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社会.发展 Yi Society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发展 > 彝乡发展

武定白路镇:彝寨处处欢歌笑语

作者:​李绍德 李建梅 发布时间:2021-04-24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谷雨节,走进武定县白路镇,大地上空万里无云,彝家村寨里,处处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勤劳的彝族人民头顶着烈日,有的在田间忙着理烟墒、有的在摘豌豆,脱贫摘帽后彝家人毫不松劲,在继续巩固脱贫成果的同时,全力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处处显得生机勃勃……
Cv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田野间,一辆辆载满农副产品的车辆在铺设整齐的村通公路上来回穿梭;蓝天白云下,一座座装修别致的小洋楼鳞次栉比,太阳能、彩钢瓦在春日的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彝族农民群众的脸庞时刻挂着灿烂的笑容——这是4月20日,笔者到白路镇彝家村组的所见所闻,无不令人欣喜,催人奋进。Cv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座落在大山脚下的古黑村委会,80%以上都是彝族、傈僳族,村党总支书记胡朝能是省级彝族酒歌传承人,这里常年活跃着一支自发组织的由20多人组成的业余文艺演出队,他们自编自导自演自己身边所发生的事,时刻不忘宣传党的富民惠民、精准扶贫政策,他们在村里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利用农村特有的乡土文化资源反映新时期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的巨大变化,开辟出了自己的一片新农村天地。Cv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胡朝能原来是民间艺人,负责全镇彝族传习所工作,经过几年的打造,拿到了《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品牌。对于月琴、二胡、笛子、等彝族传统乐器无不精通,“我们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更新演出内容,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通过典型的实例来熏陶群众致富,改掉陈规陋习,拓展农民群众的致富渠道。”胡朝能艺人说。Cv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自从县上把我们村打造成全县‘新生活、新家园、新风尚’三新示范村后,我们从全村的老人、年轻人中选拔出了有文艺爱好人员组成业余文艺演出队,成立文艺演出队后,每天利用早晚时间在村活动室里编排节目,现在共编排节目达30多个,在节假日期间在村里组织演出,每年至少演出几场,有时演出还多达几十场,吸引县上和外地的专家和客商,还到上海、深圳等演出”村书记胡朝能告诉笔者,如今,村里的节目内容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来丰富,不仅有彝族传统的“毕摩礼仪”、酒歌、哭嫁歌、古歌等表演,还有歌颂党的富民政策“真多栽”(好得很),还有“咪年烧”(很快乐)、还有“打铁”“织布”“翰毡”等原生态的农村生产生活技能表演。“特别是这段时间是农忙季节,村民们白天忙着干活,比较劳累,晚饭过后,组织村民在村活动室开展活动,在一起相互交流致富门路,不仅减轻了村民的身心疲惫,也增进了邻里间的感情。”村民李贵全说。Cv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现在,在古黑村组织一场文艺演出已成时尚,过去偷牛盗马时有发生的不良行为已不复存在,还正真实现了“寓教于乐”,保护了当地的文化遗产,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用村民的话说,酒歌唱得人人心花怒放,唱得封建迷信消烟云散,唱得山区贫穷农民生活火样红,唱得党的政策越来越好,彝族人民的生活就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省级毕摩文化传承人杨绍学掩饰不住内心地说。Cv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作者单位:武定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