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婺彝族酒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彝族主要聚居在我国南方地区,分布于云南省、四川省、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彝族民歌大体上可分为叙事歌、山歌、情歌、舞蹈歌和儿歌等几大类,这些民歌曲调丰富,有独唱、对唱、重唱、一唱众和等多样的演唱形式,有时在同一首山歌中几种演唱形式兼而有之,艺术表现别具特色。
罗婺彝族酒歌是武定彝族一种古老的民歌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主要流行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境内。
武定彝族酒歌有“挪衣”、“道嘎”、“起除挪衣八”、“命熬”、“起除”、“早除”、“南嘎”、“所稳切答除”之分,其中“挪衣”意为听古代流传的歌,其内容比较古老,多以历史、传说为题材;“道嘎”意指用清楚易懂的语言唱小调,其内容多为格言、警句;“起除挪衣八”意为将“嫁调”与“挪衣”合在一起,即将宫调式和商调式二者有机统一;“命熬”中的“命”为诗,“熬”为见,“命熬”意即唱起歌词如同眼见一样,其内容多为叙事诗;“起除”即“嫁调”,其曲调有一百四十余首,歌词不固定;“早除”是歌颂的调子,多表现祝贺、赞美、恭维等内容;“南嘎”属对唱形式,有时也有齐唱;“所稳切答除”系贵宾敬酒调,它曲调很多,有特定的歌词,以《祝酒歌》、《迎客调》等为代表。
彝族酒歌演唱时一般不用任何器具伴奏,祭祀酒歌专以树叶、羊皮鼓、法铃伴奏,而在庄重的迎宾场合则会采用月琴、大三弦、大号、地筒等乐器伴奏,风格粗犷、热情、奔放。
彝族酒歌是彝族各支系密切交流的重要手段,它承载着彝族社会生活、历史传说、风俗民情、伦理观念等多方面的内容,语言形象生动,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充分体现出彝族人民的民族智慧和艺术才能,为古代彝族音乐、礼俗、社会生活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文献。目前,由于彝族的生活习俗不断向汉族靠近,酒歌这一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正面临消亡的危险,应立即着手加以保护。酒歌,借酒咏歌,以酒为媒,以歌为形,旨在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民俗价值。
楚雄州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聪明勤劳的彝族人民创造了特色鲜明、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艺术,同时更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酿酒技术以及与之相关的酒文化。
“汉人贵在茶,彝人贵在酒”,彝族人好客喜酒,热情洋溢,彝族的酒文化源远流长。灿若星辰的彝族酒歌不仅表现出彝族人民的豪爽性格,传达出他们热情好客,更代表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孜孜追求。所以彝家人有句俗话:“只要会说话就会唱歌,只要会走路就会跌脚。”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本地区原来固有的文化形式已不能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于是一些彝族歌手开始活跃在城乡的舞台,大展身手,把彝族酒歌从山乡村寨的农家唱进了城里的宾朋筵席。更由于一批功力深厚、技艺高超的彝族歌手从省级、州级的酒歌大赛中夺金摘银归来,他们的个人酒歌专辑迅速跟进,使得传唱酒歌的浓郁氛围渐渐得以形成。
太阳与月亮相聚时,跟星星干一杯酒。
云与雨水相融时,跟彩虹干一杯酒。
男女恋人相聚时,跟天地干一杯酒。
客人来到彝家时,敬上客人三杯酒。
这支歌的名字直接就叫《酒歌》,原产武定彝山,其曲调热烈高亢,粗犷豪放,热情四溢,音韵缭绕。其生活气息浓郁,地域文化特征显着,是迎客调中流传最为广泛的一首。
(李绍德,武定县委宣传部)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所属专题:
守望罗婺彝族文化:李绍德文集/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朴喇鼓舞
- 2 玉溪彝剧简介
- 3 彝族月琴
- 4 神秘的哀牢山彝族三笙
- 5 鹤庆吹吹腔
- 6 彝族传统民间乐器 之一 “ 克西菊...
- 7 左脚舞
- 8 彝族四弦弹唱
- 9 情趣盎然的烟盒舞
- 10 彝族妇女(花腰)舞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