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成立“彝族之家” 嘉宾意外收到“英雄带”
【摘要】为帮助在浙江温岭务工的彝族同胞更好地融入当地人的生产生活,促进民族团结,6月14日上午,在30多名彝族兄弟姐妹的共同见证下,温岭市松门镇“彝族之家”正式挂牌成立,这也是温岭市成立的首个专门服务于彝族群众的社会组织。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6月15日讯(浙江在线通讯员 江文辉)为帮助在浙江温岭务工的彝族同胞更好地融入当地人的生产生活,促进民族团结,6月14日上午,在30多名彝族兄弟姐妹的共同见证下,温岭市松门镇“彝族之家”正式挂牌成立,这也是温岭市成立的首个专门服务于彝族群众的社会组织。
据统计,目前在松门一带务工的彝族同胞有500多人,他们主要在当地的船厂、冷冻厂的船台或是车间一线工作,比较辛苦。尽管他们在为当地的经济发展默默奉献着青春与汗水,但由于受地域文化差异、教育程度等因素影响,他们很难真正融入当地人的生产生活。特别是一些在船厂里务工的彝族兄弟,他们时常还会碰到包工头“耍赖”情况,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不和谐。
松门镇百草园俱乐部老板庄道斌与彝族人接触紧密,不仅仅是因为他的俱乐部里的老师有彝族人,更主要的是他对彝族这个少数民族特别感兴趣。在前两届的彝族火把节中,他都积极支持吉他老师阿扭什古去办好彝族人特有的传统节日。
“与这帮彝族兄弟接触下来后,我切身感受到他们这个民族的豪爽、质朴、团结,这也正是我愿意去帮助彝族兄弟的原因。前段时间,有好几个彝族兄弟告诉我,他们在船厂里累死累活的,工资不高不算,还经常被拖欠,有些人待不下去了,加上对找工作失去信心,就在松门这里混,造成很不好的影响,所以,我也想着帮助这些人解决就业问题,让他们能够在这里安居乐业。”庄道斌告诉笔者说。
庄道斌的想法,与松门镇党委统战委员王永华的想法不谋而合,他们都想着为少数民族群众做点什么。经过共同探讨,他们觉得先给彝族人搭建一个沟通的平台,这样建立相互信任后,可以激活民族工作的神经末梢,以“家”的理念服务于松门范围内的彝族群众。
“彝族之家成立以后,我们将通过彝族之家微信群、彝族之家活动室、海韵松门微信平台等渠道,并利用政府资源,为他们提供一些公益的培训,劳动力就业介绍,所以这一次成立仪式,我们还邀请了镇里的总工会、团委、妇联、关工委等群团组织,一起来帮助彝族群众,让他们安居乐业。”王永华介绍说。
在当天的成立仪式上,镇里还专门制作了“连心卡”分发给彝族兄弟,上面印有各个单位的联系电话及彝族之家的联系人,保证大家碰到困难时都能随时联系上。此后,彝族兄弟姐妹还跳起家乡特有的民族舞蹈——达休舞,还唱起了歌曲《妈妈》,吹起彝族古老的竹器,共同庆祝彝族之家的成立。
就在大家觉得成立仪式就要结束时,阿扭什古的举动让在座的嘉宾们感到非常意外。只见他忙拿出准备好的“英雄带”,送给与会的各位嘉宾。“此时此刻,我太激动了,也特别的开心,这里的政府领导及爱心人士这么关心我们彝族兄弟,太感动了。”他说。
据了解,佩戴“英雄带”、披上“擦耳瓦”,这在彝族的风俗中,算是对大恩人最高的致敬和礼遇,如若谁获赠其中任一件礼品,将是无上的荣耀和莫大的光荣。
作为这个彝族之家的负责人,阿扭什古有很多的想法。“接下来,我要把彝族最传统、最大的一个节日——火把节给举办起来,我们之前也举办了两届,今年有了这个彝族之家的平台,我相信能够办得更好,尽量让每一个彝族同胞过上像在老家一样的火把节。”阿扭什古信心满满地说。
他说,除了火把节,还想成立一家彝族的“家庭微修公司”,为当地群众提供便民服务,这样即可解决彝族青年的就业问题,又可从长远发展看,保证他们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另外,彝族人热爱生活,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但到了这里,很多青年人都逐渐忘了老家的民俗,所以,他想借助彝族之家这个平台,通过举办一些公益培训,如乐器、唱歌、舞蹈等,来丰富彝族朋友的业余生活,让他们也可以感受到老家的温情,真正能把心给定下来,安居乐业。
在成立仪式上,温岭市民宗局副局长陈连平希望在温岭的彝族兄弟要借助这个彝族之家的平台,认真学习党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成为党和政府民族工作的“发言人”,成为宣传政策法规的“大课堂”,成为反映彝族等少数民族同胞意见和诉求的“代言人”,成为党和政府筹划民族工作的“参谋长”。
据了解,为做好少数民族的服务工作,温岭市民宗局出台了《关于加大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扶持力度》的相关文件,并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工作主题,以“构建服务网络、完善保障机制、加大帮扶力度、丰富活动载体”为切入点,进一步密切联系少数民族群众,推进和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切实帮助低收入少数民族创收致富。
活动的最后,阿扭什古用彝族语言再次表达了对大家的关心和帮助。“卡沙沙,仔莫格利。”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