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攻坚拔寨头阵 ——三宝彝族乡成立攻坚拔寨“尖刀班”首日冲锋记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今晚,我们来就是想像一家人一样,听听大家的心里话,是为什么不想搬?是有什么顾虑?大家说出来,我们共同商量。”,三宝彝族乡党委书记张天军一开场,就询问起大家对易地扶贫搬迁的看法。
干塘村下万组是三宝彝族乡唯一的整寨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现居住42户210人,主要为扶贫户。受限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极为不便,全组经济基础薄弱,信息闭塞,是全县最边远、落后的民族聚居村寨之一。
2016年4月25日下午5点,三宝彝族乡攻坚拔寨“尖刀班”成立。晚上7点半,“尖刀班”全体成员乘车至干塘村上万组,然后步行2公里山路到下万组,与在家的村民进行座谈,共同商议易地搬迁事宜,宣传易地扶贫搬迁的优惠政策。
由于群众整体文化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故土难舍的情绪较重,全乡攻坚拔寨任务重,阻力大,工作进展缓慢。针对这些现状,三宝彝族乡党委、政府与县政协帮扶包保人员、“五人小组”、干塘村两委共同成立“尖刀班”,目的在于在攻坚拔寨的主战场上冲锋在前,最终实现整寨搬迁,实现脱贫一批。
村民杨绍修妻子说:我们这个寨子都不愿搬,我们就觉得我们寨子好,哪里都没有我们这里好住。
村民杨金海:搬去和人家住,房子都连在一起的,我们苗族老人过世后的风俗就没有办法搞了,很多老人都不愿去。
组长杨洪文说,像有的人家人口多,房子小,得到的补助多,应该愿意搬;有的人家大房大屋,人口少,得到的补助少,而且盖房子欠一大笔钱,搬走了更欠的多,肯定不愿搬了。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和顾虑,场面嘈杂。张天军耐心地听着大家的话,不时起身给大家递烟,还不时就某一个笑话与大家一起笑着。当场面安静下来,他拿起一本《晴隆县易地扶贫搬迁共商明白卡》不慌不忙地说,“这样,我先给大家讲一讲县里的优惠政策”,他话音稍微提高了一点。“建房或者购房补助上,建档立卡贫困户每人补助2万元,如果签订了搬迁及旧房拆除复垦协议的,按期拆除旧房的,每人奖励1万5千元。”。
组长杨洪文说,像有的人家人口多,房子小,得到的补助多,应该愿意搬;有的人家大房大屋,人口少,得到的补助少,而且盖房子欠一大笔钱,搬走了更欠的多,肯定不愿搬了。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的原则,就是应搬尽搬,该搬多少就搬多少。张天军回答。
这时,县政协帮扶干部姜文明站起身说,我给大家算一笔账好不好?“如果你们中的一家有四口人,每人3万5千元,一共是14万,按照每人20平方米和每平方米1500元标准,你家买了80平方米的一套住房,购房花费12万……”
“但是现在装修贵得很啊”,人群中有人喊出这句话。姜文明立即回答,这个大家不用担心,政府已经把你家房子简易装修好,给大家刮好瓷粉、搞好水泥地板,安装好水、电、电视网络,甚至连卫生间都搞好了,剩下2万元就是你们自己的。
你们觉得这样的政策好不好?张天军接过话问起大家。
“好是好,就怕不晓得真不真哦”?
“真不真,我们可以到现场看嘛!”,“尖刀班”副班长朱永坤说。
我们下万寨子搬迁的目的地是沙子镇、晴隆县城和兴义市区,大家可以自主选择,如果大家想去看了再决定,我们乡里可以免费带大家去实地看一看,大家决定好不好?张天军说到这里,村民杨朝云此时插了一句:要搬肯定要搬兴义嘛!
为了鼓励大家优先选择搬到兴义市区安置,对在规定时间内搬迁到需要入住并拆除旧房的,县政府给予每户1万元的奖励。但是,没有在规定时间内搬迁的就不予奖励,张天军接着说。
“我们没有文化,搬到城里以后,没有活路做,没有收入,吃饭都“老火”哦”,村民杨金明说出来他的顾虑。
副班长谭启荣是干塘村的包村干部,对于这样的顾虑体会很深,由于没有文化、没有技能,这类群众的生活水平始终无法改善。他立即接过杨金明的话,“你们不用担心,政府在这方面已经想到了解决办法,等你们搬迁到安置点后,有关部门会对你们进行技能培训,让你们学的一门技术,帮助你们找工作,还要给你们每人1000元的一次性奖励”。
“对于我们这些非扶贫户的搬迁户,有些是可以自主创业的,政府在这方面也有优惠政策,比如给你们办理贴息贷款,帮助你们去做生意。”,谭启荣的话给予了这部分人群初步的信心。
今年80多岁的杨老最放不下的是自家的土地,他担心搬走了后土地被没收了,被别人拿去种了。
“尖刀班”成员刘江尚一番话让杨老消除了自己的心结。刘江尚给杨老解释了政策,“对于搬迁户25度以上的坡耕地和15-25度水源地保护区,全部纳入退耕还林,适合栽树的就栽树,适合种果树的就种果树,政府按政策一亩补助1200元,现有的林地由乡政府统一管护;对于25度以下的耕地,政府组织保底流转。”。
“一句话,该是你的就是你的。”,“尖刀班”成员王箭是干塘村主任,他的一句话让大家更相信这些都是真的。
“尖刀班”成员杨碧芬当地人,作为一位女性从小就感受了上学的艰难。以前我们在这个地方读书太苦,一天两次爬坡下坎,又累又脏,现在想想都觉得难熬。只是,当时我们没有好的条件、好的环境,所以工作了以后想方设法、省吃俭用都要花几十万在县城买房,就是想让自己“娃娃”能在城里读书,读好书,不要像我们那时一样受罪。”,她由衷而发,现在你们用这样的机会住到城里,你们都不愿去?你们还希望自己的子子孙孙都生活在这里?还要像我们一样吃亏受罪?你们愿意看着自己的子子孙孙吃穿不如外面的同龄人?如果是这样,你们的子子孙孙会怎么看待你们?一连五问,场面瞬间静下来了。
心灵的触动是一波一波的震撼。
转眼,已是晚上11点。在这场纷杂的“共商”中,有五户人家表示愿意搬迁。
在回来的路上,张天军对“尖刀班”全体人员说,攻坚拔寨,归根结底就是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我们必须积极作为、全力以赴、冲锋在前,一次思想工作不到位,就跑十次,十次不行,就跑一百次,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讲政策,讲团结,思想动员工作要多做、做好、做通。同时,我们要敢闯敢干、勇于担当、不甘落后、勇于争先,才能打好头阵。
回去的路上一直爬坡。深夜里,汗水在冷风的吹拂下,显得幽凉。首战告捷,五户人家同意搬迁坚定了“尖刀班”攻坚拔寨的决心。
回去的这段路不长,“尖刀班”所乘的车就在前方,就像攻坚的希望在不远的前方。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