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社会.发展 Yi Society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发展 > 彝乡发展

阿妹戚托:大山里的“非遗”助搬迁群众稳得住

作者:王丽 齐健 向定杰 发布时间:2020-06-17 原出处:新华网 点赞+(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阿妹戚托”,是彝族姑娘出嫁时跳的一种原生态舞蹈。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的阿妹戚托小镇,因这种舞蹈而得名。每天晚上,只要不下雨,小镇的金门广场上就有一群盛装的“姑娘”,围着篝火“踏地为节、以足传情”,欢快的阿妹戚托舞点燃游客的热情。
yk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妹戚托嘞,阿妹戚托嘞……”这种原生态舞蹈没有旋转大跳等高难度动作,但要求上百名舞者步调一致、换脚灵活、配合默契、心心相通,被誉为“东方踢踏舞”,2014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yk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111.jpgyk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月9日,晴隆县阿妹戚托艺术团团长文安梅(中)在领舞。新华社记者 向定杰 摄
yk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广场上这群跳舞的“姑娘”,大多数是易地扶贫搬迁到这里的群众。2018年,贵州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的晴隆县三宝彝族乡,整乡搬迁到县城边的新家园。yk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6岁的王幺妹是原三宝乡三宝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搬到阿妹戚托小镇,全家5口人分得一套100平方米的二层新房。她白天在小镇打扫卫生,每月有1800元收入,晚上7点到9点去广场跳舞,每月又有1000元收入。yk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王幺妹丈夫去年因病去世,82岁的婆婆跟她住,儿子在浙江打工,女儿嫁去了遵义。平常只有婆媳二人在家,楼上的两间房交给一家公司经营民宿,一年能收入6000元租金。yk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艺术团招人,群众的报名热情很高,像王幺妹这样的群众演员,阿妹戚托艺术团里有100名,分别来自100个易地扶贫搬迁户,是从500多人里挑选出的。”晴隆县二十四道拐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彬说,组织“阿妹戚托”表演,既可以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又能增加搬迁群众收入。yk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除了跳舞演出、选择公益性岗位,搬迁群众还可以选择去附近的三宝产业园上班,或是利用政府免费提供的商铺创业。从三宝乡搬到阿妹戚托小镇的群众共有1315户6231人,目前户均就业达2.7人。yk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222.jpgyk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月9日,群众在阿妹戚托小镇的金门广场上跳舞(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吴斯洋 摄yk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4岁开始学“阿妹戚托”、跳了20年舞的晴隆县阿妹戚托艺术团团长文安梅说:“没想到现在阿妹戚托能帮我们增收,还逐渐成了小镇的文化符号。”yk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阿妹戚托小镇,浓郁的苗族、彝族文化符号记载着少数民族搬迁群众的“乡愁”。依山而建的“牛头山”“虎头山”上,褐墙灰瓦、花窗雕栏的安置房错落有致。就在不久前,阿妹戚托小镇通过了4A级景区初评。正如“阿妹戚托”的寓意——“告诫族人要勤俭持家、敬老爱幼,家道才能兴旺”,从大山里搬迁出来的群众正用他们的双手双脚创造新生活。yk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新华社记者王丽、齐健、向定杰yk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k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