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社会.发展 Yi Society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发展 > 彝乡发展

马边 | 策马扬鞭齐奋进 山水彝乡幸福来

作者:方方 发布时间:2019-12-08 原出处:乐山日报 点赞+(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未标题-7.jpgv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烟峰田园新寨v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地处小凉山腹地的马边,山高路陡,自然地理条件“先天不足”,几十代马边人在岁月的磨砺中艰难前行,物质生活、精神水平长期落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四川省深度贫困县,一顶顶“穷帽”成为背负在山水彝乡马边群众身上的沉重束缚,想挣脱,力不从心;想奋起,步履维艰。再高的山也要去攀,再难的路也要去走。面对贫困,马边人从未放弃过斗争。
v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脱贫攻坚号角吹响,马边上下齐心,内外同向,聚焦“头等大事”,策马扬鞭,高歌奋进,下足绣花功夫,抓实补短提升,在做好精准扶贫中筑牢彝区小康根基,全力以赴摘“穷帽”,精耕细作绘出新生活。马边连续五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脱贫攻坚先进县。预计2019年底,马边95个省定贫困村、10190户43686名贫困人口成功实现脱贫退出。v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8.jpgv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马边县城夜景 v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9.jpgv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云雾山茶v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同心  不辱使命不负牵挂v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脱贫攻坚怎样扶、谁来扶?”“脱贫之后如何持续增收?”……念兹在兹,唯此为大。马边彝族自治县委、县政府围绕“脱贫奔康 跨越发展”主题,紧盯创建全国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示范县目标,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精准发力,决战贫困,力拔穷根。v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全县建立起科学作战体系,构建起党委政府主导的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全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36名县领导挂联包片,90个部门联乡包村、2714名干部职工帮扶联系1019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38000余户非建档立卡贫困户。落实“三个一线、三优先三保障一挂钩”,推行帮扶工作“5必访”和“123456”工作法;村(社区)全部派出第一书记,组建工作队、成立工作站,实施村村行、组组走、户户见,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实现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v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马边的脱贫也凝聚着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省市纪委监委和各级机关的持续关心,凝聚着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峨眉山市等兄弟县区的热忱帮扶,凝聚着中国旅游集团、华西医院、四川省电力公司等企事业单位的倾囊倾力。v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中纪委的帮扶下,马边有了“白马”变“金马”的美丽故事,告别稻草床、三锅庄、露天厕的白马村村民,整体搬迁到交通便利、邻近场镇的开阔地带兴建新村,为祝贺新生活的开始,将村名改为寓意吉祥的“金马”。在越城区的帮扶下,“边货入城”,来自马边的乌金猪肉、土鸡鸭、土鸡蛋、天麻、小花生、茶叶、猕猴桃、柑橘等特色产品和充满彝族特色的器皿、绣品等“马边造”走出大山,落户绍兴繁华之地。一曲《绣花功》,唱出彝家女儿脱贫奔康、传承文化的新面貌,也唱出帮扶部门、企业的真心真情真用心……v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10.jpgv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下溪珍珠桥猕猴桃 v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11.jpgv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仁沐新高速马边支线石梁高架桥段v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齐力  天堑变通途青山变金山v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脱贫攻坚,不是一个村脱贫,一个人致富,而是要携手挥别贫困,信心满满奔向幸福未来。v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面对交通、产业、住房、教育、医疗……一系列短板弱项,马边全县不等不靠,齐心齐力,补短强基,共斩穷根,共筑新生。规划者科学规划,建设者奋力施工,援建者倾情助力,马边的脱贫攻坚路向着美好扎实延伸。v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在马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是其曾经的真实写照。围绕建设扶贫路,马边部署开展交通“三年大会战”,加快“两高速、七通道”及“四好农村公路”建设,畅通与相邻区县的外联通道,改造绿色高效的县际交通,助力民生发展,加快实施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联户路建设。仁沐新高速公路马边支线段施工井然,贯穿马边南北的乐西高速绘就“蓝图”,马边人周德建发出期盼已久的感慨:“马边终于有了高速路,梦想真的即将变为现实。” 7条干线公路的启动,马边路网“打通经脉”,即将摆脱灾情面前的“孤岛”威胁。200多公里新改建的村组公路,极大疏通了山区道路 “毛细血管”,让长期“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深山生态猕猴桃、竹笋等优质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入广阔市场,拓宽贫困群众致富路。v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的着力重点。立足县情,马边确立“6+X+6”扶贫产业发展体系,推进区域连片开发与群众增收整体联动,特色产业遍布山乡田野。目前,全县已建成有机绿茶基地22.5万亩、优质猕猴桃基地8000亩,青梅基地30000亩,中药材基地35000亩,冷水鱼养殖100亩。产业扶贫资金效力勃发,创新“公司+基地+专合组织+农户”运作模式,搭建群众六大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受益全覆盖。成功创建国家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成功打造“秀美马边”公共区域农产品品牌,马边商品“触电”升级。实施“春风送岗”工程,引导劳动力转移、建设“扶贫车间”,将就业机会搬到群众家门口,充分配置农村公益性岗位7423人,努力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创建省级旅游示范村5个,特色民宿、美丽乡村逐一“绽放”。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7718元增加到2019年(预计)的12483元,位居全省低收入区县第一名。v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家是中国人最深的羁绊。专注群众住房条件改善,马边将群众安全住房建设与乡村振兴、生态环保有机结合,完成彝家新寨、易地扶贫搬迁、土地增减挂钩和农村破旧房改造24000余户,“烟雨高峰——烟峰新寨””“云上苗岭——玛瑙苗寨”“灵秀无双——两河口”等170余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美丽新村跃然眼前,马边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提升,家成为最温暖的归宿。v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实施义教均衡工程,全面推行“三免一补”、营养午餐,全县中小学和“一村一幼”规范化建设100%达标;实施彝区“9+3”免费职业教育,深化与中央民大附中、西南民族大学的游学模式,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推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县人民医院嵌合型医联体建设,华西医院马边医院正式挂牌,成功实施国内首例5G+AI远程消化内镜诊断;全县20个乡镇卫生院全部达标,为所有贫困人口全额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和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发放各类医疗救助金7231.9万元,让贫困群众基本医疗有保障。整合涉农资金13亿元,兜底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实现饮水安全、用电安全、村村通广播电视和通信网络……勠力同心,家园振兴。v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12.jpgv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新村里的第一场婚礼v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13.jpgv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马边第一中学大课间活动v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共进  甩掉陋习新风日盛v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攻坚不仅是补齐硬短板,也要抓实软短板。马边积极开展精神脱贫,让群众从精神上立起来,从精气神上“嗨起来”,变被动救济为主动脱贫,提高自主脱贫能力,实现高质量脱贫。v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马边在全县开展青少年教育促进奖励、劳动收入奖励、妇女儿童健康促进奖励、文明新风奖励、脱贫堡垒奖励、履行责任义务奖励六大脱贫攻坚奋进激励工作。奋进激励政策以思想扶贫为载体,分类施策,积极解决部分贫困群众脱贫主体思想认识不到位、内生动力缺乏等问题,转变脱贫攻坚中出现的“上热、下冷”“干部热、群众冷”等现象,引导贫困群众转变思想、砥砺奋进、主动脱贫。在政策“打动”下,劳动乡柏香村十组村民陈贵熬重拾被贫困磨掉的信心,打碎得过且过的“迷梦”,把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v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建设乡光辉村七组,满山绿油油的果树让这个昔日无人问津的小村落正在发生着可喜变化。在致富能人柳际富、卢顺利的打造下,曾经的荒山荒坡成为充满希望的田野。这让以为一辈子只能眼巴巴看着别人过好日子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舒练军,有了“在本村有地、自己又有力气,怎么好意思耍起什么都不干”的自觉,开始“大干一场”。在一个个能人的示范带动下,马边群众明白“穷不一定是懒,但懒一定会穷”的道理,撸起袖子加油干,靠自己的不断努力过好日子。v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精神扶贫,不仅正面激励,也要反面鞭策。马边积极探索出台政策,对患上“思想倦怠病”的“老油条”进行“歇帮”,从反面激发群众动起来、干起来,把日子过得更好。脱贫后觉得“日子好过了”的老河坝乡桃溪村一组建档立卡贫困户张华银成了老牌客。村里为他和其他20余名明显存在思想懈怠等问题的困难群众开设思想转化学习班,进行集中教育引导,让他红了脸、出了汗,想法有了转变,一天到晚从过去打牌“忙不完”变为了现在干活“搞不赢”,每天过得扎扎实实,收入也看着涨。v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用事实促触动,马边的精神脱贫极大激发起贫困群众脱贫意志。乔进双梅奋发图强,从一名彝族农村姑娘成长为带领群众发展“彝绣”产业的致富“领头雁”,还被选举为全国人大代表;飞来横祸压不倒,李财燕从贫困户变成致富领路人;李英门由“懒汉”变成种猪配种技术能手,成为脱贫攻坚典型;阿洛夫门单腿挑起全家人幸福,用坚强和奋进书写不屈人生……一位位朴实的马边人,用勤劳和汗水,一次又一次践行着“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v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本文原载于《乐山日报》   作者:记者/方方   图/何为v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