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彝族传统服饰文化

服饰上的彝族文化元素 凉山彝族服饰掠影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赴四川凉山彝族 发布时间:2020-07-27 原出处:中国社会科学网 点赞+(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

5.111.jpgdZ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中国社会科学网赴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走转改”采访组摄影
dZ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社会科学工作者眼里,民族服饰可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是民族文化的特殊载体,解剖这一符号,对于我们了解民族的文化心理和精神特征,对于了解民族的生存方式及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记者通过对彝族服饰艺术的现场拍摄与网络展示,以图让更多网民在其经经纬纬与其悠长的历程中,饱览彝族服饰艺术的流风遗韵。天性爱美的姑娘身上,有一种物化精神产品,它保持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内蕴着社会特点、生产方式、宗教信仰、民俗特征。折射出了彝族丰富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心理特征。在老街巷、在小饭馆、在小县城,那些美丽姑娘的惊艳头饰,无异已成为当地最抢眼的文化特色。dZ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222.jpgdZ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中国社会科学网赴凉山彝族自治州“走转改”采访组摄影(中为资料照片) dZ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服饰是彝族文化的奇葩,它完整地凝聚着彝族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美学、宗教、政治、哲学及文化习俗等方面的传统观念,蕴含着彝族人民在文化结构中深层的心理积淀,是窥见彝族历史、生活的画卷。dZ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333.jpgdZ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中国社会科学网赴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走转改”采访组摄影 dZ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在服饰上有“重头”的传统,彝族格言就有“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头饰”和“彝人饰头,藏人饰腰,汉人饰脚”之说,可见彝族人对头饰十分看重,是一个典型的“重头”的民族。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最大的彝族聚居地,它地处大凉山、小凉山和安宁河流域,山高势险,历史上交通闭塞,与外界交往甚少,长期处于封闭的状态,因此保留了较多的文化传统,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头饰风格,在彝族头饰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记者以凉山彝族头饰为镜头焦点,意图展示彝族头饰文化中的文化内涵和深层次的民族心理积淀。dZ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444.jpgdZ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中国社会科学网赴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走转改”采访组摄影 dZ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彝族头饰的风格特点为女子戴头帕,婚后戴帽。除这些整体外部特征外,凉山彝族各支系由于居住的地理环境不一样,审美心理差异,图腾信仰不同,头饰也不同,因而形成不同形制、风格和地域特征的头饰。凉山彝族头饰一般以依诺、圣乍、所地三个方言区来划分,至于有何区别,年轻族民已经说不太清,政府参与了上千年传统的“火把节”选美活动后,各方言区、各支系把最美好的服饰借为我所用,大彝族服饰格调更加鲜明。dZ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555.jpgdZ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中国社会科学网赴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走转改”采访组摄影dZ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地区的彝族妇女服饰,颇为典雅。以中青年女子为例。她们头盖一块绣花的方布帕,并将头帕的前端叠成瓦式,遮于前额再用毛线和发辫缠压住。双耳一般都戴有银质耳环、耳坠,领口饰以一块银排花。她们身穿绣花右襟上衣,既宽又短,仅及腹部。下身则用黑、黄、蓝、白诸种色布环绕拼接成百褶裙,裙长及地,修长优美,走起路来更是左右摇曳,婀娜多姿。她们外出时,也常常身披一件黑色的“查尔瓦”。彝族是个聪明、智慧的民族,他们用灵巧的手装扮自己,加上彝族支系繁多,各地服饰均名具特色。因而,在中国各民族中,彝族服饰甚为多姿多彩。dZ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666.jpgdZ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中国社会科学网赴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走转改”采访组摄影dZ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最美丽的还是姑娘和少妇的服饰。尽管她们不着五彩长裙而穿蓝布长裤,但她们的右衽上衣,大都绣有各种花卉、云图或几何图案,腰围也镶滚美丽的花边。她们对自己的头饰尤为注重。有些村寨妇女戴的帽子,或状似马缨花,或形如的锦鸡,还有戴鱼形帽、鸡冠帽的,可谓"百花齐放"。dZ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595828788731737.jpgdZ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中国社会科学网赴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走转改”采访组摄影dZ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选美历史悠久,彝族的美女标准在他们的民歌中已反映出来:“美丽的姑娘,黑漆漆的辫子,水灵灵的眼睛,眼睫毛像夕阳,秀长的鼻梁,薄薄的嘴唇,像蜂王的腰,有一对天鹅似的脚,蜜蜂绕花飞,小伙子绕着姑娘转,选美人的眼睛双双落在姑娘身上。”dZ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888.jpgdZ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中国社会科学网赴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走转改”采访组摄影dZ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彝族选美已有上千年,但是真正走上舞台还是10多年前的事。上个世纪80年代,凉山开始举办彝族国际火把节,1989年凉山州首届彝族选美开始,从此,凉山彝族的选美不再停留在民间,也成为了政府组织的活动,形成一种集才艺、歌舞、服饰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展示,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风格,深受国内外观众喜爱。彝族火把节的选美在国内知名度越来越大,而且在国外也有了声誉。dZ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瞧瞧今年的凉山美女标准:才华出众、五官端正、身材均匀、仪态端庄、气质典雅、服饰华丽。现在州县选美的标准与外界的选美标准渐渐靠拢。dZ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999.jpgdZ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中国社会科学网赴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走转改”采访组摄影(本组照片为资料照片)dZ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除了直选外,凉山大力营造选美氛围。凉山还在网上举办“我心中的凉山彝族美女”网上评选活动;为了调动观众参与,凉山还专门设立了观众奖……dZ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的选美,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打造东方美女节。通过这些活动,凉山欲把民族文化资源向民族文化资本转变,旅游资源向旅游资本转变,促进凉山对外开放和旅游业发展,实现凉山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dZ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