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田野工作与彝学记录

2019年香港爱国学者桂强芳给彝族文化与伏羲文化渊源关系高峰论坛的书面发言

作者:桂强芳 发布时间:2025-02-10 原出处:国土名片网 点赞+(
本文系2019年11月16日,香港爱国学者桂强芳给彝族文化与伏羲文化渊源关系高峰论坛的书面发言。当时由于他本人没能到会,由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乔惠民代为宣读了本发言稿。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DM_20250104221649_002.JPEGuP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欣闻彝族文化与伏羲文化渊源关系高峰论坛在贵州省会举办,这个会开得好。彝汉民族唇齿相依,黔甘两地情同手足,共同探寻华夏万年文化血脉渊源关系,促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我们共同的责任。非常感谢论坛对我本人的邀请,惜因有关事务,不能应邀出席,特专致贺信,表达我对本次高峰论坛的衷心祝贺!uP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香港回归祖国怀抱不久,为了支持深港有关专家投身深黔携手帮扶贵州民族地区各项公益事业,由我总主持,组织了包括香港、台湾、深圳、首都、贵州专家学者组成的研究团队,建立了若干个合作研究课题,旨在促进包括广大彝族地区在内的贵州民族经济、文化旅游、兴黔富民发展。uP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其中比较重要的两个公益课题:uP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是立题研究世界喀斯特首府贵州山地优越的避暑旅游气候,从民间第三方学术力量角度,2006年研发了应用于中国避暑旅游城市评价的基准工具“贵阳指数”,接著于2007年研发了应用于评价中国避暑名山的基准工具“阿西里西指数”,籍此连续十六届发佈中外避暑名城和中国避暑名山榜单,最早颁牌贵阳打造了“中国避暑之都”城市品牌,推动毕节韭菜坪、铜仁梵淨山多次跻身“中国十大避暑名山”,最早激发了贵州避暑天堂和各地避暑旅游热潮。多年后我们才惊奇地发现,彝族生活的地方竟然大多是避暑胜地,比如昆明、贵阳、六盘水、毕节、安顺、曲靖、昭通、楚雄、凉山、攀枝花等22个地州市跻身中国避暑名城,其中昆明、贵阳、丽江、六盘水、临沧等跻身“全球避暑名城”,赫章韭菜坪、六盘水梅花山、昭通大山包、昆明轿子雪山等17座山地跻身中国避暑名山,安宁市、七星关区、钟山区、百里杜鹃管理区、丘北县、昭阳区、石屏县、威宁县、黔西县等33个县域跻身中国避暑休閒百佳县。值得欣慰的是,去年国家《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大力开发避暑避寒旅游产品,推动建设一批避暑避寒度假目的地。”这是建国以来从国家旅游战略层面首次将避暑避寒气候生态旅游康养经济摆上了重要位置,贵州太有优势了,彝区太有优势了,建议贵州彝区避暑山地带和城市群紧抓机遇,对接一带一路国际避暑旅游目的地,打造避暑旅游经济的国际升级版。uP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是建立评价体系,收集大量数据,从中外古文字的生命力、影响力、文化力、传承力、稳定力、价值力”等六个维度立题研究古彝文在世界古文字中的价值地位,2009年8月22日在香港发佈《中国古彝文在世界古文字中的价值地位评鉴与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建议报告》,坚定认为,中国古彝文与中国甲骨文、苏美尔文、埃及文、玛雅文、哈拉般文相并列,是世界六大古文字之一,是其中唯一在当今活著的世界古文字,不仅源远流长,而且是载体多样,卷帙浩繁,内容丰富的宝贵文献,可以代表著世界文字一个重要起源,具有独特的记忆遗产的价值。uP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值得欣慰的是,据中国网、中新网等报导,这项研究成果的结论于2009年载入了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专项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古文字陈列馆,十年来一直引起广大学者、媒体关注。整整十年过去了,值得纪念。uP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认为,古彝文就是我们的老祖宗华夏族先夏时期就诞生的通用刻画符号文字。十年前我们课题认为古彝刻画文字起源距今有8000年至1万年,而随著有关学者的不断发现和深入研究,发现历史还更长更长。比如昆明滇池边金宝山遗址出土陶符,出土座标为东经102.818283,北纬24.81856,是彝文能够对标识别的“么夺织”,纪录的是古彝人聚会祭祀“竹神”的活动,经碳14测定,刻符年代距今10000至12000年。又如在山西峙峪遗址发现距今2.8万年前骨雕文字“燧人弇兹开天”,出土座标是东经112.355147,北纬39.41051,专家识读认为是古彝刻画文字对远古观天文、立人文活动的纪录。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这些可以彪炳人类母语史册的文化遗产。从低纬度北回归线附近的云贵高原,到高纬度的吕梁山区,在幅员辽阔的古华夏南北大地上,许许多多出土的神秘的原始陶符和刻符,长期无人能破译,后来基本上是由彝文专家用古彝文进行破译,因此,我本人认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不仅是上下几千年,而是万年以上,古彝文不仅是彝族的历史母语,也是我们汉族共同分享的灿烂文化。uP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软实力,是国家文化竞争力、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特别委託我的研究团队合作成员、以上两项课题研究的执行人乔惠民先生,代表我宣读这封贺信,并代表我再次建议,彝族文化和伏羲文化捆绑起来,彝族不同方言区的同胞们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继续科学、理性、公允地研究彝族文化与伏羲文化的渊源关系,以更加具有说服力的学术成果,推动民族母语元符号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记忆遗产,我深信这项申遗一定会成功。uP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谢谢亲爱的学界朋友!uP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M_20250104221649_011.JPEG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乔惠民宣读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会长桂强芳的贺信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桂强芳博士简介:香港学者,其主持的城市竞争力研究机构本世纪初期在香港政府警务处进行社团注册,同时以1001万港元在香港政府注册署进行商务注册,立足香港,持续十九个年度进行中外城市竞争力研究评价和成果发佈,向全球传播。香港回归22年来,桂强芳先后结合中外城市研究课题走进25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0多个中外城市,有“走遍全球第一人”之誉。
 
xuezhe.jpg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