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研究学者

带着民族文化远行——云南罗平县彝族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毛家兴访谈

作者:laofeng166 发布时间:2010-07-21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集体的身份认同和文化确证,它本质地和该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相联系,在该民族的历史发展中积淀了这个民族所特有的内在气质,张显着一个民族共同的文化追求。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民族文化在发展经济与保存文化特质的夹缝中进行着艰难的抉择。一方面,民族文化是在历经岁月的沉淀而积淀下来的,它天然地与该民族古老、朴素,甚至是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紧密联系,而这种古老的、朴素的、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往往历史地成为该民族文化的载体,甚至就是该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形成了该民族文化的特质。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带来的人们经济观念的增强,促成了人们思想认识和生活方式的转变,现代城市文明逐渐渗透到一些民族聚居的古老村落,再加上人们文化生态意识的淡薄;这样,一些民族文化特质就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现代城市文明的侵蚀,这就使得一些民族古老的民族文化在社会发展中将会被现代意识消解,甚至会被现代意识的洪流淹没。“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以,我们在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更要有意识地保护,甚至拯救一个民族所特有的民族文化,坚守住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核,坚守住一个民族集体的身份认同和共同的文化确证。lE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罗平:一块滇东多民族的聚居地

巍峨的白腊山养育了雄浑的汉子,柔美的九龙河哺育了柔美的农家女。在高原的深处,在巍峨的白腊山下,在柔美的九龙河畔,居住着汉族、彝族、布依族、苗族、回族等23种民族,世代居住的少数民族有彝族、布依族、苗族、回族四种民族。彝族36229人,占总人口的6.5%,布依族29314人,占总人口的5.3%,苗族4256人,占总人口的0.76%,回族3458人,占总人口的0.62%,其他少数民族650人,占总人口的0.12%。其中,彝族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49%。全县12个乡(镇)均有少数民族分布,相对集中在鲁布革、旧屋基、长底三个民族乡,少数民族人口达30%以上的民族村(居)委会有13个,277个民族村。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居住格局。大多数少数民族生活在海拔720米至2400米之间的低热河谷槽区和高寒山区。lE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罗平的少数民族中,彝族占了近一半,并且彝族是众多少数民族中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和文字的几个民族之一。民族的语言和文字,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核。作为一个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彝族经由先民们对生产生活经验的不断总结,创造了自己的民族文字,书写了大量的彝文文献。作为彝族人民日常交际的工具,彝文在彝族数千年的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中曾发挥过并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绝大多数的彝民们虽然依然保留着用彝语交流的习惯,但彝文,特别是大量的彝文古籍文献,在社会的发展中逐渐遗失,少量的彝文经书被民间毕摩(彝族祭司)保存下来,世代相传,得以流传至今。穿越历史的沧桑,现存的彝文古籍文献成为彝族文化的精神内核,也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通过拯救现存的彝族文化古籍文献来拯救彝族文化显得尤为重要。lE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神通大书》:一部亟待拯救的古彝文典籍

罗平彝族的文化古老而悠久。在罗平彝族文化中,流传着一部经典的彝文古籍文献——《神通大书》也叫《罗平县彝族历算书》。它在罗平及周边各县市彝族社会生活、祭祀习俗、宗教文化等领域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其内容庞杂而丰富,“像水一样丰溢实用”。《神通大书》包罗万象,它包蕴着天文、气候、医学、占卜吉凶等囊括了大量与天干地支、五行学说有关的吉凶宜忌,大到出兵、行船作战等军国大事,小至待客、理发、裁衣、剪指甲等生活琐事,成为罗平及周边县市彝族人民各种活动中趋吉避凶的指南。《神通大书》是罗平比较古老的彝文文献典籍之一,在罗平及周边地区的彝族礼仪习俗、择吉中应用极为广泛。在彝语中,《神通大书》意为“金书”,“有珍贵如金的概念”。它包蕴着的对现代民族发展的启示,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虚心探索;而且,只有通过研究和探索,才能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也才能真正弘扬彝族古老的民族文化遗产。在《神通大书》中记载的罗平彝族人民风气、礼仪、习俗,无不充溢着彝族先民“行善积德、共同发展、和谐相处”的思想和愿望。这些朴素的理念,是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的,值得今人学习借鉴。lE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悉,《神通大书》始抄时至少应有三份:贵州省兴义市鲁布革镇一份(原始件)已经失传,罗平县有两份。现存的两份皆用绵纸墨汁写成,折页线装,有句读、标点,用原始朱砂标注,文体古朴陈旧,两书内容、字迹完全相同,共有彝文17万字。两书皆有烟熏之迹,部分页码褶皱严重,中有折断痕迹,有较多残、缺、损页。为了拯救和发扬这笔宝贵的彝族文化遗产,组织人员对它进行整理补救、编辑翻译显得尤为重要且迫在眉睫。lE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省、市、县委、县政府、县民族宗教事务局民族文化古籍的整理、编译工作历来十分重视。2005年7月罗平县民族宗教事务局收到楚雄州《彝族毕摩经全集》编译出版领导小组函件,指定罗平县要以《神通大书》为主要内容参与整理编译工作。接函后,罗平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经建科科长杨建宽同志高度重视彝文古籍翻译工作,曾多次打电话给毛家兴,要求让他担任编译《神通大书》的工作。2005年9月,曲靖市民宗委副主任姬兴波同志和罗平民宗局田绍华副局长,到旧屋基彝族乡安木勒村委会戈丫村考察《神通大书》的主要内容。罗平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向罗平县委、县政府作了汇报,得到县委、政府等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经请示罗平县人民政府同意,决定由民宗局牵头组织懂彝文的同志及民间毕摩参与编译整理工作,罗平县民族宗教事务局以罗民宗字〔2005〕28号文件发出《关于成立彝文古籍<玄通大书>编译整理领导小组的通知》,成立了以罗平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马石坤同志为组长的编译领导小组和以毛家兴、张吉发、田金香、佟照谋以及民间毕摩佟茂全为主要成员的罗平县彝文编译组,开展《神通大书》的编译整理工作。身为罗平彝族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罗平语言文字研究组组长,云南省彝族学会会员的毛家兴就是罗平县彝文编译组的主要成员。lE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毛家兴:一个带着民族文化远行的人

“我们要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民间毕摩配合把彝文经书编译整理出来,不让罗平境内的彝文古籍成为‘天书’,解除神乎其神的枷锁。”lE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约定见面采访时,毛家兴慷慨激昂地对笔者说。我知道,这不是在天马行空地吹嘘,因为见面时他的朴实、耿直、极强的责任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种对本民族文化的强烈的爱,是一种为拯救民族文化而表现出的高度的责任感和自信心。lE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63年1月24日,毛家兴出生在罗平县旧屋基彝族乡安木勒彝族村委会戈丫彝族村。生活的苦难和家境的贫困,让毛家兴从小就立志发奋读书。初中毕业的毛家兴和许多同龄的人一样,有着考高中、上大学的梦想,可是家乡的贫瘠、家庭的贫寒改变了这个只有16岁的年轻人的梦想。1979年7月,村社干部三次召开群众大会,经过反复酝酿,最后评选确定毛家兴为戈丫彝族村民办教师。“面对乡亲们和村社干部这一片深情厚意,此时此刻,我别无选择,毅然放弃了念高中的良机,从此开始了教书生涯。”lE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但是,由于家乡的贫穷落后,毛家兴刚走上教育教学岗位就不可避免地遇上许多困难。“初步入教坛那时,学校的课桌是两个石头和一块木板搭成的,学生年龄参差不齐,校舍破朽不堪,教学质量低劣。面对这些困难,我的心里隐隐作痛,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使我和本校的张树仙老师向群众宣传集资办学的道理。”凭着一份对家乡的浓烈的爱,凭着一颗“甘为春蚕,愿化红烛”的炽热的心,凭着一条“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坚定信念,毛家兴执著地在讲坛上书写着自己的春秋。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毛家兴成绩显著,曾多次被县、乡两级政府评为“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党员”等光荣称号。lE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多舛的命运铸就我求实的个性和品格,做学问:严谨求实,广博精深;教书:一丝不苟,刻意求新;育人:言传身教,垂范后学。”教书之余,毛家兴更注重对彝族语言和文化的学习与研究和对彝族文化的挖掘与宏扬。lE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84年8月,罗平县民委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文化古籍整理编译工作,在旧屋基彝族乡举办了一期彝文培训班,毛家兴参加了这次由彝族毕摩毛荣昌同志负责彝文识读,田文书老师负责国际音标拼写的培训。“因为我年龄小,又热爱彝族文化事业,并有一定的彝话基础,所以学得轻松愉快,为以后的彝文翻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lE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94年,经罗平县民委和阿岗政府推荐(1992年9月至1994年8月毛家兴在阿岗镇法郎完小任教务主任),毛家兴参加了成人高考,被西南民族学院录取,离职进修两年,学习彝古籍整理专业。凭着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毛家兴虚心向一些专家和学者学习请教,并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他们合作。1996年,毛家兴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巫达博士共同研究罗平县境内东南部的彝族语法和词汇,并取得一定成果。1996年7月至2005年7月,毛家兴一直和德国美因茨大学马嘉思博士共同研究罗平县境内东南部的彝族语法和词汇,因马嘉思博士对罗平东南部语言现象和语言特点非常感兴趣,所以二人合作撰写了一部彝语研究专著:《PredicateCompoundingintheYiGroup:TheContinuumofGrammaticalization》。lE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96年暑假,从西南民族学院毕业后,为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以抢救、传承彝族文化为己任,毛家兴回到老家和本村毕摩毛荣昌共同翻译《神通大书》,两人并确立了师徒关系。“从那以后,我在干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下,每年都利用节假日回到老家去看望他,并和他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共同翻译。在翻译的那段时间里,付给他一定的酬款。为了抢救彝族彝文古籍——《神通大书》,这部历史文献,我付出了很多很多的代价。虽然付出这么多的代价,但是我很自豪,能拯救民族的文化,我无怨无悔。”到2000年,毛家兴已经抄写并翻译了全书的六分之一,初稿十余万字。lE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5年7月罗平县民族宗教事务局收到楚雄州《彝族毕摩经全集》编译出版领导小组函件,指定罗平县要以《神通大书》为主要内容参与整理编译工作。2005年11月,毛家兴借调罗平县民族宗教事务局承担翻译整理彝文《神通大书》的任务。lE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了学有所用,报效家乡,我放弃了和马嘉思博士合作翻译彝语词汇的良机,积极承担了此项工作。”lE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个人要承担翻译整理17万字的古彝文典籍,是一项非常繁重的工作。一个人几乎不可能完成。眼看着翻译的计划即将搁浅,“我向县政协主席王琼芬同志和县民族宗教事务局马石坤局长作了汇报,因《神通大书》内容庞大、涉及面广、时间仓促,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增加了张吉发、田金香、佟照谋以及民间毕摩佟茂全等人,并建议由民族宗教事务局牵头,其他有关部门大力协作,组成了编译小组来开展此项工作,使得编译整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lE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但是,工作刚开始就遇到了非常棘手的问题,翻译组没有翻译《神通大书》最原始的材料——《神通大书》(古彝文本)。2005年11月11日,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编译领导小组组长马石坤同志带领相关人员,并邀请原罗平县民委主任毛金昌老人到旧屋基彝族乡与《神通大书》的保存者进行协商。经过双方协商,达成协议:由民族宗教事务局支付五仟元人民币给《神通大书》的保存者作为提供原始资料补偿费。2005年11月12日,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由副局长喻朝贤带队,邀请了毛金昌老人、罗平县广电局刘飞记者一同前往罗平县《神通大书》保存所在地对《神通大书》进行摄录复制,从而解决了翻译没有原始材料的问题。lE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5年11月15日编译整理工作正式开始。根据楚雄州《彝族毕摩经全集》文献整理要按四行体翻译编写,即彝文、国际音标、汉语直译、汉语意译,并对各个具体内容在忠实原意的基础上进行整理、使之成为通顺、可读的行文附后的要求和翻译组个人专业水平及实际操作能力,罗平彝文编译小组作了分工:张吉发同志负责抄写原本彝文复印件,佟照谋同志负责意译初稿整理,毛家兴和田金香二人负责直译、意译、注国际音标。基本工作结束后,毛家兴和田金香二人留下继续配合楚雄州彝族《毕摩经典译注》的专家、教授审定罗平彝族《神通大书》的编译整理工作。lE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神通大书》其内容包括:建盖房屋、迁居、婚丧嫁娶、生儿育女、二十八星宿、六十甲子纳音歌、牛尾缠树、狗儿爬房、母鸡啼、野猪进家、蛇交、蛇蜕皮、母猪吃儿、理发、播种、吃新粮、当兵、打仗、划船、入学等等。面对这么庞杂的内容,为了让编译出的《神通大书》富有条理、易于理解,编译小组将它们分成:病丧卜筮卷(共66个标题,约175600字),婚礼民俗卷(共92个标题,约162900字),异兆卷(共78个标题,约210000字),星占、入学、气象、播种卷(共97个标题,约166800字),生活琐事卷(共79个标题,约157000字)五个类别卷。lE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于罗平彝文《神通大书》属于古彝文并且部分页码褶皱严重,中有折断痕迹,有较多残、缺、损页。书中通假代用字、同意多形字、同音多义字、同音多形多义字、同形多音多义字等用字情况较多,且书中许多古彝文在滇、川、黔、桂四省区汇编的《彝文字典》中无法找到(这是因为编译《彝文字典》时无罗平方言区彝族毕摩或专业人士参加的缘故),书中许多古彝族文与各民族学院彝语系教材中规范的彝文不尽相同,很多古彝话要去向民间老艺人和老毕摩讨教、考证。这些都给编译整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障碍,增加了编译整理工作的难度。为了,准确地做好编译整理工作,2006年元月毛家兴带领编译组相关人员到贵州省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请教,2007年5月由民宗局文化教育古籍科科长王立斌同志带领编译组相关人员到著作来源地黔西南州鲁布革镇进行实地考察。毛家兴常常到民间走访,向民间毕摩请教。lE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凭着对本民族文化的浓烈的爱和拯救、传承本民族文化遗产的高度的责任感,依靠自己精深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工作阅历、严谨的工作态度,毛家兴尽心尽责、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从事着他的编译整理工作。lE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毛家兴的临时办公桌上,除了各种翻译资料外,笔者还看到了一个小包和几个空的眼药水瓶。一个小包和一瓶眼药水,是毛家兴上班经常带着的两样东西。长时间地翻看查阅资料,使他的眼睛疼得受不了,他就点上一点眼药水继续工作。“我常用一个小包带着资料,放在枕边随时查阅。”小包是装资料用的。每天上班同事们都会看到提着这个小包来的毛家兴,下班的时候毛家兴提着小包的身影就会匆匆地消失在人潮汹涌的大街上。长期伏案查阅资料、书写文稿,毛家兴的右手食指和中指之间长了厚厚的老茧,颈部也经常疼痛难忍。特别是工作收尾的那段时间,为了减轻颈部的疼痛,他常用厚厚的绷带缠住颈部,以便更好地工作。lE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不懈努力,2007年6月底,《神通大书》的编译整理工作基本完成。2007年7月11日,曲靖市民宗委副主任姬兴波同志和罗平县民宗局局长马石坤同志,带领彝文编译组把《神通大书》的初译稿送往楚雄州,交给《彝文毕摩经典译注》的专家、教授审订,专家、教授初步看了后,对罗平的编译质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较高的评价,并提出对译稿的初审、二审、统稿、终审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要罗平编译组人员参与审定,直至完善、合格为止。在专家、教授审核期间,毛家兴和田金香依然在进行着对初稿的审核、查对,以便准确、严谨地完成最后的编译工作。lE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至此,罗平县彝族《神通大书》的编译整理工作已经初步完成。但是,毛家兴和他的对彝文古文献的编译整理工作才刚刚开始。“为了挖掘、保护和传承我县民族文化,打造罗平民族文化品牌,构建和谐罗平,抢救彝族历史文献迫在眉睫,因此救书、救人、救学科势在必行。”lE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罗平县境内,除了彝文《神通大书》基本编译完成外,还有《指路经》、《送魂经》、《闲白经》三部经书尚未编译。这三部经书是彝族原始宗教祭司即毕摩必备的职业用书,在彝族社会中流传最广,影响最深。“我们恳请领导支持,长期抽调彝文编译组人员开展此项工作,我们决不辜负先祖之望、众彝之托,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学有所用,报效家乡。”lE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此时,漆黑的夜早已从我的身边悄然而逝,几颗明亮的星星在不停地闪烁,东方的天空已经开始发白。我知道,又一个黎明已经到来。就像习惯守望黑夜的我一样,毛家兴习惯守望民族的文化。窗外,许多早起的人们拿起自己带露的行囊,开始远行。作为一个民族文化的守望者,毛家兴此时也一定带上了自己民族的文化,匆匆上路,开始远行……lE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所属专题:

曲靖彝学