人在承续传统的同时,在时尚品位、生产质量与效率等方面能够得到提升。
非遗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记载着历史的厚重与工匠精神的坚持。它应该在每个时代和我们的生活中焕发新的活力和价值,成为人们美好生活的一部分。以时尚的方式让非遗千年之美流行起来,它的传承必然变得灵动而恒久。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