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社会.发展 Yi Society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发展 > 彝乡发展

弥渡县栗子园村“乡村绿与群众富”美好融合

作者:杨鹏华 发布时间:2024-01-05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

深冬的弥渡县苴力镇栗子园村,大地的绿意已经褪去,然而在山间、果园和中草药基地里,勤劳的人们正在修剪枝条、疏松土壤。他们忙碌的身影和脸上洋溢的笑容,仿佛在告诉世人,即便是冬日,这块土地依然充满生机与活力。
n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g5.jpg

栗子园村的万寿菊花海

原来,在大理州机关事务管理局的结对帮扶下,通过持续拓宽党建引领绿色生态特色产业之路,村民们的收入逐年增加,家家户户都过上了红红火火的小日子,即使是寒冷的冬日,人们的心中依然充满了感恩、燃烧着热情。n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g4.jpg

栗子园村原生态土鸡蛋

党建引领建联社,从农户变社员到家家有产业。在村党总支的引领下,充分利用栗子园村2.3万亩山林资源优势,按照“一头猪、一头牛、一只鸡、一片果、一棵菜、一味药、一朵花”的“七个一”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布局,依托沪滇协作项目等累计投入产业发展资金2000万元,成立生猪养殖、土鸡养殖、珍禽养殖、水果种植、蔬菜种植、泡核桃种植、中药材种植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由村党总支牵头7个合作社共同组建栗子园村扶贫合作联合社及党支部,由村委会副主任担任联合社理事长,搭建“1+7”农业产业发展新平台。按照“党组织带领致富能人,致富能人带好合作社”,7个合作社因地制宜指导全村709户农户发展不同的种养殖业,加入最适合自家的合作社,通过“一人带一户、一户带一组、一组带一片”,实现了户户有产业、家家稳增收、产业全覆盖的目标。联合社、合作社、村民群众三方成为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709户农户全部变成了扶贫合作联合社的社员,2023年,联社产业销售收入达1600万元,家家户户的钱袋子都鼓了起来。n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g3.jpg

栗子园村的农村互联网超市

合作共赢强联社,“一条龙”服务让群众无忧。联合社采取统一供应种苗、统一生产技术、统一产品标准、统一品牌包装、统一订单销售的“五统一”经营模式,提供生产、加工、销售、技术“一条龙”服务,就近招工用工增加村民劳务收入,按照略高于市场价的标准统一收购农产品,让乡亲们吃下“定心丸”。通过“四议两公开”等民主议事程序,将集体土地、集体资产、集体资金通过入股分红的方式投入联合社经营项目获取收益,实现村集体经济和村民群众双增收。建立“优秀人才+致富能人→合作社负责人→村组后备干部”的人才培养链条,通过产业留人、乡愁留人和项目支持、贷款扶持等措施,吸引本村人才返乡创业,近三年共吸引200余名青年人才回乡发展。成立栗园产业联合工会委员会,将115名情系农村、热爱农业专业合作事业的致富能手吸纳为工会会员,按照“自愿入会、稳步实施”的原则,逐步将全体社员发展成工会会员,通过党建带工建,建立健全交流学习、就业创业、维权服务的平台。n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g2.jpg

栗子园村的农特产品

做强产业兴联社,农文旅融合让道路越走越宽。近三年,共发展重楼、白芨、黄精等中药材450亩,青花椒和万寿菊套种1500亩,荷兰豆种植500亩,经济林果种植1.2万亩,正大生猪养殖年出栏1万头,土鸡年出栏13万羽,肉牛年出栏1000余头。引进色素万寿菊种植加工建设项目,实现年产色素万寿菊颗粒3000吨以上,农户亩均收益3000元。投资300万元建成20万羽优质原种土鸡繁育基地,通过科学化、规范化种鸡养殖保证优质原种土鸡繁育,年供商品土鸡苗超12万羽,年供蛋量达100万枚以上。依托万寿菊花海景观、原生态农产品资源等,打造一条“有鲜果摘、有土鸡抓、有鸡蛋捡、有山菜品、有好戏看、有矿洞探、有亲家访、有花海游”的“八有”生态旅游线路。2023年国庆期间,举办“小河淌水乡愁地·栗园菊花好丰景”丰收节活动,接待县内外游客7000余人,带动联社收入超过8万元,村民地摊经济创收6万余元,“绿色产业+乡村旅游”的道路越走越宽。np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g1.jpg

大理栗园农特产品选销中心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
(大理州机关事务管理局驻栗子园村工作队员  杨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