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杜日哈:“我们走上富裕路”
“立下愚公移山智,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国人民作出的的庄严承诺。
在举国上下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的时代浪潮中,涌现出一个个生动、励志的脱贫故事,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着脱贫攻坚正能量,用自己的幸福生活绘画着一幅美丽和谐的动人画卷......
马处哈桃园新村
2020年1月1日,冬日的暖阳穿透了厚厚的云层雾气,照在雷波县马处哈桃园新村的坝子上。早起的村民们晒着温暖的太阳聚在一起聊天谈笑,话题中更多的是感叹脱贫攻坚为生活带来的变化。有太多幸福的故事,在这个易地扶贫移民新村里,不断被演绎和讲述着。
阿杜日哈的幸福生活
“我们现在真幸福,想着以前我们还在马处哈居住时,生活真的太苦了。”阿杜日哈在谈话中回忆过去的事。“马处哈”原是一个多悬崖、不通路、严重缺水的边远山村,近百户人靠山而居,阿杜日哈在这里生活了半辈子,曾做梦也想能够走出去,能够到外边打工,想给几个孩子更好的教育条件……但长久以来的贫困,能得到一座处在交通方便、人口众多、产业发达地区的房子,是遥不可及的梦。
“我的大儿子学习很好,以前我看着他晚上用煤油灯读书写字,觉得特别的心疼,那时没有电,更没有水,一条窄窄的、只能通过一个人的悬崖,我们走了好多好多年……”阿杜日哈回忆,在枯水季节,她经常凌晨四五点就背着水桶走两三公里的山路到小山泉打水,而需要卖粮食换钱或买生活用品时,到莫红乡赶场,更是天没亮就要“下街”,到晚上九、十点钟才能背着东西返回;土地的贫瘠,广种薄收,洋芋玉米只能吃饱;一到生病时,根本没办法及时就医……种种让人心酸而又真实发生过的故事,让阿杜日哈记忆犹新。
而如今,漂亮的桃园新村活动坝子左边,一栋带着院坝的两层小楼便是阿杜日哈美丽的新家,房间里的整洁、干净让人觉得舒适,茶几上摆着几盆鲜艳的装饰花品,把屋子映衬得温馨和睦。墙的正中,一幅习近平总书记的肖像海报一尘不染,阿杜日哈说:“我每天都要擦一遍总书记的肖像,因为我对党和政府有着很深的感激之情。”
自脱贫攻坚全面启动以来,易地扶贫搬迁在雷波如火如荼的开展着,2017年9月,在政策的引领下,阿杜日哈一家人搬离了偏远破败的故居,来到了雷波县交通最便利、资源最丰富、产业最发达的大镇汶水“马处哈桃园新村”居住,同样名叫“马处哈”,却是截然不同的美丽新村,宽敞的路面绕山盘桓、平坦的活动广场人声鼎沸、整齐排列的楼房小屋安全舒适、村民们脸上的喜气洋洋,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满足和对未来的期待。
扶贫搬迁为当地群众带来的,不仅仅是一处安全舒适的住所,区位的改变同时也改变了产业的发展,改变了医疗卫生条件,改变了子女教育的短板问题,更改变了贫困群众致富的思路,逐渐从贫困变得富裕。“我的丈夫通过培训学会了电工,现在在广东打工,一年收入有八九万元。去年回来还买了摩托车和大彩电。我们已经走上富裕路了。”阿杜日哈说,丈夫的收入让家庭改变了贫困面貌,而自己也被安排了公益岗位,同时发展集体经济,种桃树、打竹笋,让家庭得到长久而稳定的收入保障。
“我以前不会做家务,自从搬过来以后,每天我都要打扫两次,让家里保持干净整洁。”她说,党和政府给了如此幸福的生活,如果再像过去一样家里乱糟糟,那就对不起党和政府的关心,对不起各党员干部的帮扶。
据了解,马处哈桃园新村共集中安置了马处哈、九口、达觉三个极度贫困村部分贫困群众。原来,3个村彼此相邻,坐落在大山深处,因土层浅薄,土地贫瘠,农作物产量低,村民们过着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生活,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村内不通公路、没有安全饮水、学校、卫生室和通信网络,村民没有安全住房。最远的一个村下山到S307省道边要走7个小时。村民们介绍说,卖100斤玉米,请人背到山下,运费至少要200元,而100斤玉米只卖100多元。
脱贫攻坚启动以来,雷波县根据3个村群众生存困难的实际情况,决定将其全部易地扶贫整体搬迁到汶水镇集中安置。相关部门立即整合资金5833多万元,在省内外党政部门以及三峡集团公司大力帮扶下,三个村共138户村民易地移民搬迁到汶水镇汶水村新建马处哈桃园新村。
为了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驻村干部向群众灌输新思想、新理念,邀请职业学校老师进村对村民进行种植玉米、洋芋、果树和养殖家禽家畜以及汽修、厨师、挖掘机、电焊等技能培训,为每户至少培养一个技术能人,通过技术务工,改变了当地群众的收入结构,奠定了坚实的脱贫基础。
本文来源于《凉山日报》 作者:徐箭明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