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人物 Yi People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文化传承人

余学光:来自武定发窝山品大永西村的国家级彝族酒歌传承人

作者:朱建学 发布时间:2023-06-11 原出处:微信公众号-​动而不迷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余学光,男,彝族,1956年7月15日出生,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发窝乡山品村委会大永西村人,国家级彝族民歌(彝族酒歌)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出版过《彝族酒歌》专辑。
N7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gx01.jpgN7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2018年5月8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总共1082人,其中包括15位彝族非遗项目传承人,他们是目前彝族在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上知识最丰富、技艺最精湛的优秀代表,其中武定县就有两个。武定县罗婺彝族酒歌传承人余学光、彝族刺绣传承人普玉珍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N7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gx02.jpgN7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掌握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知识和精湛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代表性人物。N7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gx03.jpgN7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确定,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令第45号)有关规定,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建设,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按照《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工作的通知》(办非遗函〔2015〕537号)的要求,经各地申报、专家组初评、社会公示、评审委员会审议等程序,文化和旅游部最终确定。N7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gx04.jpgN7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0年6月,经云南省文化厅、省民委批准,余学光被命名为云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此前,余学光先后被命名为州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N7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gx05.jpgN7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武定彝族酒歌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

彝族酒歌是武定彝族一种古老的民歌艺术,是罗婺武定特定历史时期彝族生活的“活化石”。2008年6月,武定彝族酒歌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武定彝族酒歌也因此成为了武定民族文化的一大品牌,成为了武定旅游文化的一张魅力的名片。N7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gx06.jpgN7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武定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东北部,是历史上雄冠云南乌蛮“三十七部之首”的罗婺部住地,因而又称为罗婺故里。因其悠久的历史和瑰丽的文化,被誉为“迤东彝族文之最高区”。这里的彝族人民,称之为火一样的民族,而火一样的民族也有着火一样的热情。N7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gx07.jpgN7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酒歌是武定彝族一种古老的民歌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主要流行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境内。N7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gx08.jpgN7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汉人贵在茶,彝人贵在酒,饮酒而歌,便有了武定彝族酒歌。武定彝族酒歌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有着上千年的传唱历程,是武定彝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象征。在武定县境内,有着纳罗、乃苏、密切等6大彝族支系,而彝族酒歌也成为了彝族各支系之间交流沟通,促进友谊的重要桥梁。N7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gx09.jpgN7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武定彝族酒歌以口语的形式展现,酒歌内容丰富,含有历史、农耕、祭祀、宗教、饮食等诸多文化内涵,它包含了彝族人民礼尚往来、民族迁徙、风俗习性等文化信息,为研究彝族文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N7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gx10.jpgN7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武定彝族酒歌有“挪衣”、“道嘎”、“起除挪衣八”、“命熬”、“起除”、“早除”、“南嘎”、“所稳切答除”之分,其中“挪衣”意为听古代流传的歌,其内容比较古老,多以历史、传说为题材;“道嘎”意指用清楚易懂的语言唱小调,其内容多为格言、警句;“起除挪衣八”意为将“嫁调”与“挪衣”合在一起,即将宫调式和商调式二者有机统一;“命熬”中的“命”为诗,“熬”为见,“命熬”意即唱起歌词如同眼见一样,其内容多为叙事诗;“起除”即“嫁调”,其曲调有一百四十余首,歌词不固定;“早除”是歌颂的调子,多表现祝贺、赞美、恭维等内容;“南嘎”属对唱形式,有时也有齐唱;“所稳切答除”系贵宾敬酒调,它曲调很多,有特定的歌词,以《祝酒歌》、《迎客调》等为代表。N7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gx11.jpgN7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酒歌演唱时一般不用任何器具伴奏,祭祀酒歌专以树叶、羊皮鼓、法铃伴奏,而在庄重的迎宾场合则会采用月琴、大三弦、大号、地筒等乐器伴奏,风格粗犷、热情、奔放。N7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gx12.jpgN7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酒歌是彝族各支系密切交流的重要手段,它承载着彝族社会生活、历史传说、风俗民情、伦理观念等多方面的内容,语言形象生动,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充分体现出彝族人民的民族智慧和艺术才能,为古代彝族音乐、礼俗、社会生活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文献。N7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gx13.jpgN7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享有武定彝族酒歌王美誉的民间艺人

余学光生于1956年7月15日,是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发窝乡山品村委会大永西村人。N7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gx14.jpgN7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余学光从小便从祖辈那里对酒歌耳濡目染,15岁开始学唱彝族酒歌、民歌。他说:“我们家兄弟姐妹多,小学毕业后我就不读书了,跟着爷爷、舅舅、妈妈学唱酒歌,会唱以后,就跟着村里的老人们到一些喜庆场合给大家唱”。N7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gx15.jpgN7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后来,余学光拜民间艺人李天富为师,熟练掌握彝族酒歌“挪衣”“道嘎”“气除挪衣”“命熬”“气除”“造除”“南嘎”“所稳切答除”等8个类别的演唱。N7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gx16.jpgN7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魂在酒里,情在酒歌中。每逢朋友来家里做客,余学光总要端着土碗,向客人放声高歌。一方水土造就了他高亢的嗓音,潜移默化中他传承了这种与生俱来的天籁之音。慢慢地,社会各界很多人都认识了这个彝族汉子,认识了他的歌。余学光说,最多的一天唱了90多首。N7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gx17.jpgN7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余学光介绍,彝族酒歌已有700余年的历史,从古时口口相传至今,多在宾客来时及喜庆节日上演唱,一边唱,一边敬酒,歌词质朴直白,多为即兴创作,内容都与喜庆和祝福有关,曲调多样、优美动听,反映了彝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和文化习俗。N7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gx18.jpgN7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家人有句俗话说:不会跳舞的只有老牛,不会唱歌的只有木头,我就是喜欢唱酒歌,从小就唱到现在,它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余学光说,经常唱酒歌,可以让人快乐、心情舒畅,越发年轻。现在,他已经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酒歌、民歌传承人,专门曾出版过《彝族酒歌》专辑,让彝族酒歌散发更广阔的魅力。N7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gx19.jpgN7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老表端酒喝,阿表妹端酒喝,喜欢呢,也要喝,不喜欢也要喝……管你喜欢不喜欢也要喝。”这首被称为“全世界最霸道的敬酒歌”,唱翻了一巢人。余学光在武定享有彝族酒歌王的美誉,是众多酒歌民间艺人的代表。N7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以传播传承武定彝族酒歌为己任

彝族酒歌在当地彝族民歌中占有重要地位。彝族酒歌是武定一带彝族民歌的一个宽泛的名称。N7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gx21.jpgN7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武定罗婺彝族村寨,流传着丰富多彩的民族区域文化,尤以彝族酒歌最具特色,在众多的酒歌民间艺人中,又以余学光为代表。在武定,每逢娶亲嫁女、起房盖屋、喜庆丰收、节日庆典时,都能听到余学光的彝族酒歌,他身着彝族服饰,怀抱月琴,一边弹奏,一边唱着彝族酒歌……N7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gx22.jpgN7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爱唱歌也爱喝酒,他们把厚重的彝族文化酿成无尽的欢笑,把火一样的热情融入酒杯。每当宾客来临、亲朋好友欢聚一堂时,彝家人都会端起酒杯,唱起彝族酒歌。在武定彝族,小锅酒和米酒是必备的待客饮品,其自酿的小锅酒味道纯正,香甜醇厚,并且家家都酿酒,人人能喝酒。在这种独特的酒文化之中,独具一格的彝族酒歌应运而生。N7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gx23.jpgN7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好客喜酒,热情洋溢。在长期的生产生活积累中,武定酒歌成为彝族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融入到血脉之中。彝族酒歌《管你喜欢不喜欢都要喝》被称为“最霸气的酒歌”:“阿老表端酒喝,阿表妹端酒喝,喜欢呢,也要喝,不喜欢也要喝……管你喜欢不喜欢也要喝。”如此霸气的酒歌,想必每个到彝家山寨的人都不好意思推辞,一定会举起酒杯,作豪爽状一饮而尽。N7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gx24.jpgN7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酒歌是自己民族的东西,一定要传承下去。”传唱彝族酒歌达50多年的云南省武定县发窝乡山品村彝族农民、国家级彝族酒歌传承人余学光道出了心里话。N7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今,余学光作为彝族酒歌的非遗项目传承人,除却自身的歌唱爱好之外,多了一项培养彝族酒歌传承人的任务和使命。“县文化馆在县城开办彝族彝语彝文古歌培训班,我都会去给学员们上课,教他们唱酒歌、民歌,给他们讲讲彝族酒歌的渊源。”余学光说。N7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gx25.jpgN7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余学光每年都要培养三四名徒弟,收徒是有讲究的,说得清彝族历史和酒歌渊源的人才有可能入选。不仅如此,余学光还经常到学校去给学生们上课,让孩子们从小就学习了解彝族酒歌文化。上课之余,余学光也会和一些唱酒歌的老艺人交流,相互学习,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和创新。N7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面对彝族酒歌、民歌的传承与发展,余学光说:“酒歌传承,要从孩子入手,要让酒歌进校园、进课堂。我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收集整理彝族酒歌、民歌,把它们作为酒歌进校园的教材,大概需要准备100首,现在已经整理完成了90首,还差10首。孩子们学习酒歌要有课本,这样才能学得好。”N7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gx20.jpgN7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了传播传承武定彝族酒歌,余学光专门曾出版了《彝族酒歌》专辑。2010年至今,余学光举办30多期彝族酒歌培训班,参训人数达1100多人,目前收徒27人。他收集整理的117首酒歌,已制作成光碟和教材,为保护传承彝族酒歌作出了积极贡献。N7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作者:朱建学,武定县乡村振兴局。本文图片由余学光提供。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