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非遗保护实现三突破
口弦是彝族远古先民的文化遗存,堪称“音乐的活化石”。它深深地融入彝族的生活细部,在漫长的岁月里,默默地陪伴着彝族人民,述说着人们内心的苦与乐。今年6月,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布拖口弦榜上有名。口弦现在的传承情况如何?记者采访了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文化广电局机关党委副书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科科长安图。
据安图介绍,彝族人民非常喜爱口弦,当地流传的关于口弦的传说有许多版本。口弦不仅是随身携带的乐器,更是一件富有民族特色的饰物。佩带口弦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彝族男女青年进入青春期的标志。彝族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离不开口弦,相互赠送,使之成为爱情的信物。口弦给彝族人民带来欢乐和幸福,成了彝族人民的爱情文化符号。
在凉山,几乎有彝族聚居的地方都能听到口弦的声音。安图曾经做过田野普查,发现在布拖一个县内,就有80%至90%的妇女会弹口弦,每个姑娘都拥有一副口弦。
其实,口弦不仅是彝族的乐器,在西方国家也有,在中国其他少数民族中也有。但是, 彝族口弦的发展应该算是数一数二的。在一次口弦保护的研讨会上,一位专家曾经打过这样一个比喻:如果说彝族的口弦技艺已经是个大学生了,那么其他国家的口弦最多还是幼儿园的孩子。安图说:“口弦真的是会说话的乐器,如果你懂得彝族的母语,那么你会从口弦中听到弹奏者在对你说啥子,这比语言更容易让彝族人进行沟通。”
安图说,凉山州人民政府现在越来越重视口弦的保护,比如会定期开展一些民俗活动,举办艺术节和乐器比赛,这样有意识地引导和营造氛围,会让彝族人民更加珍惜自己的文化,也更有认同感。目前,凉山州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规划初稿已经出台,正在协商和讨论阶段。就凉山州人民政府来说,在具体的保护工作中实现了三个突破:一、凉山州政府有个“天下第一科”,当地人都知道,那就是文化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科。安图介绍:“可以说,在全国范围内,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成行政科室的,凉山是第一家。”二、凉山在全省率先实行了专家年会制,也就是每年召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家,为政府建言献策。三、率先在全省范围命名民间艺术传承人。我国现在各级传承人都是针对某一单独项目而言,而凉山命名的民间艺术传承人是“多面手”,是对多项民间艺术掌握得出色、并进行传习活动的人。
如今,凉山以口弦为代表的多个非物质文化项目已经蜚声省内外,他们最近还参加了迎奥运、四川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节的专场演出,得到了社会各界更多的认可。
/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朴喇鼓舞
- 2 玉溪彝剧简介
- 3 彝族月琴
- 4 神秘的哀牢山彝族三笙
- 5 鹤庆吹吹腔
- 6 彝族传统民间乐器 之一 “ 克西菊...
- 7 左脚舞
- 8 彝族四弦弹唱
- 9 情趣盎然的烟盒舞
- 10 彝族妇女(花腰)舞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