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会东·彝族:做年糕 泡猪肝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
家乡并不遥远,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柏沙乡,距离我生活的县城也就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村里彝族汉族混居,日积月累,生活习俗互相影响,彼此融合,连过年的习俗也不例外。每年春节,我会赶回老家小住几天,在彝汉文化交融中,汉族的春节也同样成了我们彝族人阖家团圆、探亲访友的节日。
过彝族年的时候,家家户户会杀猪宰羊;过春节时,许多彝族家庭也照样会杀一头猪,用来腌火腿、装腊肠、做血豆腐……这些年节食物各有特色,往往勾起我强烈的食欲。但最令我难忘的,是出自母亲之手、一年才做一回的年糕。
年糕是中国的传统食物,属于春节特色食品,我国很多地区都有吃年糕的习俗。它是一种用黏性大的糯米或米粉蒸成的糕,有红、黄、白三色。前人有诗称:“年糕寓意稍云深,白色如银黄色金。年岁盼高时时利,虔诚默祝望财临。”
每年大年初一,母亲都会蒸上一锅年糕。母亲说,年糕年糕年年高,寓意一年更比一年好、日子过得节节高。三十多年来,母亲怀着这份质朴与诚挚的心愿,认真地备料、制作,直到看着父亲和孩子们吃下年糕,她才心满意足地露出幸福的笑容,仿佛美好的愿望马上就会实现。
每年腊月二十五左右,母亲便着手准备做年糕的食材。母亲会将一小袋精米细细挑拣,再用竹筛筛去细碎的米粒,将白白胖胖、个头差不多大的米粒过水洗个澡,让它们享受两三日的日光浴,等到水分全部晒干,再用温火将米在大锅里慢慢炒香。炒的时候,锅铲要不停地翻动,让米粒受热均匀。母亲说,炒过的米做年糕,年糕才更松软可口。等炒好的米冷却,便是将它研磨成粉的时候了。早些年,我家里有一口石磨,我会和母亲一起推磨。母亲将炒好的米粒一把把放进石磨里,慢慢研磨,这往往会花一上午时间。如今,石磨早已被淘汰,母亲会去邻村磨面作坊里,把精米磨成米粉。
等到大年初一这天,父亲母亲早早便起床了。这个早上,他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蒸年糕了。
母亲把温水均匀地洒在盆中的米粉上,双手不停地上下翻拌,边翻拌边洒水,直到米粉达到手捏成团松手即散的程度。此时,父亲会去准备红糖。他将一块块的红糖用菜刀一层层削碎,好把它加入做年糕的最后一道工序。母亲则将和好的米粉均匀地铺到蒸锅里,放到父亲早已准备好的火炉上,用旺火蒸20分钟左右,锅里的米粉就全部熟透了。熟透的米粉会比生米粉颜色略深些。接下来,要将这些蒸好的米粉倒入盆里冷却,达到手能触碰的温度便可以洒上温水再次翻拌了。这次翻拌的湿度要比第一次略湿一点,但不能捏出水来。然后,母亲先洒一层四五厘米厚的米粉在蒸锅里,再在上面洒一层削碎的红糖,再洒一层米粉、一层红糖,如此反复,直到装满一锅,就可以上炉了。上炉后,温火再蒸20分钟。
此时,父亲会去准备泡猪肝来做年糕的配菜。在我们眼中,没有比这再合适的搭配了。
猪肝是杀年猪的时候整个取下的,用细竹筒插入猪肝最大的血管,用嘴巴往里面吹气,直到它最大限度地膨胀,再扎紧口子,往猪肝上抹盐和辣椒,挂好风干。要做泡猪肝的时候,就切下一块煮熟、切片。家里的泡猪肝从不用醋,而是用母亲腌制的老坛酸菜水替代,再将新鲜的蒜叶洗净切碎,加上点盐和味精,和着酸菜水一起淋在切好的猪肝片上,将猪肝片全部淹没即可。父亲会将几只干辣椒放到炉中炭火上烤至略焦,等冷却后,他会用粗糙的手指将其捏碎,洒在泡猪肝上。地道的美味就此完成。泡猪肝吃起来香味浓郁、酸爽开胃。
等到年糕蒸好出炉,母亲会焚上几炷香,盛上一碗先祭祀先人,然后全家才一起吃年糕。酸酸辣辣的泡猪肝就着松软甜糯的年糕,别有一番滋味,我和妹妹总能吃上一大碗,仿佛这味道我已经等候了一年那么久,没有它,便不觉得是过年了。父亲会将年糕捏成一团一团,分享给邻居们。在大家心里,大年初一吃过年糕,美好的一年就开启了。
每年春节,母亲总会把她对家庭的祝福揉进年糕里,她深信这份温暖一定能庇护这个家很久很久……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
/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彝家干香椿
- 2 十月太阳历:彝族文化的明珠
- 3 彝族医药史(二)
- 4 彝族医药
- 5 彝族在节日庆典和祭祀中的食俗
- 6 彝族民居建筑
- 7 彝家传统名吃精粹(一)
- 8 彝族土掌房
- 9 彝区各地食俗
- 10 彝家传统名吃精粹(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