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田野工作与彝学记录

古堂琅纪事

作者:邹长铭 发布时间:2005-12-12 原出处:昭通日报 点赞+(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公元前135年(西汉武帝建元六年),汉武帝“分巴蜀,置犍为郡”。犍为郡领12县,堂琅县是犍为郡十二属县之一,其境域包括今巧家、会泽两县及东川区一部。堂琅县是封建中央王朝在云南最早建立的郡县之一,是边陲云南和巴蜀、中原联系的最早的通道。公元107年(东汉安帝永初元年),分犍为郡置犍为属国都尉,管领朱提、汉阳2县,堂琅县并归朱提县。公元215年(汉献帝建安二十年),蜀汉政权改犍为属国为朱提郡。两晋南北朝时期,堂琅县建置依旧。公元587年(隋文帝开皇七年),在堂琅县地改置开边县,但很快恢复堂琅县建置。直到公元625年(唐高祖武德八年),今巧家县地以“堂琅”称名建置前后七百余年。然堂琅县治所失考。9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寻找堂琅山9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堂琅县“因山名也”。也就是说, 堂琅县是因为堂琅山而得名。那么,堂琅山又在哪里呢?9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最早记述堂琅山的书是《永昌郡传》。据方国瑜考证,这本书的成书时间在公元225年(蜀汉建兴三年)至公元303年(晋太安二年)之间。《永昌郡传》说:“朱提郡有堂琅山,山多毒草,盛夏之月,飞鸟过之不能得去。”继后,《华阳国志·南中志》一书又说:堂琅山“出银、铅、白铜,有堂琅附子。”方国瑜考证:“……堂琅山在今会泽、巧家之地,在今会泽以西,巧家之南,沿金沙江东岸,其地多属巧家县,原为会泽,分地设治也。”9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到了北魏,郦道元在其所著《水经注》中,对堂琅山的方位、自然地理环境作了更为详尽的记述,而且也大致给出了堂琅县治所的位置:“建安二十年,立朱提郡,郡治县故城。郡西南二百里,得所绾堂琅县。西北行,上高山,羊肠绳曲八十余里,或攀木而升,或绳索相牵而上,缘陟者,若将阶天。……三蜀之人及南中诸郡,以为至险。有泸津,东去县八十里,水广六七百步,深十数丈,多瘴气,鲜有行者。”9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成书于清光绪年间的《东川府续志》,参考历代史籍、地志记述,对堂琅山方位和自然地理特征作了比较精确的定位描述:“堂琅(山)在巧家,北距牛栏江边府界二百余里,山高三十里,延袤百余里,多毒草,行人十里外闻药气,盛夏月,飞鸟过之不能去。”9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把历代史籍中关于堂琅山地理位置和自然特征的记述综合起来作一判断,今巧家县地,金沙江、牛栏江两江之间,绵延数百里的大药山(脉),就是古代的堂琅山,应该不会有太多的疑意。“因山名也”的古堂琅县治所,应该也就在大药山周边地区。由此可以认为,堂琅县治所既然在大药山周边地区,则自然、地理、交通等条件相对较好,开发相对较早的金沙江畔,理所当然地在设治者的优选之列。近年来巧家县城及附近先后有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战国时期古墓葬发现,说明在堂琅县建置之前即有先民在此定居、开发。从随葬品表达的文化信息,可以佐证当时中原文化已南渐而达于该地区,古堂琅县治所很可能就在今巧家县城附近。9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9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堂琅山与“六祖分支”9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祖分支”是彝族发祥史上极其重要的历史事件。据《西南彝志》等文献记载:彝族的始祖希慕遮第三十代孙笃慕(汉族文献中又称“仲牟由”)居蜀地,后与天女结婚,生下六子,是为六祖。六祖成年后,笃慕主持祭祀,由六祖分别率领6个部落支系向不同的地区发展,称“六祖分支”,笃慕也被尊为西南地区彝族的再生始祖。9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祖分支”的时代,大约在公元前五———八世纪。“六祖分支”的圣地在木雅洛尼山。那么,木雅洛尼山又在哪里呢?学术界一致的意见是在今滇东北的乌蒙山区,或东川、或巧家、或会泽、或禄劝……究竟在哪里,尚无定论。9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西南彝志选·天地进化论》注释说:“洛尼山,在今云南会泽境内。”清康熙《大定府志》记笃慕事比较明确:“有祝明(即笃慕)者,居堂琅山中,以伐木为业。久之,木拔道通,渐成聚落,号其地为罗邑,又号其山为罗邑山;夷人谓邑为业,谓山为白,故称为罗业白。”———也就是说,笃慕所居处为堂琅山,按彝语意译,也可以译为洛宜山、洛尼白等,堂琅山即洛尼山。9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又提示:西南彝族再生始祖笃慕,即汉族文献中的杜宇。杜宇是朱提(今昭通)人,他和他的妻子梁利,都是娴于农作耕植的专家,他们带领自己的部落,沿朱提江至僰道(今四川宜宾),再西北进入川西平原,“教民务农”,得到蜀地人民的拥戴,当了蜀王,自称望帝,建立了一个北抵今陕西南部,西北至今岷山,南达今云南、贵州的蜀国。杜宇在治蜀数十年后,让位给鳖灵,称“开明氏”。开明氏继位后传十二世,公元前316年,蜀国为秦所灭。9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杜宇即笃慕、笃慕及杜宇的假说是否成立呢?当然还有待相当充分的学术支持。木雅洛尼山即堂琅山到底在哪里?———判断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求证和学术界的认同,但判断的提出,应该成为民族史学、文化史学和堂琅文化研究的重大课题则是毫无疑义的。9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9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辉煌于世的堂琅青铜文化9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堂琅山地区产铜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书》。但考古发现证明,早在殷商时期,古堂琅山地区的铜矿就已经被开发利用了。9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河南安阳殷墟考古发掘中,从商王武丁妃妇好的墓葬(殷墟5号墓)中出土了一批青铜器,这批青铜器经中国科技大学自然科学研究室分析鉴定,发现“部分青铜器的矿料不是产自中原,而是来自云南某地。这就证明,早在3200年前,云南的铜矿资源已经被开发利用了。”在云南铜矿中开发最早与中原交流最广泛的地区是古堂琅山地区。9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约在公元前3世纪左右,古堂琅县地发现了镍,并成功地冶炼出铜镍合金———白铜。古堂琅县地所产白铜(称“中国石”)经波斯出口后传入欧洲。欧洲人直到公元1751年才冶炼成功,可见当时古堂琅县地有色金属的开采、冶炼技术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对世界科技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人类科技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笔。9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东汉时期,古堂琅县地铜矿开采及青铜制造业盛极一时,产品以铜洗最多也最著名。洗是一种盛水的器物,堂琅、朱提铜洗因产量高,铸工精良,收藏遍于南北,享有盛名。有学者统计,迄今海内文献著录传世铜洗200余器,其中有款识且署堂琅造作者有31器,堂琅、朱提并署者有15器;无款识而实际产于堂琅者还不知有多少。这可佐证当时堂琅铜冶铸业之繁荣。9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对于巧家来说,堂琅七百年是一部品读噫嘻的历史;是一段回肠荡气的时光;是“五月渡泸”的轻烟瘴雨;是青铜文化的传世辉煌;是中原、巴蜀文化与堂琅区域文化融汇、演进而彪炳史册的华章。9s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