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彝族传统音乐舞蹈

魅力无穷的丘北彝族弦子舞

作者:李顺 发布时间:2019-07-17 原出处: 瞭望丘北 点赞+(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

位于滇东南的丘北县以盛产辣椒和境内有国家AAAA级旅游区“普者黑”而广为人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的游客和寻幽探奇者。在这片充满生机活力的红土地上,各民族和睦而居,创造了灿烂丰富的文化。在众多的民族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全民性并且一直延续至今的群众文化活动当数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弦子舞。老牛擦痒、小鸡掏食、苍蝇搓脚……这些有趣的词语是丘北县彝族弦子舞步的名称。平日里,城乡群众以麦地晒场或休闲广场为舞台,熊熊篝火燃起来,铮铮弦子弹起来,男女老少跳起来,兴致到了高潮时,整个场地更是人潮涌动,长龙般牵手跳跃,呐喊宣泄。到过丘北普者黑仙人洞村采风的中国著名作家蒋子龙对此曾撰文感叹道:“晚饭后的篝火晚会……无论老少,无论民族,大家都被气氛感染……尽情欢之、舞之、蹈之。不知今夕何夕,吾身何身……”言语间展现了丘北彝族弦子舞的独特魅力。cc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c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丘北彝族弦子舞概况
cc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丘北彝族有黑彝、仆拉、撒尼和僰人四个支系,县境内彝族人口近10万,分布在树皮、舍得、双龙营、八道哨、腻脚等乡镇。只要有彝族居住的地方就有旋律悠扬的彝族弦子,只要有彝族弦子村寨就有异彩纷呈的彝族弦子舞。千百年来,丘北彝族弦子舞凭着独特的艺术韵味不断延续和发展。如今,它不仅仅是彝族民间独有的舞蹈,同时还得到各族群众的广泛喜爱和参与。cc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6.jpgcc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了解,丘北彝族弦子舞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民间有:“是人不跳弦,白活几十年。”、“阿哥的弦子响,阿妹的脚板痒。”、“小小弦子一块柴,爱在心中抱在怀;衣裳磨烂好几件,生死不离这块柴”等绝妙而又夸张的谚语。经初步统计,丘北县境内的彝族弦子舞步伐套路有:一步弦、两步弦、三步弦、两跺脚、小四步、抖抖弦、蜜蜂采花调、蹲蹲调、小鸡掏食、蜻蜓点水、老牛擦痒、跑马弦、狗舂碓、十字穿花、龙摆尾、老鹰展翅、苍蝇搓脚、勾脚舞、斗脚、拖拖脚24种。其基本动律是:膝微屈、蹉步、跳步、跺脚、踮脚、双脚颤抖,由腰带动臀部牵动全身前后来回颤动等。队形包括有圆形、直排、横排、内八字、串花等。一般情况下,男子弹奏弦子,女子双手叉腰或拍掌,十分有节奏感。cc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7.jpgcc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丘北彝族弦子琴身多香椿树、香樟木、核桃树薄板做成,也有用闪片板(薄松木材)的。琴头大都雕成一个龙头饰以龙须,琴的正面板上雕龙刻凤,有的还在琴面正中镶上一面小圆镜。小伙子们抱琴弹奏时,龙须上下点动,圆镜闪闪发光,龙飞凤舞,活灵活现。丘北彝族弦子音域广,以任何“品位”为主音都可弹奏弦子舞曲(民间称“无根调”)。丘北彝族弦子的音色悦耳、动听,高音清脆、中音明亮、低音丰满。用拨片弹奏的月琴,右手奏法以弹、挑、滚为主,有时也用撮、扫滚等,并有独特效果的“刮品”技巧。左手则有按、颤、滑、吟等技法。丘北彝族弦子,琴颈与面板上设有十一或十二个品位,张弦四根,二弦一组,组内调成同音,按五度关系定弦,音色尖细、清脆。弹奏时,用拨子拨动琴弦,辅之于指力轻重而发出清脆响亮的装饰音和滑音。弹奏技法因人而异,但传统弹奏方法是以右手中指(或食指)的指甲来拨动琴弦发音,现改为牛角片、竹片或塑料拨子,从而加大了音量,改善了音色,增强了亮度。cc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丘北彝族弦子舞的主要特征cc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丘北彝族弦子舞是彝族人民在丘北独特自然景观和文化历史大背景下,在长期农耕生活和稻作习俗中形成的别具特色的文化娱乐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丘北彝族弦子舞集中展示了彝族音乐歌舞艺术,是彝族人民自由交流情感的载体。“跳弦子舞”是彝族群众择偶、婚恋、展示才艺的重要活动。丘北彝族弦子舞体现了古老的音乐舞蹈文化,承载着彝族许多生产生活的文化信息和原始记忆。彝族弦子舞使大量原始农耕礼仪、节日习俗、民族服饰一脉相承并得以保持和延续。cc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8.jpgcc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丘北彝族弦子舞的重要价值cc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目前,丘北彝族弦子舞不仅在彝族村寨普及,而且已普及到各乡镇以及城区、社区、大街小巷,此舞已成为该县的全民性民间舞蹈。弦子舞的兴起、普及、发展,促进了经济社会、农村文化的和谐发展。弦子舞反映了丘北地区彝族人民当时的生活环境以及较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展现出彝族古朴的民风民俗,反映了生产生活中的彝族人民粗犷、豪放、能干,与大自然作英勇斗争的精神风貌,对研究彝族历史文化的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弘扬与发展彝簇弦子舞对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增进民族团结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丘北自发展旅游产业以来,历年的祭龙节(二月二)、火把节、花脸节、辣椒节,彝族弦子舞是最能彰显丘北民族文化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之一。cc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9.jpgcc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传承与发展cc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丘北县先后组织专家对彝族弦子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这些工作至今仍在一直延续。1980年以来,县文化馆对丘北彝族弦子舞及相关音像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彝族弦子舞》编入《文山州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丘北卷》、文化馆整理了《丘北彝族弦子舞曲谱》。近5年来,丘北县文化馆和彝学会为了更好的保护弘扬丘北县境内的彝族弦子调子和舞步动作,每年都联合举办彝族弦子培训班,学员从各个彝族村子里抽调,集中到县城,聘请当地彝族弦子代表性传承人杨树良、张凤清等4人传授各种彝族弦子调子及弹奏技巧。每期参训的学员100余人,目前参加过彝族弦子培训的城乡彝族弦子爱好者多达1000余人。丘北彝族弦子舞作为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舞种,被专业人员多次挖掘、整理。近几年,由弦子舞提炼加工并获奖的作品有《灯弦舞》、《琴中情》、《弦步飞扬》、《僰人跳乐》、《阿泊桌》等。2009年8月,县委政府举办的“千人跳弦子、万人抹花脸”狂欢活动在丘北县城椒莲广场举行,千人弦子舞就是重头戏,13413人现场成功挑战创下了吉尼斯世界记录,正可谓是“万人花脸抹起来,千人弦子弹起来,花脸弦音歌盛世,共表团结和谐情。”cc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10.jpgcc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今,彝族弦子舞这一古老的民间文化活动已在丘北城乡“遍地开花”,受到了各族群众的喜爱和欢迎,并成为团结各族人民的一条特殊的纽带。目前,该县已着手整理将彝族弦子舞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cc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

所属专题:

文山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