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社会.发展 Yi Society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发展 > 彝乡发展

​李绍德:讲好彝州故事 再现罗婺风采

作者:​李绍德 发布时间:2023-08-25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武定县通过举办各种理论培训班,组建县委宣讲团、银发宣讲团、五四宣讲团,深入乡镇、机关、社区、农村开展专题报告,用通俗易懂的例子,民族语言讲解党的二十大报告,用情用力讲好彝州故事 跨越发展再现武定风采。
ML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udingimage001.jpgML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讲好武定脱贫故事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中国扶贫是了不起的人间奇迹,是人类历史上亘古未有的伟大壮举……在脱贫攻坚这一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战斗中,武定县各级干部始终把贫困群众放在心上,用脚行走、用步丈量、用心做事、用情帮扶,在全州脱贫攻坚主战场上生动演绎了‘干部把群众当家人、群众把干部当亲人’的新时代干群‘鱼水关系’……”ML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武定县总人口28.1万人,山区面积广,少数民族人口多。198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国家级贫困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5889户101585人,是全省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也是楚雄州唯一的深度贫困县。而在脱贫攻坚进程中,武定县取得了许多骄人成绩。ML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走进武定县插甸镇老木坝村,球场、文化室、水体景观、广场、路灯等设施一应俱全,全村102户人家,家家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水泥硬化路也通到了家门口,昔日贫穷落后的直过民族傈僳村变成了人人向往的美丽乡村。ML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udingimage005.jpgML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来到狮山镇红土田集中安置区,这里居住着傣、苗、汉、傈僳、彝五个民族,涉及武定县11个乡镇建档立卡贫困户343户、1881人,杞爱芳家位于单元楼的一层,三室两厅一厨一卫两阳台,总面积90.48平方米,总价14万元,当初政府连厨房灶具等一并配置齐全,杞爱芳家自筹1万元便实现了拎包入住。ML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回想起以前老家的生活环境,杞爱芳的脸上顿时没了笑容,她向我们介绍坐在沙发另一端的老人:“这是我妈,原先在老家,头晚八点多钟发病,第二天中午十一点才被拉出来就医,中风耽搁时间太长,最后落下了二级残废,”杞爱芳说,“我们老家是环州乡滔谷村,高山峡谷,下面就是金沙江,那里不通公路,村子到乡镇要走3个多小时,冬天水管爆裂,每天要走半个多小时去背水。”ML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今,那些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地方,村民全部搬迁得了环境优美的搬迁点,过上了美满幸福新生活。ML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udingimage009.jpgML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永武、武昆、武易、武倘高速四通八达,县乡通过柏油路,村组全部实现水泥路,133个建制村公路全部硬化,硬化率达100%;1083个20户以上自然村通公路,通达率达100%;938个20户以上自然村实现道路硬化,硬化率达86.6%。修好一条路,带动一片富。一条接一条硬化好的水泥路,大大增加了村民们“增收”的决心和信心,养殖大户、种植大户层出不穷。ML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全州捧回来4个先进集体,5名先进个人,武定就有1个先进集体,2名先进个人。荣誉的背后凝聚着多少党员干部;驻村工作队员,人民群众的辛勤和汗水。为了这场攻坚战的胜利,李炳祥、李文芝、杨凤霄、李新富四位同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人民永远铭记他们!ML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奋力推进乡村振兴

讲好中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故事,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让更多海外人士了解中国改革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增进对中国的认可和支持,有助于为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营造良好国际舆论环境。ML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udingimage007.jpgML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武定县始终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压倒性工作来抓,着力在巩固、拓展、衔接上下功夫见实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ML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阻断返贫致贫风险。压实“四个不摘”责任,扎实推进“一平台、三机制”四个专项行动,着力实施脱贫攻坚拓展“十八项”工程,健全完善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农村低保纳入8305户14239人,发放低保金4465.6万元、临时救助金1004.9万元、脱贫人口养老金1977.6万元,缴付医疗救助金1091.7万元,3022户11305人“三类人员”风险全消除。ML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有效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投入产业帮扶资金1.54亿元,实施项目32个。278个新型经营主体与脱贫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户均每年获得分红收益860元。落实2151个乡村公共服务岗位、2230个生态护林员岗位补贴。创建扶贫车间22个,吸纳脱贫劳动力257人,专列输送农民工29批次469人。投入资金342万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脱贫人口巩固率达10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2%以上,群众认可度达95%以上,顺利通过州级脱贫攻坚后评估检查。ML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udingimage011.jpgML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抢抓被列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机遇,规划实施乡村振兴“个十百”示范工程。实施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78个,建设高标准农田5.31万亩,完成投资8236万元。村集体经济平均收入达16.4万元,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75%。投入沪滇协作资金5960万元、招行帮扶资金2257万元,实施帮扶项目82个。ML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奏好民族团结最强音

罗婺故里映春晖,民族文化谱新篇。随着民族团结示范县的创建,民族团结之花、进步之花、和谐之花、繁荣之花正在罗婺大地上竞相开放。ML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近年来,武定县文化馆积极推进民族文化建设,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民族文化公共设施逐步完善。武定县通过投资新建图书馆、县文化馆、县宣传文化中心等县级公共文化设施,加快乡镇、村(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基本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文化扶贫设施网络。ML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udingimage017.jpgML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精品民族文化打响文化品牌。通过在县城打造牡丹文化旅游节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在乡镇打造“一乡一节”民族传统节日群众文化品牌,开展歌舞、健身活动等举措,在县域内逐步实现了文化乐民、文化育民。通过拍摄专辑,《武定酒歌》得以传唱全国,成为武定民族文化的亮丽名片。申报非遗保障民族文化传承。武定县文化馆抓好非遗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工作,让武定彝族酒歌为代表的传统民歌能够传唱不衰;让武定彝族服饰为代表的传统技艺能够历久弥新。ML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民族文化产业带动经济发展。武定县省级非遗传承人普玉珍从事彝族服饰制作20多年来,成立了“雄冠彝绣协会”,将产品销售至全国各地,带动了彝族刺绣产业迅速发展。根艺、石雕、盆景业也涌现一批等方面艺术创作骨干,从业人员1000余人,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ML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截至目前,该县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个、“国家级和谐寺观教堂”1所,“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32个、“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5个、“省级和谐寺观教堂”4所,“州级示范单位”176个、示范基地2个、示范家庭30户。2022年,全县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综合满意率为97.86%,居全省第一位和全州第一位。ML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沐浴着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光辉,踩着新时代“多彩罗婺·幸福武定”建设的鼓点,民族团结之花在罗婺大地上竞相绽放!如今的罗婺大地,人们的每一句话语都蕴含和流露着温暖与善良,每一次喜庆的活动都能激发出民族团结的火花,全社会维护民族团结的生动景象随处可见,唇齿相依、水乳交融、团结一家亲的和谐民族关系已成为罗婺大地上一道最美的风景线。ML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作者:李绍德,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会员、楚雄州作家协会会员、楚雄州老年书画诗词协会会员,武定县委宣传部通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