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彝族传统音乐舞蹈

彝族月琴的传承和发展

作者:张正周 发布时间:2024-03-09 原出处:《贵州彝学》2004 点赞+(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

DSC_4375.jpgq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漫长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广大彝族人民在统治阶级的压迫下,“有口不能言”,于是,便凭借月琴这优雅动人的琴音,来诉说心中的悲苦,宣泄满腔的怨忿,抒发美好的情怀。上千年来,它在民间自由发展着,形成了一种优良的传统文化。积淀成一种厚重的彝族民间艺术。q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彝族传统文学里,常出现对月琴的赞美和讴歌,它是吉祥之物,喜庆之物。由于月琴在弹奏时紧贴着左胸,离心脏最近,认为它所发之音,所奏之曲,皆是彝家的心声。q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月琴在彝族人民生活中,除了它自身的音乐表现功能和伴歌、伴舞的作用外,还常常是青年男女们谈情说爱时添趣助兴的宠物,在节日庆典和婚嫁喜庆中,也少不了用月琴来渲染气氛。在人际交往中,彝胞们常常以琴会友,于和谐、柔美、祥瑞、飘逸的琴音中陶冶情操,增进友情。这些,便是彝族月琴的社会属性。q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经一代代不断传承和发展的结果,彝族月琴无论从形体构造到演奏方法、音乐风格等等方面,都与汉族民间或京剧等戏曲中使用的月琴大相径庭,而彝族月琴的本身,又由于地域习惯之不同而各各不一。在四川凉山一带,八角琴体和圆体月琴都有,琴弦用子中老三根单弦的较多,这样,在四个“耳朵”(轸子)的老式琴上,常有一个轸子闲着。当然,也有些还保留内外双弦的情况;云南方面,八角琴体居多,且注重装饰,通常喜欢画上些彩色图案和贴上小镜片于琴面,或在木雕的龙头上加两朵红缨花,演奏起来闪闪悠悠。琴弦一般为内外双弦,柔性(较软)的多;贵州常见的是旧式圆体琴,也用内外双弦,也有改为子中老三根单弦的,一般不搞装饰。弹奏方法除用拨片外,还有的用右手留指甲的五个指头,近似演奏琵琶的方法来弹。q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乐曲上,各地都有一些不同风格的月琴调,有的可与口弦、二胡、唢呐等乐器协调配伍,有的与彝族民歌和舞蹈有着紧密联系,有的就纯粹只供月琴弹奏,在弹奏中发挥吟揉、推拉、轮、滑、扫拂等技巧,使曲调产生丰富的效果。历史上,各地都出过一些彝族月琴艺人中的佼佼者,其中最著名的首推四川凉山的沙玛乌芝,她曾以彝族月琴演奏的娴熟技巧和伟大的周恩来总理同去莫斯科访问,向前苏联人民展现了中国彝族的风采,展现了彝族月琴演奏艺术中那诱人的神韵。由于历史长河中的不断积累,彝族月琴及其演奏艺术真可谓枝繁叶茂、异彩纷呈,在璀璨的彝族历史文化中,它不失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q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SC_4373.jpgq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现在,彝族月琴在广大彝区已不是常见之物了。昔日那村村寨寨,乃至家家户户都热衷月琴的情景,渐渐被无情的历史给尘封起来。今天,我们能直接领受彝族月琴艺术的地方,主要是在有彝族风情参与的旅游点上,或在某些艺术团体有文化节目的表演中,在这些场合里,彝族月琴或作弹奏表演,或作舞蹈中的道具,向观众展示它在彝族文化中和在彝族历史上的价值。当然,在生活中,直到而今也还偶尔可见个别的或三三两两地凑在一起的月琴爱好者,在继续弹奏着彝族祖先一代代传承下来的乐器,用他们继承所得的,甚至还有所发展的技艺,维系着彝族月琴艺术的生命。那发人深省的琴音,让人油然产生怀古幽情,同时还似乎从中听到一种呼唤,它要我们这一代人都来重视这门艺术,非但不能让祖先留下的这一遗产消亡掉,而且还必须采取有效方法来振兴、弘扬和发展它,从而让它与时俱进,再创历史的辉煌。q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贵州省彝学会近几年来曾组织彝族文化方面的专家学者阿铺·索卡、夷吉·木哈,彝族月琴老艺人张少康和中国民族器乐学会从事乐器研究的悟石副教授等,对各地彝族月琴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很多地方的彝族家庭都还保留着过去使用的老月琴,但有不少是闲置不用的。当主人从被遗忘的角落里把它拿出来时,已是尘垢满面,弦断品残。亦或有一两根旧弦尚可弹响,但所发之音却是那么悲凉、伤感,似乎想诉一诉这被冷落、被遗弃的苦衷。q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我们问起这些家庭为何有琴不用,束之高阁时,常会这样答复:过去弹得好的老人早作古了,后来的人对这玩艺不是太有兴趣……有的彝族青年,本来很喜欢音乐,但却放弃本民族的乐器(月琴)不用,而去热衷其他所谓时髦的乐器,这是为什么?他(她)们说:老月琴落后,抱在怀里不太体面。或者说:老月琴是过去老人们弹老调子用的,现在我们喜欢的音乐,用它来弹很不适合,一是声音太小,二是音不够用,三又不能转调……。另外,我们还碰上一些过去善弹彝族月琴的老同志,但后来却把那可贵的技艺荒疏了,问其原因,答日:现在听惯电视、广播的音乐了,弹老月琴时总觉得不像过去那么顺耳,后来才慢慢认识到,不顺耳的原因大概是老月琴上没有全音和半音之分。我们说,现在大城市里不是有一种“十二平均律”月琴卖吗?上面半音齐全,而且可转很多调,为何不试一试呢?答复是早就试过了,那上面全是半音品,密密麻麻的,我们不习惯,再说,从外表看,本身就没有彝族的特点……。q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实际上,彝族月琴在近一段历史时期处于不景气状态,的确是一种必然。从大环境看,自改革开放后,由于各种舶来品的冲击,我国的民族乐器曾一度全面地陷入低谷。我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在好些年间一阵阵地掀起吉他热,电子琴热、小提琴热、钢琴热、卡拉OK热等等。使得我国经久不衰的二胡、琵琶、扬琴、古筝、竹笛等传统乐器竟处处遭受冷遇,全国大大小小的民族乐器厂纷纷倒闭,商店里积存的民族乐器曾经廉价到大大低于生产成本的地步也难以售出,许多从事民族乐器生产和从事民族器乐教学、演奏的专业人员被迫改行。在那些年月里,不少维护祖国民族艺术尊严的仁人志士及一些海外华人,曾为振兴民族乐器和民族器乐艺术作不懈的努力,他们或从宣传上,或从艺术研究方面不断下功夫,但大量的工作是如何通过改良来增加民族乐器的科技含量,如何让民族风格和时代气息在同一乐器上和演奏风格上得以高度统一和加强,如何通过改良,让乐器的演奏功能和声学品质去适应高难度演奏技巧的需要和时代精神的需要,从而在演奏艺术上突破传统的束缚,从深度和广度着眼,去迎接世界先进器乐艺术的挑战;如何让民族器乐演奏艺术贴近现代人们的生活理念,在青年高喊追踪时尚、拥抱时尚的今天,让它不背离时尚,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希望通过它引导时尚、创造时尚。q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功夫不负有心人啊!近几年来,情况大大好转了。自从我国连续几次派民族乐团到有民办音乐殿堂之称的维也纳金大厅去演出,取得震撼世界的辉煌成就之后,一些国家和地区便掀起了中国乐器热潮。这一来,在国内就大大加快了民族器乐复兴的进程。去年,号称二胡之乡的江苏,成功地举办了千人二胡音乐会,今年,中国青少年民族乐器独奏大赛轰动了全国。各大城市的各种民族乐器演奏会、比赛会,更是此起彼伏,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民族乐团,如雨后春笋一般地兴建起来。q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的彝族月琴,在整个民族器乐艺术陷入低谷的大气候里,它自然也会冷落的,但现在,较多的民族乐器已从低谷中走出来了,它为何还那么不景气呢?这其中大致有以下原因:q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在老式月琴上,音品属“七等律”,在一个八度之内,各音之间都是均等的距离,没有全音和半音之分。这种律制的音阶,过去在汉族民间月琴上也同样存在,传统的“潮州音乐”、“广东音乐”中也有,明显地表现在旧式扬琴、木琴的定音和秦琴、梅花琴等弹拨乐器的品格上。“七等律”亦称“七平均律”,据音律学专家考证,它在17、18世纪曾流行于泰国、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影响到我国沿海一带和西南地区。q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国过去在音乐律制上十分混乱,建国后,逐步以世界通行的“十二平均律”为主,在艺术院校和专、业余艺术团体,都用严格按照“十二平均律”制造的钢琴、风琴等乐器进行练耳,训练音准概念。但直到现在,在某些民族音乐中仍保留或兼用着“纯律”、“五度相生律”,和带“中立音”的“民族律”等。后三种律制与“十二平均律”之间固然会产生矛盾,但由于相互间具有某种兼容性、变通性和互补性,以致在很多情况下,它们能共存共荣。如京剧唱腔和京胡等乐器的演奏,是以“纯律”为主,但改革中运用了严格遵守“十二平均律”的钢琴等乐器和交响乐形式,组成了《钢琴伴唱红灯记》、《交响音乐沙家滨》等,便是例证。在老式月琴上的“七等律”,和以上律制的矛盾几乎是不可调和的。在一个八度内,它的123和567之间(全音)的距离明显地偏窄,34和71之间(半音)的距离严重地偏宽。人们对音阶中产生的全音和半音的概念,如果一旦被“七平均”的概念所取代,就会与平时欣赏正常音乐效果所养成的习惯格格不人。所以在今天,但凡有一定音乐素养的人,听老月琴演奏时就会感到音不准。q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老式月琴音量小,音域窄,这也是导致它在今天受冷遇的原因。过去,彝族人民在封闭的社会里,在统治阶级的压迫下生活,情感常常是压抑的,环境往往是单调冷清的。那种情景下,琴声勿须太大,在柔弱的乐音里,也会得到某种满足;所弹曲调呢?一般都比较简单,只要有十一、二度音域,用一二把位弹奏即可,旨在于简朴典雅中寻求心灵的慰藉。而今天,时代不同了,人民生活节奏加快,客观环境和内心世界都丰富多彩,热烈奔放,需要响亮的音乐效果和高低音距离拉得更大些的乐曲,才能与时代精神吻合,与人们的审美吻合。如果还想在创作的歌、乐曲上更好地表现现代人们在典型意义中激荡的心声,那就要进一步要求月琴演奏技法的发展、提高,向具有更高难度的技艺攀登,同时要求乐器本身具有相应的功能和品质,可不是用老式月琴弹奏所能奏效的了。q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老式月琴一般都不上漆,或只漆琴头至颈和边梆部分,由于本身音量就小,如果面板和背板上了漆,发音更成问题。这样,使用时间长了,将难以保洁,汗渍和尘污会慢慢渗透木板,无法清除。加之有的月琴本来工艺欠佳,人们对它的感情自然也会疏淡。q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针对老式月琴在现代生活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们从多方面着眼,在保持传统风貌和彝族特色的前提下,对它进行了较全面的改进。经5年多来的反复实践,现在已是基本定型的第三代产品了。这种新型彝族月琴的特点是:q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采用“力矩式系弦拂手”,琴弦张紧之后,拂手即产生向下旋转的力,压迫面板,能有效且较强地激励面板和琴体的振动,从而使月琴音量大、音质好。q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用国际通用的“十二平均律”测定音品位置,但省去某些不常用的半音,让品位呈“宽窄相间式”,在52、15、26、63、41这五个常用弦法的调上,保证了自然七声音阶中全音和半音齐全,转调迅速准确。这样,即符合彝胞们通常的演奏习惯,又大大丰富了彝族月琴对音乐的表现力。q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在外观设计上,让琴的整体形象高雅华贵,富有彝文化特色,并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琴头是活动的,有虎头、火龙图、贵州彝学会会徽、日月星云图等等,可任意调换,增加趣味性,亦可在琴友中互相交换或作礼物馈赠;琴的面板和背板都漆得晶莹滑润,有彝族花边图案和刻纸艺术装饰,重点突出彝族图腾和吉祥物等。q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为方便在舞台和广场演奏,特在琴体内安上电拾音装置,可用有线联接或无线(摇感)接收的方法用扬声器(功放音箱)直接扩大音声。q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琴弦是与北京星海福音琴弦公司共同研制的。合金质、发音响亮、饱满、纯正,而且经久耐用。q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为适应各地不同习惯的需要,现在试产的新型彝族月琴,从形状分有八角体和圆体两种,从弦数分有三弦琴和四弦琴两种。三弦琴按626或515四、五定弦,音域从g或 #f到f 3或E 3,近三个八度;四弦琴不是像老式琴那样为内外双音(22-66或11-55),而应定为2626或1515。这样,音域可从低音空弦的 bB到C到最高音的f 3或E 3,约三个半八度。我们在新型琴上不提倡内外双弦音,认为双弦音的演奏虽有一定特色,但在按弦时(尤其在下方把位上)两弦的音高很难绝对统一,会致使琴音不纯正。再者,月琴上的推拉、滑等技巧也不便使用。将四根弦都按单音来定,对广大月琴爱好者来说并不难掌握,可把它们看做是两对内外弦挨在一起,粗的一对比细的一对低八度就行了。q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根、四根单弦音的应用,一则可保证有较宽的音域,二则能方便地演奏琶音、双音和在扫拂等技巧中取得适宜的和弦效果,还便于从柳琴、中阮等乐器上借鉴某些手法来丰富和加强其对乐曲的表现力。q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综于以上特点,可以看出,新型彝族月琴从外观到声学品质和演奏功能都将为彝族器乐曲的创作具有高难度的演奏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为彝族音乐文化在现代的发展提供了应有的物质条件。q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今天,在彝族月琴的发展上,研制出、并且小批量地试产试销这种改良琴,只不过是向前迈出了一步。须知,一种新型产品,从让人们认知到钟爱,再到推广开来逐渐形成气候,是必须要经历一定的艰难过程的,这对我们来说,任重道远啊!绝非一蹴而就之事。q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过去在国内推广改良乐器的工作中,专家们曾总结出一套“五环互动”的方法和经验,可以供我们学习和借鉴。这就是将宣传、教学、表演、生产、营销这五个环节统筹起来,(简称“宣教表产销”五环),让它们相辅相成、互作支撑、互促互补地运行。在实际操作中,“宣教表”可为一个方面,属文化事业性质;产销为一个方面,属企业性质。q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新型月琴问世后,需利用电视、报刊等各种形式进行宣传,才能让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它;在宣传中必须开展教学(一般为短期培训),让爱好者们在正确方法的指导下不断提高兴趣和技能,学员有了一定技艺后,得考虑为他们营造展现才华的平台,或组队举行舞台、广场表演,或举办演奏比赛等等,以至有效地繁荣文化阵地和刺激市场需求;当喜爱新产品的人逐步增多,推广面逐步扩大时,扩大生产和创建营销网点等,便会水到渠成了。q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以上是“五环互动”之顺向概念,在运行实践中,每一环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他。譬如开展教学,本身也在宣传,教到一定的时候,便会参与或组织表演。又由于学员需要购琴,就难免在教学中增加代销或兼营的业务等等。另外,在“教”的环节上,我们还须编写出“演奏法”和“教程”(已和军艺陈雅明老师合作,开始编纂),到一定的时候,还须与负责全国民乐考级工作的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挂钩,建立“彝族月琴考级委员会”,议定标准和内容,按制度开展活动,到彝族月琴正式开展考级之日,便是这一乐器的演奏艺术蓬勃发展之时。q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以上这些,全是十分可行的推广举措。但就目前情况而言,这五环怎样才能启动呢?谁来统筹它们运转呢?万事开头难啊!在这里,我们只好寄希望于4省彝学会和各地民族事务委员会了,希望各组织联手来抓,一旦建成几个“宣教表”的活动点之后,这持续发展的资金、自然会有企业人士来乐意投入。那时,彝学会也好,民族事务委员会也好,只抓宏观调控就行了。q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新型彝族月琴在研制和试行推广的过程中,得到中国民族器乐学会、中国彝学管弦乐学会、贵州文化厅科研所等有关组织和彝胞中不少仁人志士的支持帮助,得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月琴演奏家陈雅明老师在发展演奏技巧方面给予具体的指导,得到川、滇、黔三省彝学会会长分别为它题了词。贵州彝学会禄文斌会长题词为“弘扬彝学文化、让彝族月琴及其演奏艺术进一步升华!”;云南彝学会马立三会长题词为“彝族月琴要传承改良提高”;四川彝学会孙自强会长题词为:“让彝族月琴的音韵更加美妙动人!”。以上这些,均为新型彝族月琴的大面推广普及和彝族月琴音乐艺术的长足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条件,奠定了基础。q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最后,我们热忱欢迎更多的彝族同胞前来参加彝族月琴的振兴和发展,让彝族祖先留下的这一瑰宝,在今天通过开拓创新,使之与时俱进,重新成为广大彝族人民手中的钟爱之物;让彝族月琴演奏艺术之花,在川滇黔桂四省彝区重新绽开繁衍,姹紫嫣红。qY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
原载:贵州省彝学研究会《贵州彝学》,贵州民族出版社2004-07-01出版。文字来源:云村寨。图片来源:彝族人网,拍摄于云南民族博物馆。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