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社会.发展 Yi Society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发展 > 彝乡要闻

石屏丨彝绣:铺就巾帼致富锦绣之路

作者:赵丽槐 杨子双 等 发布时间:2023-09-24 原出处:​百家号-云南网 点赞+(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一穿、一绕、一拉,绣娘们忙着穿针引线,一块块精美的绣片跃然指尖;打板师傅手握长尺测量、划线,修裁着衣服的版型,熨烫师傅持着熨斗,将最终的成衣熨烫平整……位于龙朋镇的西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生产厂房内一派忙碌景象,大家各司其职,绣着各自的幸福梦。8W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hipin1.jpg

西嫫公司生产车间的绣娘正在缝制衣服

“从2006年开始,我就会做些耳环、手链等彝绣小饰品卖,一直到2014年在昆明成立了这家公司,现在已经开了三家门店。”西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石玉琼回忆起自己的创业经历,感慨万千。2020年,石玉琼回乡办起彝绣服装工厂,主营高级成衣定制,一件服装价格几千元至上万元不等。“三年来我们前前后后培训了500多名绣娘,每年能为每位绣娘创收5万元。”从最初“小打小闹”的个人作坊到如今年产值四五千万的“前店后厂”,石玉琼用实际行动传承着花腰彝绣,同时为彝乡妇女开拓了一条增收渠道。8W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hipin2.jpg

石玉琼正在查看工人熨烫衣服

彝族花腰刺绣历史久远,图案色彩丰富,皆是美好的寓意和象征,其刺绣品多以传统服饰、花背衫为主。为了让花腰彝绣走出大山、走向世界,巧手的绣娘们如今会制作小香包、钱包、手提包、镜框装饰画图、桌布、座垫、绣花鞋、喜鹊帽、手机套等实用性和艺术性兼具的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8W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hipin3.jpg

彝族传统服饰

“一根丝线连起千万农村妇女,一颗针头绣出一片大好产业”。近年来,石屏县积极探索“巧手脱贫”新路子,逐步形成“背着娃,绣着花,既赚钱,又养家”的居家就业模式,刺绣产业“从无到有”,渐成规模。8W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要发展刺绣产业,绣娘是关键。县妇联牵头,通过拍摄花腰刺绣文化专题片,举办相关活动,进一步扩大花腰彝刺绣文化的影响力,深化广大妇女对手工刺绣的艺术和产业价值的认知。同时,深入哨冲、龙武等乡镇开展专题调研,摸清花腰彝妇女的生产、生活状况以及花腰彝刺绣产业发展现状,寻找花腰彝刺绣女能手,并组织外出参观考察学习,从转变思想认识入手,动员吸引广大妇女通过居家灵活就业的方式积极参与到刺绣产业中。8W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hipin4.jpg

精美的彝绣作品

有了绣娘,但刺绣工艺达不到客户要求怎么办?县妇联“照单送菜”制定“培训清单”,精心设计刺绣技法、刺绣材料应用、刺绣图案配色、文创产品开发等刺绣专业培训课程,辅之电商培训相关课程,组织绣艺专家、刺绣传承人、电商培训专业教师,采取集中辅导、现场操作、分类培训等形式,将刺绣培训的课堂搬到村子里,将刺绣技术送到家门口,围绕各村妇女的短板弱项,精准培训绣娘800余人,筑牢刺绣产业发展的人才基础。8W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人才有了,技艺提升了,按照“合作社+公司+绣娘”“统一订单,分散加工,统一收购”等经营模式,将千家万户变成刺绣产业生产车间, 家厂结合的方式把生产工序化整为零,实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群的目标,闯出了一条助推巾帼致富的锦绣之路。8W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hipin5.jpg

彝族妇女正在探讨刺绣技法

针脚起落、丝线盘旋,对美好生活的希冀始于针起,归于一张张幸福满足的笑脸。如今,石屏县彝绣产品已形成彩妆系列、芳香系列、服饰系列、日用品系列、装饰画系列等9大类120小类,成立刺绣专业合作社2个,联动企业7个,巾帼扶贫车间3个,多功能绣艺展厅1个,带动10000余名妇女参与刺绣产业,其中签约绣娘800余人,签约绣娘人年均可增收6000余元。8WZ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云报全媒体记者 赵丽槐 杨子双 饶勇 杨红川 马喆 黄翘楚 李文诗)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