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亲历:石林申遗记
解说: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热潮,旅游业逐渐兴盛起来。作为当时的新兴产业,全国风名胜区的管理水平亟待提高。于是1990年,建设部在上海同济大学办了一个全国风景名胜区管理干部专业证书班。也正是这个机会,成了云南石林申报世界自然遣产的开篇。
解说:在上海同济大学举办的这期全国风景名胜区管理干部专业证书班里,云南去了的3个人,其中有石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的王槐基。
同期:王槐基 时任石林风景区管理局副局长
快毕业的时候呢,怎么听国家建设部说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这个是个新名词,这个自然遗产有什么条件,有什么标准,申报成功了有什么用处好处,这个不知道,可以说是很茫然的。领导和老师教授们说,这个世界自然遗产,就是大自然留下来的,留给人类的遗产,要进一步的开发利用。老师还特别讲开发是保护性的开发,不是破坏性的开发,就要讲科学性。
解说:参加专业证书班的成员,都是全国各个风景名胜区的领导,对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都很热心。
同期:王槐基 时任石林风景区管理局副局长
九寨沟报,黄山报,峨嵋山报,泰山,黄山这些报,我石林也要报,我石林天下第一奇观。
解说:当时虽然石林已是全国风景名胜区,但真是天下第一奇观吗?这奇观是何时发现,又是何时为人们所知的呢?这就得从民国时期的云南省主席龙云说起。
1931年春天,龙云一行来到距省城昆明以东100来公里的路南县考察。因当时没有公路,返回省城已晚,龙云一行便在当地借住。没想到就这一住,却成了石林开发史上的重大开端。
同期:窦光华 石林彝族自治县原县志办主任
他住在我们石林县的那个有一个彝族村子,叫做乐尔村,地方老百姓给龙云主席就把这个石林的风景介绍以后,龙云听了以后非常有信心,他说怎么这个穷乡僻壤的地方怎么会有那么好的风景,他说明天我一定要去。
解说: 第二天上午,龙云来到李子箐。这里的地质奇观使这位曾到过日本留学、颇有见识的省主席大为吃惊。
同期:刘世生 石林彝族自治县县志办主任
他看到当时那个地方风景特别好,石头比较奇特,认为世界上都没有这么好的东西,所以他就决定要在这个地方建成一个风景区。
解说:龙云返回昆明后不久,就在省务会议上盛赞石林风景之奇美,同时命令省建设厅着手石林旅游区的规划设计。之后修建了五间宫殿式平房,名石林精舍,做招待用;在石林最高处的40.6米的石柱上,修造六角亭一个,取名望峰亭;同时修通并扩宽石林原有的“林间小道”。
同期:刘世生 石林彝族自治县县志办主任
他特别提了石林两个字,由当时的省政府一个下属吧,周钟岳题写。
同期:窦光华 石林彝族自治县原县志办主任
周钟岳这个人非常不简单,是我们边疆白族最优秀的子弟,他学识渊博。
解说:周钟岳是云南剑川县人,早年到日本留学,回国后曾在南京行务院任职,是南京民国政府门楼上“总统府”三字的书写者。
时任龙云副官的周钟岳十分严谨,题写“石林”之前,他先翻阅大量有关典籍,研究了一番路南县的历史,以及石林一词的出处。
同期:刘世生 石林彝族自治县县志办主任
公元前111年,在我们石林这个地方建立了一个县,它的名字叫谈稿县,这个是最早的,现在有2100多年,一直延续下去,到唐朝前期呢,这个县名更改了,就用我们地方民族语言,叫陇堤县。
解说:直到公元1276年,陇堤县改为路南州。路南两字彝语是黑色石头的意思,这个地名就这样沿用下来,所以历史上就把这里的石林称路南石林,也可以理解为“黑色石头的丛林”。
同期:刘世生 石林彝族自治县县志办主任
过去叫州,从民国元年开始就改为路南县,解放以后一直叫路南县,到1956年的时候呢,就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就建立了路南彝族自治县,到1998年根据我们地方发展的需要,经过论证,国务院批准,10月8号批准路南彝族自治县改为石林彝族自治县。
解说: 地名是这样演变来的。那么,石林一词又是出于何时呢?
同期:窦光华 石林彝族自治县原县志办主任
石林最早的记载那是屈原,就在楚辞里边“天问”,屈原怎么说,屈原说“焉有石林”,屈原是怀疑,怎么可能有石林,石头变成森林,这是最早的。再后来就是元代有一部书,叫做《混一方舆胜览》里面提到,他提着的是石门,石门就是现在的乃古石林,它里边也提到石笋神秘,这个烟雨莽苍,气势磅礴,巍巍可观,这是最早记载石林这个地方的文献之一。
解说:到了清康熙五十一年(1721年),《路南州志》才第一次对石林有明确的记载:“石林在州东北,岩高数十仞,攀援始可入,其中怪石森立,如千队万骑,危桅邃窟,若九陌三条,色俱青,嵌结玲珑,寻之莫尽。相传昔人于隆冬遥见石上有李一株,结实鲜红,晚不及取,次日寻之复不见,俗呼‘李子箐’”。其中说的“李子箐”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大石林景区。200年以后,龙云、周钟岳总算是弄清了石林的渊源。
同期:窦光华 石林彝族自治县原县志办主任
所以他认为龙主席现在提出了石林,是跟古人不谋而合,这老先生就非常高兴,所以亲自就写了石林二字。
解说: “石林”二字的题写,望峰亭、六角亭的建造,标志着石林这一神奇的自然景观,开始真正被注入了人文气息、文化内涵。
但之后不久抗日战争爆发了。抗日抗战争胜利后,又进入了解放军战争时期。身陷战火中的人们,无暇顾及对石林 的欣赏和开发,也无从考虑它的真实价值之所在。
1950年2月云南和平解放,彝家人跳起先辈流留传的大三弦,欢庆翻身解放。当时的人们不曾想到,也就从这时起,古老的石林开始显露生机。
同期:窦光华 石林彝族自治县原县志办主任
解放以后,周总理和陈毅元帅,他们参加万隆会议,就是印度尼西亚万隆会议回来以后,第一次到石林视察,周总理来到石林一看,说只闻其名不闻其状,大吃一惊,说这个太美了,这个中华伟大祖国有这么锦绣的山川,所以他就叫当时我们县的领导一定要保护石林,而且提出很多建设性意见。
解说: 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到石林视察。
同期:窦光华 石林彝族自治县原县志办主任
郭沫若是1956年到石林,看了以后,恰巧我们云南有一个著名的作家叫罗丁,罗丁先生他跟郭沫若私交很好,郭沫若游完石林以后非常高兴,回去写了一封信,所以郭沫若就在给罗丁的信中就这样说到,我们现在可以骄傲的告诉屈原,石林就在云南路南。
解说:神奇的云南石林,从此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成为国内的旅游景点。但是,它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显现,却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现已退休赋闲的王怀基就亲历了那艰难的起步阶段。
同期:王槐基 石林风景区管理局原副局长
我是79年年底到的石林,石林当时属石林宾馆。后来呢,为了加强石林的管理,才把石林宾馆的园林科、服务科,划到路南县,由路南县组织了石林管理处。一开始就是5分钱的门票,人也不多,就是你买了就买了,四通八达,到处都可以进去,5分钱的门票开始搞起来的,慢慢加强了宣传,到石林的游客才越来越多。
解说:不久,石林管理处升格为石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就在这个时候,作为副局长的王怀基便到同济大学上专业证书班。毕业前,他得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消息后,就给云南打电话汇报。管理局领导和县领导问他: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有什么好处?
同期:王槐基 时任石林风景区管理局副局长
这个我也说不清楚,我就肯定的说,申报自然遗产成功以后知名度很大,比现在大,第二呢,听说这个世界自然遗产,不是哪个国家的,是全世界的,是人类的,说不能破坏,如果发动战争,这些自然遗产都要得到保护,一说以后这个领导们对这个事情就很重视。
解说: 后来,建设部在北京召开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会议,石林是参会单位之一。从这个时候起,石林开始走上漫漫的“申遗路”。
同期:王槐基 时任石林风景区管理局副局长
我当时还在上海,还在上学,我接到我们管理局的领导的电话,说要到建设部开会,他们从昆明走,我呢就从上海走,我就请了我的系主任跟我一起到建设部。
解说: 1991年8月30日,国家三部委将九寨沟、黄龙、石林、武陵、黄果树五家申报世界自然遣产的请示上报国务院,并要申报单位着手撰写申报文本。
同期:王槐基 时任石林风景区管理局副局长
要求很高的一个文本,必须请学校这些教授专家来完成这个任务,我在同济上学,我的意思是请同济大学的这些老师来帮忙,领导同意了以后,我就向学校提出来,学校很支持各个学科的老师都来了,来了十多个,就住在我们这里,住在石林。
同期:张发明 云南省建设厅城建处原处长
解说: 申报文本送到建设部以后,很快转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自然遗产委员会。
该做的工作似乎都做了,接下来就是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考察。当时有的人很自信,认为凭着这世界罕见的天下奇观,申报个世界自然遗产不会有什么问题。
1992年5月3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自然遗产专家和随行人员来到石林。其中的桑塞尔博士是加拿大人,他不仅具有很高的专业水准,更有严谨、认真的做事风格。
同期:张发明 云南省建设厅城建处原处长
他有很丰富的世界遗产项目考察的经验,到我们这里以后,他跑得非常认真,我们原来是安排人陪他,他甩开我们的陪同人员,独自早上起来跑到石林里面去看,考察过程中呢,我是全陪的,有好几个人全陪,我是其中之一。
解说:时任石林管理局副局长的王怀基也一直陪同,而且感觉挺好。
同期:王槐基 时任石林风景区管理局副局长
我们就感觉到我们资源丰富,申报世界遗产我们是满有把握的。在陪同当中他们对我们石林的自然美,就是包括修路,都保证不破坏石头,就说宜曲不宜弯,宜陡不宜平,宜藏不离露,按照这个来修的,曲径通幽,他对我们这个是肯定的,是表扬了我们的,对石林的保护,到现在没有大的破坏,他也肯定了,我就感觉到满有信心的。
同期:张发明 云南省建设厅城建处原处长
当时在路线安排上某种程度上来讲,主要是从景观的角度来让他认识,解读申报世界遗产文本的内容。没有开发的那些景点看的比较少,当时就是以风光的角度,以风景质量的角度,在这些方面给他做了一些介绍。
解说: 当介绍到一块回音石能敲出钟一样的声言音时,桑塞尔博士的脸色开始沉闷起来。
解说:在对大叠水的考察过程当中,有一个插曲。一个当地的村民提着一只野鸡在路边来卖,石林管理局的人把这只鸡买了以后又放飞,那只鸡不走,撵了好长时间才上山。望着这只扑腾的锦鸡,桑塞尔先生反复盘问左右:它会到哪里?它能很好地生存下去吗?
同期:耿弘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教授级高工
他当然不知道这是一个策划,但是可以看得出来他确实对自然的这种呵护,他回来以后还问公园管理人员,他们还会不会抓它。总是有几分惦念那种感觉。
解说:当天晚上,阿诗玛故乡的人们给考察组表演民族舞蹈,桑塞尔沉闷了一天的情绪这才舒缓下来。
喝完彝家的荞酒后,桑塞尔问了一句话:你们为什么不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热情的彝家人请桑塞尔点然篝火,共同跳起欢快的舞蹈。
同期:王槐基 时任石林风景区管理局副局长
在考察当中我们很注意要跟专家交流,桑塞尔、路卡斯这两个是起决定作用的人了。
解说:考察快结束时,桑塞尔向陪同提出一个问题:你们的石林与越南的下龙湾和其它国家的石林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在场的人一下给问懵了。
同期:张发明 云南省建设厅城建处原处长
我说我没有去过,我回答不出来,我就老老实实跟他讲。我估计他也问了别的那些专家,可能也没有讲清楚。
同期:王槐基 时任石林风景区管理局副局长
我就说国内的我敢拍胸膛说我这个是第一,至于外国呢,对不起,我没去过。
解说:桑塞尔所提的地方陪同人员都没有去过,自然缺乏研究比较。世界上有多少石林?自已守护着的这片号称“天下奇观”的石林,与其它地方的石林相比究竞有什么特点呢,他们弄不明白。
同期:王槐基 时任石林风景区管理局副局长
当时来讲对这个能不能评上世界遗产,以前很充满信心,到后来就好象没把握性。
解说:考察结束,两位世界级专家给石林的留言是:“我们在石林所见到的路径系统,是世界上设计最完美的路径系统之一。”他们对石林的游路十分赞赏,却不提考察意见就返回总部复命去了。
解说: 送是石林第一次接受联合国专家的考察,专家提出的一些问题深深地触动了他们。考察组前脚刚走,管理局就着手对景区进行全面整治。
同期:金志伟 石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第一任局长
当时是上百匹的骆驼和马匹,怎么样做到又把它们清理出去,但是又要考虑当地老百姓的一些切身的利益,除了我们做了大量的宣传教育工作以外呢,后来呢,管理局是把这些骆驼和马匹呢,采取一种赎买的方式,由石林风景区管理局把这些骆驼和马匹买下来。
解说:当时景区内地摊、铁棚、商铺也很多,显得格外刺眼、极不谐调。
同期:金志伟 石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第一任局长
各种经营户在里面5、6百户,我们把它分成几个组,就是减少每一天进景区经营的人数,同时实行有序的管理。
同期:张发明 云南省建设厅城建处原处长
最后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会,要批这个事了,就说有可能要否掉。建设部城建司是柳(副)司长带队去的,柳(副)司长给家里边传信怎么办,家里赶快决定撤回,保留申报权。要他在那里给你否掉,你就没有申报权了。
解说:石林第一次申遗,以保留申报权而截止。然而,也就是在这次申报中,石林得以跻身世界知名风景区行列,这本身便是一种飞跃。石林人有着石头的秉性,火热的情怀、大三弦的狂放。当那些兴奋、激动冷却后,他们在理智的自省中再次踏上漫漫申遗路。
(编者注:原文为CCTV《亲历.见证》栏目电视专题片。)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所属专题:
彝乡乐土幸福石林/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雷波县
- 2 喜德县
- 3 红河点滴
- 4 历史名城越西县
- 5 陆良风光
- 6 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园
- 7 奢香故里——贵州大方
- 8 大姚县文化
- 9 弥勒县概况
- 10 楚雄:一片美丽神奇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