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彝家山村摆依寨旧貌换新颜 越变越美丽
走进峨山彝族自治县双江街道宝山村委会摆依寨,只见绿树环绕,座座房屋掩映在蓝天白云下,让人倍感清爽。如今的摆依寨,已从最初落后的彝族寨子,逐渐蜕变成一个富有彝族特色的新型农村。
百年彝村 五大难题阻发展
摆依寨,彝语“西戈待”(近音),意为“树桩林”,是峨山县双江街道宝山村委会一个典型的彝族山村,现有96户人家371人。立在村口的石碑记载,摆依寨发源于清顺治年间,已有400多年的村史。
摆依寨作为百年村寨,在发展的时候面临着很多问题,村中一半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村里长期生活的大多是老弱妇孺。由于自然、历史等原因,摆依寨基础设施薄弱,存在出行难、上学难、就医难、吃水难等问题。农民增收渠道窄,增收困难;村道路况差,没有一个停放车辆的场所;村庄人口密度大,民居建筑破旧,群众居住条件差;集体经济困难,无力筹资修建村庄道路,改变村庄破旧面貌;对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认识不足,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停留在原有的表现形式,没有转换为经济发展的优势。全村面临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层次不高、村民基本素质不强、基层组织领富能力不足、基本民生改善不够五大难题。
三年建设 旧貌换新颜
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和帮助下,峨山县委、县政府按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的要求科学规划,以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产业建设、基本素质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基本民生建设、基层示范建设等“六基工程”建设为主线,着力破解制约摆依寨发展的五大难题;以重产业建富裕之村、重民生建幸福之村、重基础建秀美之村、重特色建示范之村、重素质建魅力之村、重组织建活力之村的“六重六建”为抓手建设乡村,3年(2013年至2015年)累计投入资金1881.78万元。
摆依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包含40余个项目,其中民生保障工程包含科技文化活动室、综合文体活动广场、风貌改造、道路整治、改厕、人畜分离、绿化亮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15项。围绕村民吃、住、行、休闲的方方面面,科学规划村庄,村内道路全部得到硬化,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户户通电率达到100%,广播电视信号、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实现了全覆盖,综合文体活动广场配套10套健身器材,成立民间文艺表演队4支83人,改厕、人畜分离,全面推广联户包段、联户清扫、联户保洁和垃圾集中处理的“三联一集中”保洁模式,营造干净卫生、整洁有序、安全健康、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改变村庄脏、乱、差的面貌,人居环境大有改观。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学巩固率均为100%;村委会设有一个医疗卫生室,有乡村医生3人;有科普学习场所和文化活动场所,设置专门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专栏,并对近100面墙体人工绘制彝族太阳、花鼓、牛头等图腾图案。
由于村子已有400多年历史,村内原有房屋已显破败,通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整个村子看起来焕然一新,各种设施齐全,村容整洁。以前村里都是小块小块的灰土地,有人想跳舞只能在灰土地上,现在即使像祭龙节这样的节日,综合文体活动广场都容纳得下。
如今的摆依寨,随处可见干净整洁的青石板路和一幅幅充满彝家民俗风情的墙体绘画,小村已旧貌换新颜。
因地制宜 发展特色农业
为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2012年,摆依寨开始调整产业结构,实施了以小水窖、小水池、田间机耕路等为主的烟水配套工程,发展水源涵养林,种植竹子、核桃等经济林果,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在原有的1240亩竹子、694亩核桃基础上,“房后林”扩种竹子600亩、核桃160亩、旱冬瓜120亩、金丝小枣127.9亩。
金丝小枣种植户柏家跃:
2014年我家响应村委会号召,放弃原本种的玉米和蚕豆,搭建了2亩的大棚种植金丝小枣。经过三年的精心培育,2017年金丝小枣终于上市,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个头较大的每斤卖到20元,我家两亩地总收入达1万元,相比之前种玉米、蚕豆收入高多了。
借助易峨高绿色产业经济带建设的契机,摆依寨种植金丝小枣127.9亩,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打下了良好基础。柏光跃介绍,2017年摆依寨金丝小枣首次上市,以每斤10―20元的价格出售,全寨总收入200余万元。
传承传统 发展民族手工艺
在摆依寨,从七八十岁的老人到十一二岁的小姑娘,个个都会彝族刺绣。据考证,峨山彝绣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78岁的施玉萍是摆依寨年纪最大的绣娘,年纪虽大,却丝毫不影响她穿针引线,刺花绣鸟。“大概十二三岁时,我看到大嫂在绣花,觉得有趣,便开始学习刺绣。”施玉萍说,不管是什么花样她都精通,六十多年来,她教会了300多人刺绣,将彝绣传承给一代又一代人。
在摆依寨彝族刺绣文化传习馆里,绣娘们手工刺绣的衣服、抱枕等绣品一一展示开来,现在已形成了一个产业。目前,寨内有30余户人家接收刺绣订单,村委会在农闲时,统一接收一些工厂送来的订单,并将订单分发至绣娘手上,绣娘利用闲暇时间完成工厂定制的花样。摆依寨彝族刺绣文化传习馆的开办,不仅打造出独具彝族特色的彝绣品牌,还提升了农村妇女的综合素质,拓宽了妇女的就业门路。
为加大彝族服饰、刺绣等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摆依寨成立了峨山妼萨啦民族传统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以“公司+协会+绣手”的方式,探索彝族手工刺绣股份制发展模式。2015年8月9日,在第二届“云南十大刺绣名村”评选颁奖仪式上,摆依寨荣获“云南十大刺绣名村”称号。
如今,摆依寨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示范效应日益凸显,相继被省、市、县电视台和报纸报道,还吸引了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关注。
(来源:玉溪市旅游发展委官方微信)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