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县牡丹文化旅游季持续火热
云南省楚雄州武定县牡丹文化旅游季清明假期,春和景明,旅游市场持续火热,共接待游客58437人次,同比增长16.2%。实现旅游收入4802.74万元,同比增长16.2%,通过一幕幕视觉上的盛宴,深切感受到武定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其璀璨缤纷的民族文化魅力。
狮子山牡丹:春日里的视觉盛宴
武定狮子山作为此次清明旅游的热门打卡地,其中,狮子山景区接待游客5441人次,同比增长28.4%,门票收入224105元,同比增长7%。景区内4万余株牡丹在暖阳下肆意绽放,九大色系、百余个品种争奇斗艳,将牡丹园装点得如梦似幻。
游客们漫步在牡丹花丛间,或拍照留念,或与家人朋友谈笑风生,尽情享受着春日的美好。一位来自昆明的游客兴奋地说:“早就听说武定狮子山的牡丹很美,这次趁着清明假期专门过来,真的太震撼了,感觉像走进了一幅油画里。”
随着武定县全力打造“旅居云南 好在武定”品牌,旅居业态在这个清明假期崭露头角。以狮山镇狮山村、大石房村等为代表的旅居点位,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体验慢生活。 武定县不断完善旅居配套设施,提升服务质量,引入社会资本开发出森林康养、温泉度假等多样的旅居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让游客们能够真正“留下来,慢生活”。
清明期间,武定县的本地文化和彝绣、酒歌等非遗文化也大放异彩。武定县清明期间,武定县图书馆举办了“天地清明寄清思”春日祭扫活动和“清明伴读 书香追忆”读书活动。在网红街、明惠路“喜市”布展灯光秀,组织旅游商品展销会。举办武定牡丹文化旅游季“指下生花 国色芳华”彝秀文创产品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展示即T台秀群众文艺演出活动。众多活动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覆盖群众达1.58万人次。
现场绣娘们精湛的彝绣技艺展示,吸引众多游客围观购买。色彩斑斓、针法细腻的绣品,穿在身上的历史记忆、彝族服饰制作已成为上千年历史,成为武定县一张绚丽多姿的文化名片。
夜幕降临,篝火熊熊燃起,当地的彝族同胞们唱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酒歌,游客们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美酒,感受着浓郁的民族风情。歌声、笑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让游客们深入领略到武定独特的文化魅力。
清明假期,一群志愿者成为武定旅游的温暖亮色。在狮子山景区入口,志愿者们耐心为游客指引路线,解答疑问,帮助购票,缓解了游客高峰期的入园压力 。在各个旅居村落,志愿者为初来乍到的游客介绍周边景点、特色活动,让游客快速融入当地生活。武定县在清明假期共发布文化和旅游青年志愿服务项目3个,设立志愿服务点3个,参与服务志愿者146人次,所有志愿者服务长8小时,惠及游客和群众5.8万人次。
这个清明假期,武定县凭借狮子山牡丹、旅居业态以及丰富的非遗文化,给游客们带来了一场难忘的旅行体验。未来,武定县将继续深挖文旅资源,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游客呈现更多的精彩。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李绍德,武定县委宣传部;李福慧,武定县文化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