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乡旅游 Tourism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乡旅游 > 彝区概览

彝绣之乡欲做大做强

作者:彭诗淇 发布时间:2010-12-12 原出处:昆明日报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彝族刺绣图案精美、色彩艳丽,是彝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表述和载体,也是中国传统民族民间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姚县树吾拉彝绣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长征感慨地说,在近几年的制作销售和对外交流中,她深切体会到彝族刺绣品广泛的市场需求,但由于资金短缺及管理人才稀缺,彝绣的市场化推广并不乐观。她表示如果有机会,希望可以通过融资解决企业资金和人才短缺的问题。io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o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绣《开天辟地》色彩绚丽、内容丰富,颇受外国人喜爱。 

  与中国“四大名绣”苏绣、粤绣、湘绣、蜀绣相比,彝绣以红、黄、黑为三大原色,具有技法粗犷、色彩浓烈、集中反映彝族人图腾崇拜、民俗风情等特点。但因彝族人长期生活于偏远山区,彝绣多为彝族人自给自足,商业化运作近些年才兴起。io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以打造“中国彝绣之乡”为契机,2008年,李长征在彝人古镇创办了“长征绣坊”。随后,又在此基础上创建了大姚县树吾拉彝绣厂,整合形成了集技艺传承、文化展示、对外宣传和推广为一体的产业链。目前,该公司已逐渐步入正轨,销售旺季工厂的绣女人数可以达到1000余人。以彝绣为副业,工厂人均增收可以达到1700多元,刺绣已经成为当地农村妇女增收的新亮点。io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于我们本土彝族人学历不太高,整个彝绣行业几乎仅停留在技艺的传承和钻研上,对企业的管理和运作并不在行,高级管理型人才非常稀缺。并且,就楚雄州来看,大多数彝绣小作坊都是零散式经营,规模性公司或工厂并不多,尚未形成影响力。尽管我们公司起步较晚,年销售量仅50余万,但我们非常看好彝绣的发展前景。”李长征告诉记者,她希望通过参加将于本月底举办的“融资昆明—第二届中小企业融资项目对接会”,成功解决企业的资金和人才问题。io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7年,我应邀参加了云南省民间工艺品展会,并被推荐到美国参加了史密森民俗文化节。文化节上,彝绣深深地吸引了众多不同肤色、不同地域人的目光。因为活动现场不能销售,展会结束后,外国友人纷纷到我住宿的宾馆购买绣品。我当时兴奋而备受鼓舞,因为彝绣赢得了国际性赞誉。”io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o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记者走进彝人古镇“长征绣坊”,发现这里的商品琳琅满目:服装、鞋类、挂件、绣片等达到数百种,仅鞋类图案就有17个系列。一幅《开天辟地》标志般悬在梁柱上,讲述着彝族人的起源、兴起与传承,集中反映了彝族人勤劳、勇敢的品质和民族智慧。而长幅《彝族风情》既有彝族青年男女对唱情歌、尽情舞蹈的浪漫场景,又有彝家男耕女织的生活写照,还有悠闲的鹿群和家畜,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卷。io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彝族有句俗语:会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一懂事就会刺绣。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进一步整合彝绣资源,带动更多彝族人脱贫致富,推动彝绣更好地走出云南。”李长征说。ioX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