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语言文字与古籍

彝语音译地名拾趣

作者:李宏荣 发布时间:2006-09-16 原出处:《云南日报》2005年3月10日 点赞+(17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彝族是古老的民族,现在云南的很多地名是由彝语音译而来。
95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武定《滇志》卷三十说:“罗婺,本武定种,古为部名。又称罗武,今俗称罗舞。姚安、永宁(今宁蒗县)、罗次皆有之。”今居住在双柏县与新平县交界处的一部分彝族仍自称为“罗婺”,居住在罗婺部所在地即今天的武定县一带的彝族至今仍有自称“罗婺颇”(意为罗婺人)的人。所以,“武定”地名与“罗婺”有关,乌蒙一带的彝族称武定为“罗婺甸”,意为罗婺坝子或罗婺部统治的地方。“武”与“婺”音近,“定”是“甸”的谐音,故此,“武定”系为“罗婺甸”的“婺甸”音译而来。95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禄劝《元史·地理志》中说:“洪农碌券,杂蛮居之,无郡所”。《禄劝县志》里也有同类记载。“洪农碌券”为彝语“石头山”之意,“甸”为坝子,全意可译为:“石头山下的坝子”。“禄劝”是“碌券”二字的音译雅化。95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师宗《大明一统志》师宗州条中说:“宋时,蛮居岩浪甸,其后师宗据匿弄甸,号师宗部”。由此可见“师宗”来自于部落酋长之名。95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弥勒《元史·地理志》记载:“昔些莫徙蛮之裔勒得郭甸、马甸、部笼而居之,改其部日弥勒”。《演南志略》载:“弥勒”是东爨乌蛮的一个部落酋长名。95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寻甸《元史·地理志》中:“刺蛮居之,无郡县……后乌蛮之裔新丁夺而存之。至四世孙,因其祖名新丁,以为部号语讹为仁地”。《大明一统志》寻甸军民府说:“古滇国地……后乌蛮名新丁者夺之,其后遂号新丁部,后语讹为二地部”。《云南图经志》寻甸军民府中又说:“蛮名新丁,又名寻甸部,讹为仁地,又为仁德部”。《滇略》中载:“后为乌蛮亲丁所夺,号新丁部”。“寻甸”与“新丁”音近,这说明“新丁”、“寻甸”均系乌蛮部落酋长之名。95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乌蒙《大明一统志》中:“唐时乌蛮仲牟由之孙曰阿统者,始迁于此,至十一世孙乌蒙始强,号乌蒙部”。可见“乌蒙”系部落酋长之名音译而来。该地“元初归附,至元间置乌蒙乌撒等处宣慰司”(《蜀中广记》)。由于乌蒙地处云贵高原滇黔边境的气势最为磅礴雄浑的一座大山脉的腹心地带,所以后人将此山脉称为乌蒙山。95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原载:​《云南日报》2005年3月10日第9版。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1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