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社会.发展 Yi Society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发展 > 彝乡发展

彝族“火把”燃烧中国农民艺术节

作者:唐冬梅 发布时间:2010-06-23 原出处:人民日报 点赞+(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

 00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0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近日,云南省楚雄市市长袁鹏一行带着彝族人民特有的“火把”到北京中国农民艺术节,为本来已经很火的农民艺术盛会再添了一把特色之火!袁鹏在楚雄推介会上介绍,火把节自汉唐起已沿袭一千多年。火把节一般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历时三天。00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他说,有关火把节的传说较为普遍的是:远古的时候,天上的一个大力士和地上的一个大力士摔跤,天上的大力士被地上的大力士战胜,狼狈地逃到天上,在天神面前搬弄是非,于是天神不分青红皂白,迁怒于人间,派遣大量的害虫到地上糟蹋庄稼,危害人民,人民点燃火把到田间驱除虫害,战胜了天神,这天正好是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彝族人民把这天定为火把节。00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关于火把节的来历,袁鹏说,路南一带彝族传说,古时有个魔玉残酷迫害百姓,群众无可忍受,便群起而攻之。但魔王堡垒久攻不克,于是改为用羊群火攻,即在每只羊的双角和后腿绑上火把,驱羊进攻,结果获胜,人们为了纪念这次斗争胜利,乃于每年夏历六月二十四日耍火把相庆,由此形成了火把节。白族传说与此不同,光绪《昆明县志》载:“汉之时有夷妇阿南,其夫为人所杀,南誓不从贼,即以是日(六月二十四日)赴火死,国人哀之,因此为会。”00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把节对彝族来讲就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所有节日中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在整个的节日过程中所有的彝家,人不做饭,只吃肉、喝酒。肉叫“砣砣肉”是剁成一块块的猪肉或羊肉煮熟,沾上盐和辣椒粉吃。酒叫“杆杆酒”:用细竹子掏空了杆子插在酿好的米酒中吸着喝。00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过火把节时,一到夜晚,各村寨即点燃火把,炬火散布游动于田野山乡,颇为壮观。彝民用火炬照田,占岁丰收。民间传说,过火把节是要引谷穗出来看火把,耍火把是为了扑灭秧苗的病虫害。节日期间,有的地方要杀猪宰牛祭神;有的地方每户要抱一只鸡到田里去祭“田公地母”。民间认为,火把可以驱鬼除邪,故点燃火把后要挨家挨户走,边走边往火把上撒松香,谓此为“送祟”。火把节期间还有各种社交文化娱乐活动,各村寨举行唱歌、跳舞、赛马、斗牛、斗羊、摔跤、射箭、拔河、打秋千等。路南石林圭山一带的斗牛、摔跤比赛尤为闻名。斗牛前,各村寨要选出代表参加,并将经挑选的膘肥体壮的牛牵到会场,群众身着节日盛装前来观看。届时由一有威望的人宣布比赛开始,于是锣鼓喧天,长号齐鸣,鞭炮震耳,一对对男女青年在赛场四周弹起大三弦,跳起欢乐的舞蹈。在万众欢腾中,参赛者将一头头滚瓜溜圆、体大角尖的公牛牵入会场,接受裁判员的检验过目。裁判员一声令下,主人按照事先选择的对手,将牛放出,任其格斗。凶猛的公牛扬蹄翘角,向对方冲去,角对角地顶挖,直到将对方斗败为止。优胜者可获得场边标杆上挂着的球形彩红。斗羊是最好玩的,羊的前半身都被剪去了羊毛,只留下后半身和尾巴。00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把节期间另一项重要比赛是摔跤。参赛者身穿短裤,赤膊上阵。开始时互相拥抱,以示友好。裁判员一声令下,便相扑角力,奋勇拼搏,最后以把对方摔倒、双肩着地为胜。比赛场面极为壮观。一处摔跤,八方相聚,盛装的群众从四面围观,欢呼喝采。小伙子们背着大三弦,带着竹笛;姑娘们背着自己精心绣制的花挂包,赛前赛后,奏起欢乐的乐曲,跳起欢乐的舞蹈,使比赛充满热烈的气氛。00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把节又是青年男女交往,选择配偶的良好机会。节日期间,他们共举火把为嬉,并欢聚于山间田野,举行簧火晚会。青年男女在篝火下相互弹唱,尽情歌舞,彻夜不息,从中寻求自己心爱的对象。斗牛比赛中的优胜者和摔跤能手,往往成为姑娘们所追求和爱慕的人。火把节从每年的农历6月24日开始,举行3天的点燃火把仪式。00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天“都载”意思是“迎火” 这一天,村村寨寨都会打牛宰羊杀猪,以酒肉敬神祭祖,共同分享欢乐和幸福。“大富人家杀牛过节,中富人家宰羊过节,贫穷人家杀鸡过节,孤汉煮鸡蛋过节,寡妇也要做荞粑海椒汤过节”,不分贫富贵贱,各尽所能。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点燃圣火,由毕摩(祭司)诵经祭火。然后,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会从老人手里接过用蒿杆扎成的火把,游走于房前屋后、田边地角,以示驱除病魔灾难。00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天“都格”意思是“赞火” 这一天,是火把节里最热闹的一天。彝家男女老少身着盛装,从各村寨聚集到山野场坝,举行各式各样的传统活动。00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小伙们赛马、摔跤、唱歌、斗牛、斗羊、斗鸡,姑娘们身着美丽的衣裳,唱起动人的情歌,跳起“朵洛荷”。00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袁鹏特别介绍说,火把节是眼睛的节日,在这样的日子里,当然得盛装出席。彝族服饰种类繁多,不仅有地区、年龄、盛装、常装之分,而且品种丰富。彝族女子与男子的服饰色调基本相同,喜用红、黄、黑三色。这些辉映着彝族文化的绚丽服饰,在火把节里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穿行在你的周围。00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0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儿女在记者会大门口跳舞迎接出席记者会的代表

  火把节期间最为刺激的莫过于彝族民间竞技活动。竞技,是力量与技巧的角逐。在这种角逐中,彝族民间形成了赛马、斗牛、摔跤等风格独特的各种竞技项目。00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三天”都撒”意思是送火 送火仪式是整个彝族火把节的高潮。当天色开始黯淡的时候,人们点燃干蒿扎成的火把,排成长长的队伍,手持火把,高声放歌,在田野山岗、竞相奔走。最后人们将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围着数米高火焰的柴堆,跳起欢乐的”达体舞”,释放着一年的欢情与热烈,场面极其壮观。00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0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记者会现场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